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袁明琦 的結果 │ 共找到 13
天冷喝熱湯藏危機逾65度恐釀食道癌

天冷喝熱湯藏危機逾65度恐釀食道癌

喝酒的習慣,等於是毒上加毒,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會增加5倍。醫師更提醒,還要當心喝熱湯帶來的心血管危機,熱湯成心血管地雷。台安醫院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有些人對酒精很敏感,俗話說有點醉意,那有些時候就是血管一下子放鬆了,血管一下放鬆的話血液就容易往下沉,火鍋的熱氣都很熱,你突然間從這個地方到一個非常冷的空氣,那就會發生所謂心肌梗塞腦中風等等。」年長者或是心臟功能較差者吃薑母鴨麻油雞,可以建議店家少加一點料酒,離開餐廳前記得穿上外套,避免冷風突然來襲,造成心血管沉重負擔。吃對食物吃對溫度,才能讓這個冬天暖和起來。......
01-17 11:39
柯賜海心因性休克猝逝醫曝死亡率80%

柯賜海心因性休克猝逝醫曝死亡率80%

肢水腫及冰冷,甚至發紺、肺部水腫造成呼吸困難、心臟停止跳動或突然失去意識。臺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曾在節目「聚焦2.0」指出,心因性休克的原因可能是心肌梗塞、惡性心律不整或本身有心臟瓣膜問題,如看到抱胸動作可能是心肌梗塞;胸痛一路延伸到背後的「轉移性疼痛」可能是主動脈剝離;腦中風則多半會有劇烈頭痛、突然肢體無力。袁明琦強調,最怕的是長期過勞、疲倦發生惡性心律不整,且心臟若突然「斷電」3秒會頭微暈、6秒就會昏倒,屆時就必須把握「黃金5分鐘」搶救,如家裡有常備止痛藥可以先讓患者服用與喝一點熱開水,以及將患......
11-21 22:13
吃火鍋必沾醬?醫揭恐怖後果:恐切除整個器官

吃火鍋必沾醬?醫揭恐怖後果:恐切除整個器官

太多沾醬恐會導致腸子「動脈硬化」,嚴重還可能切掉整個器官。日前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在談話性節目「健康好生活」上分享,有個好朋友和他一樣相當喜歡吃火鍋,但友人有非常糟糕的壞習慣,「不管什麼火鍋,他都要加沙茶醬或是豆腐乳。」對此,袁明琦就說道,很多病人在冬天的時候,血壓會起起伏伏,「這類病人又很特別,自己久病成良醫,今天血壓特高,就多吃一點降血壓藥,過兩天血壓變低了,又不吃藥。」。袁明琦指出,在冬天常常看到有些人會自我去調藥,調藥的過程中又去吃很鹹很辣的東西,「鹽分一多,血管就會收縮,血壓就會攀高上去。」他透露......
01-04 22:37
60歲男吃完薑母鴨倒地「血管撕裂」搶救10小時不治

60歲男吃完薑母鴨倒地「血管撕裂」搶救10小時不治

突然倒下,送醫診斷確診為主動脈剝離,歷經10多個小時搶救仍不治。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60多歲男子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但卻沒有控制好病情,日前和好友吃完薑母鴨後走出店外就突然倒地,身邊有人以為他喝醉嬉鬧,未料送急診才發現血壓已飆高至220mmHg,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是主動脈剝離,男子大血管整條撕裂,手術10多個小時仍救不回。。袁明琦接著說明,天氣冷血管收縮,熱湯或酒類又會使血管放鬆,「一放鬆血往下沉,腦部的血液自然就不夠」,如果這時又到戶外,溫度瞬間降低,「血管又縮起來,血就上不去」......
11-15 11:01
別挑醫師生日當天動手術研究:死亡率多出1.3%

別挑醫師生日當天動手術研究:死亡率多出1.3%

醫師表示,這機率其實相當低,後來他側面了解,似乎是因為這名外科主任前一天去慶生,導致精神比較差一點點。因此洪永祥醫師說「如果說真的要開刀,可能不要選擇醫師生日當天。」對此心臟血管外科袁明琦在旁進一步分析手術中血管破裂的原因,他表示,洗腎的血管基本上是一條血管,突然會有個地方狹窄下去,因此一旦狹窄就會出現「咻咻」的聲音,必須趕緊用氣球擴張讓血管撐開,但有時他們會認為已經沒辦法救,必須重做一條血管,但病患會以沒時間再進行手術為由拒絕,這時醫師只好繼續對氣球再施點壓力,才會導致血管爆開。「封面示意圖,非當事者PIXABAY」......
02-10 15:53
OL一覺醒來聽不見耳中風意外揪出血癌

OL一覺醒來聽不見耳中風意外揪出血癌

癌。近日民眾外出時可明顯感覺變冷,室內室外冷熱溫差大,心臟科醫師袁明琦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血栓!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分享,一名4旬女性上班族某天一覺起來,卻發現左耳聽不見,緊急就醫,一查發現她竟然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症,幸好事後雖然沒了一邊耳朵的聽力,卻幸運及早接受癌症治療。。隨著邁入冬天,溫差大恐造成心血管疾病,袁明琦在「醫師好辣」中提醒民眾千萬要注意「血栓」問題,動脈系統若產生血栓恐是致命的,「來得又快又急!」他指出血栓若塞住會有6至8小時的黃金救命時間,發生在腦部就稱為腦中風、發生心臟就是心肌梗塞、發生在......
12-06 09:04
常跑半馬!他跑步遭死神盯上醫一看秒電擊搶救

常跑半馬!他跑步遭死神盯上醫一看秒電擊搶救

,所以千萬不能小看它,而他也提醒民眾,可以先搞清楚社區附近,放置電擊器的地方,若某天遇上緊急狀況,降低憾事發生的風險。針對此情況,一名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就出面解釋,心律不整通常都會由誘發因素產生,像是民眾在身體虛弱時做運動,消耗量大加上水份補充不足,恐導致心臟顫動,若血液無法正常流動,腦部只要3秒未接觸到血液,腦部就會開始產生暈眩,這時就必須用電擊來搶救,因此,袁明琦表示,不建議民眾在剛下班,或是身體疲憊的情況下,選擇做激烈運動。「封面示意圖Pixabay」......
09-15 16:35
男牙齦長膿包心臟慘遭細菌入侵!醫曝致命後果

男牙齦長膿包心臟慘遭細菌入侵!醫曝致命後果

覆,最後愈來愈嚴重,檢查赫然發現竟是「細菌跑進心臟」了。。心臟外科醫師袁明琦在東森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案例,透露有一名40多歲的男子,因為有吃檳榔的習慣,牙齒變得亂七八糟,而且裡面長了一個膿包,他沒有太在意,只是用鹽水漱口,但狀況時好時壞,直到後來出現發燒,膿包開始發炎,還會有點喘,他不清楚是怎麼回事,感覺不對勁,於是就醫檢查,才發現因為膿包時好時壞,導致細菌跑到心臟。袁明琦表示,細菌跑進去,最容易卡住的地方是心臟瓣膜,細菌就會產生細菌球,再飄出去的時候,就會造成肺栓塞,二尖瓣也出現問題。他警告,「很多問題......
07-30 16:08
衛福部設醫材上限放錯重點?潘懷宗點出爭議2關鍵

衛福部設醫材上限放錯重點?潘懷宗點出爭議2關鍵

憂心,較好的醫材很可能會被排擠。。隨著科技進步,醫材也日新月異,台安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明琦表示,健保署因為經費的關係,鼓勵民眾用舊款的醫材,但廠商也會因此失去利潤。對此,主持人陳斐娟在節目「這!不是新聞」,好奇詢問袁醫師,「病患現在會面臨什麼情形?」隨後,袁醫師拿出一根像彈簧般,可放到血管裡的支架,進行解說「支架就是把一個動脈硬化的斑塊放進去的時候,把狹窄的地方撐開來,但它的粗細、大小、材質也都會對患者的器官造成影響」,因此才要不斷研發,以確保對民眾的健康把關,袁醫師強調,雖然剛研發出來的產品較昂貴,但普及......
06-16 15:07
劉真醫療費花500萬?心臟外科醫師細算給你看

劉真醫療費花500萬?心臟外科醫師細算給你看

室輔助器等則必須自費,醫療費用會相當驚人。。根據「元氣網」報導,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袁明琦表示,劉真屬於年輕患者,不適合採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因此選擇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雖然此項傳統手術,健保有給付金屬瓣膜或豬心瓣膜,但如果家屬決定選擇使用特殊的瓣膜如牛心瓣膜,就必須自費,費用約為8萬元至10萬元。袁明琦更進一步說明,如果在心臟手術的過程發生意外,就必須置放「葉克膜」搶救,雖然也會有健保給付,但無法使用太久,畢竟葉克膜只是讓心臟、肺臟暫時休息,一般只能使用一至二周時間。倘若沒機會救......
03-25 16:50
5歲以下易染疫?醫師揭關鍵:溫室小孩很辛苦

5歲以下易染疫?醫師揭關鍵:溫室小孩很辛苦

一名5歲女童,她和家人一起到土耳其旅遊染疫,目前全台累計215人確診。對此,台安胸心外科醫師袁明琦在政論節目上則說出,「溫室小朋友」遇到病毒很辛苦,平時應該要建立免疫力。。「少康戰情室」昨「24」日晚間談論到,有研究顯示5歲以下童染疫的情況,而袁明琦則是指出,所有病毒都是要靠抵抗力、免疫力去克服,但在目前的社會上,尤其是5歲以下的小朋友,都被爸爸媽媽仔細呵護,常要小朋友這不要去、那也不要玩,所以導致現在小朋友都是溫室的花朵,「溫室小朋友的話,一旦遇到病毒來臨的時候,他就會非常的辛苦」。袁明琦認為,過度保護孩......
03-25 09:26
最新病況曝!劉真驚傳半身癱瘓醫再曝內幕:非常不樂觀

最新病況曝!劉真驚傳半身癱瘓醫再曝內幕:非常不樂觀

將她的抗凝血劑量開到最強,希望能減緩血栓情況。對此,台安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他坦言,根據媒體報導的內容,判斷劉真目前情況非常不樂觀。。據「三立新聞網」報導,劉真裝上心室輔助器後,一度傳出因自發性腦出血緊急開顱,又傳言她腦部有血栓、血塊等症狀。對此,袁明琦表示,若是出血性中風,這的確需要緊急開刀;若是血栓中風,則無法開刀,得使用導管技術。要確認劉真為哪種情況,只能到病房裡看她是否有將頭髮剃光開刀,否則無法真正斷定劉真是哪一種情況,不過他也坦言,兩種狀況一樣嚴重。袁明琦緊接著說,因劉真裝上心室輔助器,其......
03-12 22:47
揭密!「抗疫藥」只花14天專家親揭全靠「小分子」技術

揭密!「抗疫藥」只花14天專家親揭全靠「小分子」技術

的能力跟潛力是在那邊的。」預估疫苗最快1年推出,只是武漢肺炎極其兇惡,就連臨床醫師也不敢掉以輕心。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已經到了第三階段的臨床試驗,但這個藥針對我們現在所擔心的新流感這東西,能殺死這個,可不以殺死這個親戚,坦白講不敢很確定。」中研院也示警,武漢肺炎突變率高,散播得比SARS還廣,加上人傳人的特性,如果疫苗再不快研發,很有可能就像流感一樣每年都爆發一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血管外科醫師袁明琦:「變成常態也有好處,因為變成常態,有些時候我們就不怕她了,因為身體就真的就......
02-21 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