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孢子 的結果 │ 共找到 80

知名甜點店現「發霉泡芙」!擺販售商品旁顧客傻眼

霉的泡芙就擺在要販售的泡芙旁,連發霉的紙盒也一度擺在泡芙上。。民眾vs.記者:「黴菌上面的孢子會隨處飄,那個東西吃下去,是會致癌的吧。「不要擺在那邊讓客人看到嗎」嗯......或者拿個東西蓋起來,「擔心泡芙」可能都離太近了,混在一起之類的。」實際回到當事店家,明明價目表還掛著,也寫著假日限定,但泡芙已經沒有販售,架上一顆都沒有。更直擊有人員默默將一箱又一箱泡芙回收,疊到推車上搬走。當事店家店員:「泡芙都沒有。「可是我看旁邊有一箱一箱的」那個要拿回去「公司」的,對,都不能買。」詢問現場人員,並沒有說明為何要回......
11-17 22:59

醫起看/醫列出拒吃5食物第一名竟是台灣人的最愛

,是她「5不食物」第1名,煮熟的飯類放置一段時間後,會產生蠟樣芽孢桿菌「B. cereus」,「如果你加熱不夠,它就會重新活動、產生孢子」,進而導致嚴重可致死的食物中毒併發症。她建議把飯保存在足夠熱的電鍋內,並避免在飯降溫到室溫的溫度時食用。至於拒吃葡萄柚,潔西卡給出「葡萄柚會跟大量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的簡潔理由;色素食物則是對身體系統不利,「我不想吃完拉出霓虹燈」;野餐食物是由於野餐時的環境、溫度太難管控,可能導致細菌大量繁殖,進而食物中毒;罐頭有凹陷,就代表可能撞擊過地面,遭地上的肉毒桿菌汙染。askdrmom ......
10-22 19:06

蘋果長出大蘑菇!專家千里高價求購:有研究價值

況還是第一次見。由於水果生長出裂褶菌的情況並不多見,一般裂褶菌主要長在樹幹上。浦錦寶分析,很可能是蘋果存放的環境中有裂褶菌孢子,也可能是這顆蘋果原來的枝幹帶來的,果樹樹幹上常會生長裂褶菌。浦錦寶分析,這段時間比較悶熱,梅雨空氣水分含量高,適合裂褶菌的生長條件,就從蘋果上長出來了。收到蘋果的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實驗室博士許容聚說,裂褶菌作為重要食用菌有很大的栽培價值和經濟價值,該菌株僅靠很少的基質就能長得如此強壯,可以為日後的白參菌種選育提供參考。更多CTWANT報導說好一起買房!男友偷拿結婚基......
07-14 23:25

26歲妹子喉嚨痛竟是淋病!醫示警:戴套仍會傳染

無症狀,只有出現喉嚨反覆疼痛,「所以壓根沒想到」。顧芳瑜醫師也強調,淋病是可以治療的,建議施打「單一劑量的第三代頭孢子菌素」搭配口服抗生素治療。另外切記伴侶也要同步治療,「很多人往往治療好了,但還是在短時間內一再感染,才發現因為並不敢跟伴侶坦承生病了,導致自己治療好了,淋病卻像是乒乓球一般,在伴侶之前互相傳染」,和伴侶共同治療才能有效避免淋病反覆發生。......
07-04 15:56

獨家/綠色淘金術!「柏金鹿角蕨」堪比一張台積電股票

蕨,甚至有人砸千萬入手。因為它宛如「綠色股票」,長出來的側芽、孢子收益驚人。實際走訪鹿角蕨養護區,光是一顆「珍珠皇后」一株側芽2萬,而「孢子」短短一截就可產出幾千顆鹿角蕨。走進不對外開放的鹿角蕨養護區,揭開綠色淘金術。。鹿角蕨培育員Sam:「它非常的細緻,有一種小抓手的感覺,當初我們收回來的價格是50萬,側芽上面加上後面應該有數百顆,這樣的話它價格就已經超過百萬。最貴的話是這一顆加百列,這個側芽我們售價是賣12萬。」綠色商機有多驚人,這一株珍妮鹿角蕨,如果不含側芽的話就要將近50萬;如果說包含後面的小側芽,......
06-14 19:43

日紅麴案釀5死貴婦超市下架肉包台通報三相關病例

的技術人員沒有離職,因此認為技術方面沒有問題,目前問題紅麴中被驗出軟毛青黴酸,這種物質是由青黴菌生成的天然化合物毒性相當高,專家指出,有可能是在培養紅麴的過程混入青黴菌的孢子。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唐木英明:「以前的工廠可能有,老鼠蟑螂可能帶入「青黴菌」,但現在的工廠不會有這種情況,所以這是一個謎。」厚生勞動省加快腳步調查,希望能盡快釐清軟毛青黴菌怎麼跑進紅麴生產線。「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03-31 22:11

日小林製藥紅麴案擴大調查食藥署獲3例腎臟病變通報

過程中,我們會戴上手套和口罩作為安全措施。」紅麴的製造是在白米蒸煮的過程中,加入紅麴菌進行加工,東京大學教授指出有可能是在培養紅麴的過程混入青黴菌的孢子,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唐木英明:「以前的工廠可能有,老鼠蟑螂可能帶入「青黴菌」,但現在的工廠不會有這種情況,所以這是一個謎。」厚生勞動省加快腳步調查,希望能盡快釐清,軟毛青黴菌怎麼跑進紅麴生產線。「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03-31 13:12

「超商飯糰」沒炒飯症候群?專家揭關鍵製作過程

,即煮熟的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時,可能導致特殊細菌「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因為仙人掌桿菌有孢子,所以較為耐煮,即使炒過也殺不死,若是不幸吃下肚,在適當溫度下這些孢子萌芽就有可能會產生症狀。。李建璋表示,粿仔條通常是煮熟後先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用大火拌炒,這樣的烹調方式確實有可能造成炒飯症候群,但最後仍需靠著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不過,有人好奇,米製品放在室溫2小時就有危險,那為何超商飯糰不會出事?對此,臉書粉專「農藝女孩看世界」指出,超商飯糰的加工大廠通常有ISO ......
03-27 18:15

寶林茶室2死2重症 食安教授:恐因「2原因」致命

如邦推測可能是「仙人掌桿菌」釀禍,多好發於高溫烹煮過的米類。尤其此桿菌經高溫烹煮,反而促進孢子生長,若煮完沒有保溫便會大量繁殖,中毒症狀在1-2天內發作,常見容易腹瀉。。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主任吳彰哲則認為,若共通點在粿條,則要細究粿條加工過程、保存狀況,因粿條為加工製品,要先探究製作過程是否有汙染源,且因為台灣氣候比較潮濕,可能有發霉問題。針對網傳醫師提出可能是米酵菌酸,通常出現於米類,因屬於高脂毒毒性,只要攝取1到1.5毫克就可能致死。吳彰哲表示,米酵菌酸的案例在台灣不常見,但此案確實「少見得誇張......
03-27 15:40

寶林茶室釀2死!醫揭「炒飯症候群」:炒過也殺不死

。煮熟的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時,就可能導致特殊細菌「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因為仙人掌桿菌有孢子所以較為耐煮,而這些特殊的仙人掌桿菌即使炒過也殺不死,但若是不幸吃下肚,在適當溫度下這些孢子萌芽就有可能會產生症狀。。李建璋也在臉書發文指出,粿仔條通常是煮熟後先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用大火拌炒,這樣的烹調方式確實有可能造成炒飯症候群,但最後仍需靠著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醫師也提醒,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即使加熱仍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是立刻放進冰箱,以免產生炒飯症......
03-27 15:13

聚焦真相/抗生素缺藥全球拉警報未來恐無藥可用

偏現在醫界陷入缺藥荒。。小兒科醫師林應然:「安滅菌缺藥,我們也沒辦法,用到第三代頭芽孢子素,來取代應該有效,但應該不必要用到這種程度。」。抗生素最大功用在殺菌,1928年人類第一種抗生素盤尼西林出現後,已成臨床不可或缺的藥物,但細菌也在變種,抗生素已不再是消炎的萬靈丹。小兒科醫師林應然:「早期發明,打遍天下無敵手,但細菌也在適應這個環境,他會發展抗藥性菌種,人類就要再發明新的抗生素,細菌跟人類也像在斗爭。」因應細菌變種,研發新的抗生素是當務之急,但是對藥廠來說新藥研發成本高昂曠日廢時,寧可把預算投入癌症慢性......
02-04 06:00

今年第5種「嚴重傳染病」爆發WHO示警了

流動,「病毒也可能隨著河流及湖泊上的動物屍體,繼續傳播到其他地區」。。據台灣疾管署資料,炭疽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疾病,人類通常經由接觸、食入受感染動物或吸入大量炭疽孢子感染;疾病可分為出現小膿皰或丘疹,未治療死亡率可達40%的「皮膚型」、症狀類似感冒但惡化極快,死亡率也高的「吸入型」、好發於頰黏膜、舌、扁桃腺及後咽壁,症狀為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輕微腹瀉,惡化快死亡率也高的「腸胃型」等3種。......
12-12 19:51

聚焦真相/肝臟殺手黃麴毒素長期累積恐致肝癌

菌生長的這個環境,那當然民眾在購買的時候呢,就會不自覺去買到一些可能受到污染的東西。」黃麴黴菌的生長環境,攝氏溫度25到38度,以及相對溼度在80%以上,就有可能大量孳生,最可怕的是它必須加熱到260度高溫,才能殺死孢子,因此若沒有妥善保存,就算經過烹飪還是無法去除,不過最令人擔心的,是黃麴毒素還可能經由食物鏈,對我們造成傷害。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比如飼料中如果有黃麴毒素,那雞隻吃到的話,他會到體內每個地方,會到血液當中,然後也會在器官殘留。」長庚大學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我們以前的習慣,......
12-10 06:00

食物革命前奏?實驗室「細胞培育」牛排多汁美味如真肉

牛排相同。行政主廚:「我們這裡很喜歡蘑菇根,只是因為它提供了營養,還提供了我們想要製作美味料理時,所尋求的鮮味風味,用蘑菇細胞培養出「肉」。」這樣的多汁滋味是在實驗室裡培養出來的,燒瓶中各種微小的蘑菇根孢子,不斷旋轉20小時,培養原物料,全球飲食風潮丕變,超過150家新創公司正在追逐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不需要飼養和宰殺動物,又能維持肉品的供應,但它的味道能像真的嗎?一群烤雞愛好者來到實驗室,進行了口味測試。味覺測試員:「一開始我不敢相信這不是雞肉,看起來很像,味道很好,我喜歡它。」味道以假亂真,但是培育肉現......
12-09 17:53

聚焦真相/高溫易生細菌致食物中毒嚴重恐致命

一碗放在常溫超過一天的米飯來到食品科學研究室,請研究員用儀器檢測細菌種類。經過幾道採樣程序等待菌種培養,透過顯微鏡發現了它短桿外型的細菌是仙人掌桿菌,用高倍鏡頭拉近觀察,桿菌上還有孢子,這孢子極度耐熱頑強,不是高溫就能輕易殺死,在7至60度的危險溫度帶放超過4小時,就會產生毒素。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林泓廷:「仙人掌桿菌的毒素,一旦分泌到食品裡面的時候,就不太容易因為食品的覆熱讓它失活,100度C、30分鐘以後它才會失活,這個都不是我們一般人在食品覆熱做的事情。」一般人的食物覆熱觀念是以為重新煮滾了就能吃,......
11-24 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