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肝臟殺手黃麴毒素 長期累積恐致肝癌

聽新聞

台灣小吃常以花生粉增添風味,但花生類製品卻經常被驗出黃麴毒素,這不但是一級致癌物,還會嚴重損害肝功能,市面上不論是花生、堅果或穀物,都很容易孳生黃麴毒素,該怎麼防?來看今天的聚焦真相。

沾醬會使用到的花生粉,也有兩家業者被驗出「黃麴毒素」超標!火鍋店除了蔬菜會有農藥殘留之外,沾醬花生粉也被驗出有一級致癌物「黃麴毒素」,不過可怕的是,這並不是特例,兩個月前消基會抽查市售食品,也在花生中檢驗出。

「黃麴毒素」是目前發現最可怕的致癌物質,它對肝臟組織破壞性極強,毒性是砒霜的68倍,氰化鉀的10倍,在1970年代就有大量非洲居民,食用遭到汙染的玉米後,發生猛爆性肝炎集體死亡。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我們就擔心長期他會增加肝癌的風險,如果你大量吃到黃麴毒素,他馬上就會肝功能不正常,急性肝炎,然後黃疸那些都會。」

其實黃麴毒素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被發現,除了熟知的花生製品、穀物、堅果,甚至連免洗筷、乳製品、中藥材,只要常溫下置放一段時間,都有可能遭受汙染,我們卻毫不自知。這一天我們實地踏查新北市的雜貨店,透明桶中裝滿各式各樣的堅果,當然也少不了花生。店員:「我們家的量比較大,所以都跑得比較快,所以新鮮度都OK。」

老闆掛保證即使沒有包裝,東西還是很新鮮,不會有效期疑慮,我們隨機買了花生粉,以及有殼、無殼的花生,接著來到另一家食品行,這裡的五穀雜糧則是以透明塑膠袋分裝,毫無標示製造日期。記者vs.店員:「(可以放多久?)這樣子嗎?你不要碰到水,你可以放一個月多啊,一個月兩個月都可以啊。」

我們將這些隨機買來的穀物、花生粉等,送進實驗室檢驗,先是磨碎放入試管中,再加入有機溶劑,均勻震盪離心後,接著再取樣滴在試片上,等待結果出爐。長庚大學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的確是有顯示黃麴毒素,尤其是B1的部分的話,是陽性的這個部分。」

檢出黃麴毒素的,正是雜貨店購買的散裝花生,也就是說這一大桶花生早已受到汙染,卻還在市場上販售,然而消費者還渾然不知。長庚大學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以目前的天氣環境來講,前幾天下雨然後今天又高溫,所以這就是最適合黴菌生長的這個環境,那當然民眾在購買的時候呢,就會不自覺去買到一些可能受到污染的東西。」

黃麴黴菌的生長環境,攝氏溫度25到38度,以及相對溼度在80%以上,就有可能大量孳生,最可怕的是它必須加熱到260度高溫,才能殺死孢子,因此若沒有妥善保存,就算經過烹飪還是無法去除,不過最令人擔心的,是黃麴毒素還可能經由食物鏈,對我們造成傷害。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比如飼料中如果有黃麴毒素,那雞隻吃到的話,他會到體內每個地方,會到血液當中,然後也會在器官殘留。」

長庚大學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我們以前的習慣,就是吃肝補肝,所以就很習慣的去吃豬肝這一類的東西,結果沒有想到怎麼驗出來是這樣,台灣早期農村的時候,肝癌的好發率是全世界第一名的。」

若飼養的家禽、家畜遭到感染,毒素最容易沉積在肝臟當中,甚至連表皮、血液、脂肪都有囤積風險,國人愛吃家畜、內臟,食安法對於散裝食品,也沒有強制規定必須標示效期,醫師揭露國人肝癌發生率居高不下,恐怕也跟鬆散的飲食習慣及規範,脫離不了關係。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他不一定是那個火鍋店,包括外面的外面的店家攤子也會啊,如果在開放空間沒有保存好,其實都容易受到一些黃麴菌的污染。」

肝臟是人體最重要的解毒器官,不過對黃麴毒素來說,不但無法解毒反而還深受殺傷力,黃麴毒存在生活周遭,法規雖然鬆散,但我們不能不防。

(封面圖/東森新聞)

黃麴毒素 肝臟 肝癌 花生 癌症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颱風侵台機率曝! 周三高壓強弱、路徑關鍵

銀杏颱風侵台機率曝! 周三高壓強弱、路徑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