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追毒素哪來!我國無「米酵菌酸」 真凶是進口食品?

聽新聞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最先被懷疑的粿條,主要成分為玉米澱粉,而過去發生在中國跟非洲的中毒事件,也跟玉米發酵很有關係!農業部也指出,其實台灣環境中早就有唐菖蒲伯克氏菌,但只有「椰毒亞型」的病原型,會產生米酵菌酸,所以這毒素到底哪來的,也引起討論。

★延伸閱讀★寶林茶室中毒案延燒!民眾少買「粿條、黑木耳」

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國內首例,不過農業部說,台灣的環境中本來就有「唐菖蒲伯克氏菌」,但並不會分泌米酵菌酸,所以這毒素到底是哪裡來的?

農業部農試所指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許多病原型,分泌米酵菌酸的只有椰毒亞型,原本台灣沒有,過去只在中國、印尼、莫三比克被發現過,並只能透過食物傳播,沒有感染植物的案例,強調台灣農產品安全無虞。

而最先被懷疑的粿條,主要成分為玉米澱粉,曾發生在中國跟非洲的相關案例,凶手也都是玉米,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玉米澱粉的疑慮,應該比米要來得高很多,因為如果以中國發生的事件,還有甚至非洲莫三比克,發現的集體大規模中毒,其實主要大概都是,玉米發酵的一些食材導致。」

米酵菌酸要達致命條件,還需要天時地利,在適合的溫度以及酸鹼值環境,大約繁殖2天後才可能危害性命,條件非常嚴苛。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要在中性的環境,中性的環境就是說,酸鹼值在6.5-8中間,第二個它是要在低鹽,就是說鹽分不能太高,通常在2%以下(等要素)。」

唐菖蒲伯克氏菌,早就存在台灣環境中,也有可能是這回大爆發才被注意到,而食藥署過去在邊境查驗,也沒有查過唐菖蒲伯克氏菌。北榮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以前)雖然存在,但是沒有環境,讓它(唐菖蒲伯克氏菌)去生長,(食品)製程我們也很注意,所以都沒有發生,但是這次既然發生的話,就表示說如果你沒有辦法,釐清到底是哪個環節,那未來或許還是有機會,會再產生類似的狀況。」

只是這個「椰毒亞型」是台灣本來就有,還是從國外來的,還需要相關單位進一步釐清真相。

(封面示意圖/東森新聞)

寶林茶室 食物中毒 米酵菌酸 進口食品 玉米發酵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