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代謝酒精 的結果 │ 共找到 19

醫起看/酒後3現象「食道癌」增14倍醫認證:50%台灣人中了

ml的60%威士忌、200ml的15%紅酒、600ml的5%啤酒。吳宗勤醫師強調,「一杯倒的人不適合喝酒」、「一杯臉紅的人不適合喝酒」、「喝酒後就宿醉頭暈的人不適合喝酒」,基本上如果代謝酒精很慢,很容易出現酒醉相關症狀的人,都不適合喝酒,臉紅是一個最容易被發現的食道癌保護色,如果家人或朋友,容易喝酒後臉紅,就別再灌酒了,當然,喝酒不容易臉紅的人也最好別喝,畢竟喝酒帶來的問題遠遠不只有食道癌。東森新聞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10-07 16:14

酒駕遭逮!22歲男求警1小時後再測:先跑公園一圈

所需要的酵素「乙醛去氫酶」,因此運動對促進解酒是「沒有幫助」的,再者人體每公斤體重平均每小時可代謝0.1公克的酒精,意味著每個人代謝酒精所需要的時間均不同,最重要的還是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04-06 15:17

喝一點就臉紅紅專家曝原因:就是在喝毒

專家的理論,點名有些人喝一點就臉超紅,就是身體本身缺乏「乙醛去氫酶ALDH2」,無法快速代謝酒精的乙醛,而亞洲人更特別多這樣的體質,甚至被稱為「亞洲臉紅症」,如果也有這樣的現象,還持續保持著喝酒的習慣,很可能會大大提高罹癌的風險。醫師劉宗瑀在粉專分享YT頻道「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影片,影片中提到史丹佛大學教授神經科學家Andrew Huberman在Podcast中提到「喝酒就是在喝毒藥!」的理論,更表示若一天喝10毫升的酒精,得到乳癌的機率會增加4%到13%;每天喝一瓶瓶久的殺傷力,更等同抽10根香菸。。......
05-17 15:08

喝酒會臉紅更易致癌專家指:台灣1比例全球最高

酒精不耐症」飲酒後的典型表現,還會伴隨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在飲用酒精飲料後,須經由人體內的「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酒精及乙醛;而酒精不耐症是遺傳性ALDH2基因缺損,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進行正常代謝。其中酒精不耐症是東亞人特有的遺傳性缺損,亞洲人有酒精不耐症的比例遠高於歐美,亞洲國家中又以台灣比例最高「47%」,僅次於日本的40%,而台灣正是全球患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若有飲酒、抽菸、嚼檳榔習慣者,單獨飲酒、抽菸或嚼檳榔罹患口腔癌、口咽癌、喉癌、食道癌的風險增加5-10......
05-03 18:20

人妻新婚9天偷吃學長尪見偷情日記崩潰:他來過婚宴

「被封印的戀愛細胞全活過來了」等語。對此,阿軍辯稱,自己雖有參加小倩的婚宴,但他不知道2人何時登記結婚,且他本身缺乏代謝酒精之酵素,無法接受太多酒精,不會約人喝酒,亦不會將人灌醉到不醒人事,雙方無逾越朋友之不正常往來,再者阿翔之婚姻早有破綻,男女均對婚姻不適應,故小倩向原告提出離婚請求,與被告無涉。台北地院審酌,被告指阿翔與小倩對婚姻不適應,早有破綻云云,惟縱原告與女方對婚姻有不適應,亦不得因此即謂被告行為對原告無侵害,阿軍介入他人婚姻已有不當,而尊重他人婚姻並期其幸福美滿為普世價值,配偶權所彰顯之法益,亦......
10-15 17:21

甜食、手搖恐是肝癌導火線?營養師揭3食物護肝解毒

量需控制在50克「約10顆方糖」以下,一杯700cc全糖紅茶已經超標。建議避免再添加奶精、奶蓋、珍珠等配料,並逐步減少飲料糖量。肝臟保健怎麼吃最健康? 「3食物」助排毒、代謝酒精廖祐妊營養師建議,要預防肝臟疾病發生,飲食上可以多攝取富含「植化素」的食物來幫肝臟解毒,如綠花椰、高麗菜、大白菜、油菜、青江菜、羽衣甘藍;其中,十字花科蔬菜富含「硫代葡萄糖苷」與「吲哚」,有助活化肝臟的解毒系統,幫助肝臟與身體排毒。另外,薑黃有益於膽汁酸的正常分泌、降低壞膽固醇「LDL」生成,提升乙醇去氫酶活性幫助酒精代謝;而人蔘中......
08-22 14:25

每5人就有1人腸躁症營養師建議:8種食物要少吃

20分鐘內就會收到排便的訊號,因此含有咖啡因的咖啡可能是腸躁症患者的誘因。二、啤酒:程涵宇指出,酒精飲料是腸躁症患者的常見誘因,這和身體代謝酒精的方式有關,另外酒精也會影響消化,它通常含有麩質,而葡萄酒和風味啤酒可能含有大量糖,造成更不舒服。因此如果要飲酒,會建議選擇無麩質啤酒,或不含人工甜味劑或添加糖的酒類。三、含糖飲料:程涵宇說明,含有高果糖玉米糖漿,是高腹敏「 FODMAPS 」食物,小腸不容易吸收這類型的食物。因此,有些人吃可能會導致脹氣和胃痛。四、蘋果:程涵宇表示,除了蘋果是高腹敏的食物外,還有芒......
04-04 15:49

每天2杯啤酒「大腦老10年」有基因缺陷喝酒更致癌

或分泌異常,如在2010年的研究就發現,大量急性飲酒會活化大腦的多巴胺獎勵途徑,相反地,一但停止飲酒,就會引發低多巴胺的煩躁不安狀態。另外,脂質會負責調節身體裡各種離子通道的作用,而大量飲酒可能會改變細胞內脂質與蛋白質之間的交互作用。美國癌症協會提醒,人體代謝酒精後會產生乙醛,而過量的乙醛會破壞DNA與蛋白質,也會產生活性氧等有害物質。特別是酗酒者「每天喝超過5份酒精單位」更容易因為喝酒增加癌症風險,包括頭頸癌、食道癌、肝癌、乳癌、大腸癌。另外,東亞民族「包括台灣」體內缺少ALDH2「乙醛去氫酶」的基因缺陷......
03-08 11:18

喝混酒容易醉?醫點出2關鍵:是錯覺

就會覺得沒那麼膩,也就會喝比較多,但你覺得自己沒有喝那麼多,事實上已經喝很多了」。第二個原因則是「個人體質」,洪永祥表示,每個人血液吸收及代謝酒精的速度不同,研究發現混酒會產生一些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會讓某類人代謝速度變慢,因此這類人就可能特別容易醉。最後,洪永祥也教了大家解酒的方法,「剛剛有講兩個機轉,一個是讓吸收變慢,一個是讓代謝變快」,像是空腹喝酒就會容易醉,而有些人認為喝酒前可以先喝「胃乳液」比較不容易吸收酒精,另外,要讓酒精代謝變快則要多喝水。東森新聞關心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
02-13 15:12

一喝就臉紅!近半台灣人不適合喝酒醫曝:這是種病

機制,「就是警告你不要再喝了」。有些人可能會透過訓練酒量,來讓自己變得更會喝。「示意圖與本文無關pixabay」另外,江坤俊醫師也在「江P醫件事」影片中指出,「一喝酒就臉紅的人,反而是你代謝酒精能力差」,且這種人更容易得到癌症。江坤俊指出,這種人缺乏代寫酒精的重要酵素,稱為「乙醇去氫酶」,他進一步解釋,酒精「乙醇」會在人體內被代謝成「乙醛「致命毒素」」,再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無毒性的「乙酸」,而若人體內缺乏乙醇去氫酶,就無法代謝乙醛。江坤俊表示,乙醛是一個非常毒的致癌物,在體內累積的話會造成血管擴張,且產生噁......
09-20 22:42

千萬母湯!怕毛孩染疫「戴口罩、噴酒精」醫:嚴重會致死

中心獸醫師林子筠表示,防疫期間飼主會藉由噴灑酒精來達到消毒殺菌功效,不過這項防疫方式,並不適合寵物,飼主應避免直接噴灑酒精在寵物身上,因寵物體內無法代謝酒精,在身體內會產生毒性,毛寶貝酒精中毒,輕則肝衰竭,重則致死,飼主不可不慎。飼主若要幫毛寶貝清潔或消毒,可以選用適合毛寶貝的沐浴產品進行清潔,對毛寶貝較為安全。另外,新北動保處首創「寵物健康生活站」,特別在寵物店、動物醫院等46個據點,設置智能噴霧寵物消毒機,使用溫和廣效性消毒劑,不僅不會傷害犬貓,亦可減少新冠肺炎接觸傳染的機率,飼主若擔心寵物外出身上沾染......
06-24 15:27

罰不怕!2018年酒駕1/3是累犯法務部修法嚴懲

定多少酒測值,要朝不確定殺人故意方向修法,畢竟酒測值數據跟個人酒量有關。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每個人肝臟代謝酒精程度不一樣,有些人喝了半杯啤酒,整個臉潮紅,有的人很快醉倒,有些人喝很多啤酒,很多瓶,還是一樣,臉沒有潮紅,也沒有醉倒。」根據法務部調查,酒駕累犯的人數連年增加,從105年1萬4千多人,106年,1萬5千8百多人,增加了1千7百多人,107年再增加,來到1萬7606人。酒駕累犯的比率高達31.3%,等於3個酒駕犯中,就有一個會再犯,但酒精濃度未達法規標準,難道就不算酒駕殺人嗎?怎麼......
02-13 22:19

小心「隔夜醉」!酒精未代謝完全白天酒駕增25%

子,當下就覺得很驚訝,怎麼還會吹出這麼高的,因為就是睡了一覺,想說跟平常一樣,應該沒什麼事。」喝完後隔天體內酒精濃度卻還在,其實人體想要完全代謝酒精,光是睡還不夠,要看胃的消化進度。書田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你吃飽以後喝酒,當然隔天比較容易宿醉,好像不醉,你總量會很多,所以你總量很多時候,到隔天12小時,14小時再去驗血中濃度,因為還在吸收當中,胃都還沒排空。」一般肝臟代謝時間還是要看個人體質,不過只要飲用酒精,不論濃度高低多寡,5到10分鐘就會進入體內,低濃度30%以下,建議休息12小時以上,高濃度......
01-24 17:11

喝酒狂歡後遺症!隔天總是痛苦宿醉?專家揭真相

所不忘補充水分,喝完酒後,可以喝能量飲料,它含有單醣「最直接好用的能量」、水分、些許B群與礦物質,幫助代謝酒精的酵素運作。跨年夜朋友相聚歡慶不免俗的總是有酒相伴,元旦第一天的早晨,行程安排不是登高望遠迎接第一道曙光,要不熱血現身總統府前,陪著新的一年、第一次國旗升起,然而,真實情況也許更可能只是一句:「昨晚真的喝多了,元旦就讓我好好休息吧」。對於宿醉兩個字,你能想像到的畫面不外乎是噁心、嘔吐、頭痛等不適反應,它主要是因為血液「乙醛」濃度增高所帶來的副作用,因為飲酒過後,肝臟會分兩階段來把酒精「乙醇」代謝掉,......
07-25 17:00

喝紅酒會長壽?醫師揭開「驚人真相」

任何女性或大於65歲以上的男女性,每週酒精攝取不應超過70公克,或單次酒精攝取不超過30公克。我們也想提醒,台灣可能要制定一個比世界平均還要低的酒精建議量。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台灣人應該要特別注意呢?原因在於在近年的研究發現,亞洲人可能比西方人更無法代謝酒精,在台灣人中,大約有45%的人有這方面的問題。酒精的學名是乙醇,在體內會先被處理成乙醛,最後才被肝臟代謝成二氧化碳跟水。而亞洲人當中,有相當比例的人編碼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 ALDH2 」酵素基因有變異,韓國人此基因變異的盛行率是28% ,而台灣......
05-03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