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心血管健康 的結果 │ 共找到 37

71歲婦被發現倒臥「桑拿房」5小時皮肉分離慘死

液循環,增加血液流向皮膚和肌肉,有助於提高整體的血液流動,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也可以藉機放鬆,然而日前泰國一名71歲婦人被發現倒臥在健身房的桑拿房中,且長時間的高溫環境使她身體皮肉分離,搶救無效後不幸過世。根據泰國當地媒體的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10日,泰國暖武里府一名71的婦人丹查諾「Thanchanok Petchkaew」於10日在暖武里府一家百貨公司健身中心的桑拿房內被發現死亡,據悉,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警方,丹查諾是健身房的常客,當天於上午8點左右到達,她通常會自己鍛鍊身體,而工作人員在上午11時許,沒有......
06-12 19:03

不止降低心臟疾病風險泌尿醫認證:親密行為可防失智

的,那麼未來發生高血壓或心臟病的機會是較低的。但程威銘也提到,大部分類似的論文仍然都認為規律的性生活仍有助於男性與女性的心血管健康,這篇論文的老人家有可能真的都太老了,也可能是這些男性沒有誠實作答,為了男性自尊虛報了自己的做愛次數與愉悅程度;更有可能的是,如果男性整體的身體都不健康了,還硬要維持做愛的次數,那麼就有可能會導致上述這種做愈多愛愈容易心臟病的情況了。程威銘說明,除了心臟疾病之外,性生活也發現能夠預防老年人發生失智,有一篇2016年的研究就顯示,不論老年男性或女性,過去一年有性行為者,未來大腦的認......
05-15 16:16

喜歡「火鍋加芋頭」注意了!營養師示警:留意澱粉超量

另也有豐富的鉀離子,可幫助身體鈉鉀平衡、去水腫、防範高血壓。另也有些許含量的鈣、鎂、鋅,鈣有助骨骼健康,鎂有助神經穩定及維持心血管健康,鋅則幫助維持身體機能、發育、免疫等正常。豐富蛋白質:值得一提的是,芋頭也是個蛋白質豐富的澱粉食材,約100克就含有2.5克,是吃素時、尤其全素者補充蛋白質相當好的選擇。料理芋頭、吃芋頭時會發癢?營養師指4種人留意避免佳!限鉀族群:芋頭雖然營養,不過也還是有部分族群需要多留意酌量或避免食用。劉怡里營養師表示,芋頭鉀含量相當高,洗腎、透析等限鉀的腎臟病友就需要注意,若要吃建議在......
04-26 20:26

溫差過大恐心肌梗塞? 「心」健康生活這樣做!

大家落實健康的生活習慣,並提醒有三高等疾病的人,平時要持續穩定服藥,保護心血管健康。心肌梗塞自覺症狀如下:1.胸悶、胸痛2.喘不過氣、心悸3.冒冷汗、臉色蒼白當出現以上症狀,應立即就醫!心血管疾病並非長輩獨有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表示,許多人常誤以為僅有年長者才需要擔心心血管疾病,但事實上,老化雖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但隨著生活型態改變,工作壓力大、少運動、外食族居多的年輕族群,也應該更愛護自己的心。民眾可將健康檢查的數值,輸入至「慢性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即......
02-22 17:31

早上起床最常發生「猝死」?掀棉被後「4件事」必做

悶胸痛、呼吸困難、噁心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吃羊肉爐、薑母鴨「食補」會越補越糟?冬天保持心血管健康的6大飲食建議另外,在飲食方面,許多人習慣透過「食補」暖身;然而,高熱量、高油脂的鍋物如薑母鴨或羊肉爐,可能會對心臟疾病的患者造成負擔。張藝耀主任建議在飲食上更能關注心臟的健康,具體建議如下:1.攝取健康油脂。如堅果或魚油等,或者用魚肉取代紅肉。2.多吃蔬菜水果。多攝取蔬果取代加工食物。3.控制鹽糖份量。控制鹽分和糖分的攝取。高糖、高鈉飲食皆可能影響心血管健康。4.選優良蛋白質。可主動挑選健康蛋白質,......
01-25 17:00

注意!研究顯示晚餐「太晚吃」罹病風險恐暴增28%

「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是一種將夜間禁食時間延長至12小時以上的飲食方式,這種飲食方式在動物試驗中顯示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同時與體重減輕、降低血壓和抑制發炎反應有關,研究發現每天第一餐的進食時間如果延後一小時,心血管事件風險將上升6%,而每天晚上9點吃最後一餐相對於晚上8點終止進食,則使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了28%。。研究指出進食時間與生理時鐘的相互關係使得心臟和其他器官的代謝活動受到影響,這也解釋了為何夜間禁食時間與腦血管疾病呈現負相關,每延後進食一小時,腦血管疾病風......
01-18 08:55

晚餐要提早吃「這時間才吃」腦血管風險暴增28%!

制飲食法「Time-Restricted Feeding,TRF」是指將夜間禁食「斷食」時間延長到12小時以上,這種飲食方式在動物試驗發現有助於改善心血管健康指標,也被認為於體重減輕、降低血壓和發炎反應有關。。近期一項追蹤10.3萬人的前瞻性研究則指出,每天第一餐進食時間如果延後一小時,心血管事件「CVD」風險將上升6%;每天晚上9點吃最後一餐比起晚上8點終止進食,腦血管疾病風險相對增加28%。。晝夜規律影響進食消化與心臟健康人體參與消化的器官包括肝臟、腎臟、胰臟等都受到晝夜規律的生理時鐘影響,同樣地,心臟......
01-16 15:38

他戒肉戒海鮮「血脂仍超標」營養師驚見1地雷:油量過高

意份量如:紅肉、炸物、加工肉、帶殼海鮮、蛋黃等。3.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主要的功能是收集多餘的膽固醇,將其運送回肝臟進行代謝,對心血管健康有保護作用。飲食選擇可多吃「粗食」原型食物,與攝取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減少膽固醇再吸收。另外養成運動習慣也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好方法。「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12-10 21:40

整顆都是寶營養師揭「果汁之王」6大好處

,可幫助排便、維持腸道健康。。保護心血管百香果內鉀含量高,可調整血壓、維護心血管健康、保持肌肉健康運作。保護眼睛百香果中的-胡蘿蔔素在體內轉化成維生素A,可維持黏膜完整性、維持眼睛健康、預防眼睛疾病。排毒養顏富含維生素C,幫助皮膚美白、抑制黑色素、促進膠原蛋白合成、提升鐵吸收、改善氣色。幫助減脂低GI水果可維持血糖穩定,減少脂肪形成,豐富的膳食纖維也可增加飽足感、降低飢餓感。營養師提醒,「雖然百香果的GI值僅16升醣很低,但糖尿病友一天不建議超過46顆「看大小」,並應分散食用且當天不要再吃其他水果」,另外洗......
10-15 15:53

零食、餅乾怎麼選?看懂營養標示讓你遠離不健康的選擇!

、糖、鈉含量從營養標示可以了解實際上吃進了哪些營養素,像是油脂中可能會有飽和脂肪、反式脂肪等對心血管健康有害的脂肪;碳水化合物裡面會額外標示出糖的含量,就可以用來計算是否會超過一天建議攝取量;而鈉攝取過高可能造成血壓增加、增加心臟負擔,為了避免造成健康上的影響,挑選零食時也要特別注意,可以參考一下數值做挑選:每日「飽和脂肪」建議上限攝取量:男生28公克、女生20公克每日「精緻糖」建議上限攝取量:每日總熱量攝取的10%「以2000大卡計算,每日不可以超過50公克」每日「鈉」建議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mg上述......
10-12 15:01

早上7點做運動瘦更快?研究結果曝光

疾病、796名受試者罹患中風。研究結果顯示,在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上午8-11點鍛鍊者罹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降低16%、中風風險下降17%、缺血性中風風險更降低了21%。女性在此研究中,採取晨練的獲益更大,罹患冠心病的風險下降24%。晨練仍能改善男性的心血管健康,但成效似乎不如女性顯著。另外,研究也指出,早晨的運動行為也與老年人的代謝健康、BMI下降、血糖穩定與胰島素敏感度增加有關,可能有助改善或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研究作者兼荷蘭萊登大學醫學博士Gali Albalak表明,該研究為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前瞻......
09-30 11:00

體重「突然暴跌」別高興!醫曝腸漏症下場

、滲透到血管中,更會形成「腸漏症」,不只可能造成慢性發炎,使過濾血液的肝臟機能出現變化,更有一定機率影響心血管健康,導致嚴重的心血管病症。腸黏膜會「週週再生」不斷更新?小心「這些事」破壞腸黏膜功能!蘇聖傑醫師指出,若將腸黏膜放大來看,會看到很多的指狀突起,又稱為「腸絨毛」。這些絨毛由一層半滲透細胞薄膜組成、更新速度快,若是身體機能正常,約5-7天就會全部換新,以維持腸道機能的穩定。不過,因為人體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觸到不少有害因子,如環境毒素「塑化劑、防腐劑、色素或動物肉施打的促進生長荷爾蒙」、酒精、壓力等因......
09-19 17:19

颱風天前「做2件事」恐猝死醫示警:無三高也會

發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主要是因為這些氣象變化會導致血管收縮、交感神經活化,因此會增加心臟負荷,這項觀察16年的結果也刊登在國際期刊「JAMA Cardiology」。黃奭毓表示,其實許多生活習慣也和心血管健康息息相關,例如日夜顛倒、熬夜會導致自律神經失調、血壓失控、褪黑激素分泌不足,都會增加心臟病機率。「其實就算沒有三高等慢性疾病,還是可能突然爆發心臟病!」黃奭毓說,許多人自認沒有心血管風險,事實上只要吸菸、或是家族中曾有心肌梗塞病史,例如男生45歲前、女生55歲前因不明原因猝死,就具有心臟病的潛在風險,建......
05-26 11:45

益生菌何時吃才有用?藥師揭益生菌作用與成份真相

會逐漸腐敗,產生大量毒素,這些毒素會被腸黏膜吸收,破壞其他身體器官。另一種情況屬於「外來壓迫」,當內臟脂肪含量過多,也會直接性的去壓迫到腸道蠕動,造成出口阻塞型的便秘,長期下來可能影響免疫系統與心血管健康,所以,BMI超標者要減少腸道問題,減重是促進腸道蠕動的一環,另外,多運動,攝取足夠膳食纖維和益生菌也很重要。益生菌眾多如何選擇?藥師揭「7族群」適合菌株益生菌種類很多,科學家不斷從腸道中找尋解決身體各種疾病的有效菌種,從最一開始的AB菌、嗜酸乳桿菌和雙崎乳酸桿菌、龍根菌、雷特斯菌主訴求是改善腸道健康,調整......
05-01 10:00

8種健康行為可延壽新研究證實:可多活8.9年

等,最近一篇發表於國際期刊的研究指出,若遵循這8種行為,平均可延長壽命約8.9年。美國心臟協會頒布了8種可改善和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關鍵措施,包括健康飲食、控制體重、適度運動、戒菸、充足睡眠、降膽固醇、控制血糖、控制血壓,這8種健康行為和健康因素被稱為「Life's Essential 8」。。其中,健康飲食包括天然原型食物「wholefoods」、大量水果和蔬菜、瘦肉蛋白、堅果,以及使用非熱帶植物油「如橄欖油和菜籽油」烹飪。控制體重方面最佳的BMI則為25。至於適度運動,成人每週應進行至少2.5小時的中等強度......
04-17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