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舉國體制 的結果 │ 共找到 14

巴黎奧運/全紅嬋「水花消失術」奪金昔悲慘故事曝光

。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今「9」日po文,提到全紅嬋只是一個成功的個案,在中國的舉國體制下,跟她「成功光環」的後面,有成千上萬個家庭和孩子的悲慘故事。矢板明夫今於臉書「矢板明夫俱樂部」粉專po文,提到全紅嬋的人生有很多傳奇色彩,出身貧寒、從小進入體育學校刻苦練習跳水,14歲在東京奧運上奪冠一舉成名,今年在巴黎奧運衛冕成功,其技術已熟練到入水時幾乎可以不濺起水花。。不過,矢板明夫表示,我們要注意的是,全紅嬋只是個成功個案。在她身後,是中國的舉國體制下,為了給國家爭一塊金牌,同時也為了改善家境的成千上萬的少男少......
08-09 13:45

中共20大報告習近平自我拔高功績貫徹個人意志

把經濟重心轉回到製造業的決心,以及設法擺脫外部力量藉經貿制約中國經濟的意念。報告中還強調,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堅持創新在中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並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也充分反映習近平想擺脫對西方科技依賴的意念。這份報告對國防的表述,也有濃濃的習近平特色。內容提到,要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打造「強大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增加新域新質作戰力量比重,深入推進「實戰化軍......
10-16 15:34

銀、銅都不算!美媒嗆「中國選手是悲慘金牌機器」小粉紅崩潰了

大陸舉國歡騰,慶祝擠下過往體育霸權之際,美媒卻發文激怒中國人,對此,中媒「中新網」也不甘示弱,直接痛批美媒雙重標準,只會在這時候眼紅發文詆毀,「西方玩這套花活兒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過去是對舉國體制說三道四,如今又扣「金牌機器」的帽子,目的無非是借抹黑中國體育攻擊中國制度」。。「封面示意圖pixabay」......
08-04 09:45

武漢一周年:新冠疫情受控背後中國大陸的「制度優勢」與個體代價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封城,封小區及推行多輪全民強制病毒檢測。在舉國體制和科技手段的雙重加持下,短短的兩個多月內,疫情在中國大陸大陸境內得到控制。而此刻,這場全球大流行仍然在中國大陸以外肆虐。回顧這一年,人們從每日健康狀況,到出行記錄,再到可行動範圍,都在「網格化」的社會管理體系的監控之下。一些專家認為,在全球大流行病這種極其特殊的情況下,雖然中國大陸借此轉危為安,但這些手段既不能幫助中國大陸解釋最初是否存在掩蓋疫情的問題,也不能真正支撐起中國大陸「憑體制戰勝疫情」的敘事基調。而若在後疫情時代這種監控體......
12-29 12:03

時隔半世紀!嫦娥五號裝載2kg月球土壤安全重返地球

習近平發賀電,指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地外天體採樣返回,是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象徵著中國航天向前邁出的一大步,將為深化人類對月球成因和太陽系演化歷史的科學認知作出貢獻。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是1976年美國和蘇聯的探月計劃,嫦娥五號帶回的月壤樣本,預計可以給科學家提供了解月球地質、早期歷史的信息。「新華社」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中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標志著中國探月......
12-17 09:38

谷歌前總裁上BBC節目縱論華為「威脅」和中美科技脫鉤的是與非

,中國人可以和西方同樣優秀,甚至可能更優秀。」「他們肯於花大錢。他們以與西方完全不同的方式,以國家主導的方式投資於創新。我們需要迎頭趕上。」在承認中國創新能力的同時,施密特則否認中國舉國體制方式比西方自由體制更加優越。但他指出,西方必須知己知彼,充分利用自己的強項,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百戰不殆。他認為西方的一大優勢是自由民主的社會氛圍與生活環境更能吸引人才:「多數人才更願意在西方國家居住和工作,而不是在中國。」Getty Images施密特2001年加盟谷歌,曾長期就任公司總裁一職華為英國公關:期待根據國家利......
06-19 08:45

創新低!大陸武肺新增僅3例習近平發布重要談話

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科技體制方面,習近平指出,要從體制機制上增強科技創新和應急應變能力,加快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補短板、強弱項、堵漏洞,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習近平最後強調,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節點,要確保中共18屆3中全會提出的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也要在貫徹黨的19屆四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上開好局。......
04-27 21:28

肺炎疫情如何令中國「崛起大國」的光環黯然失色

顯示民眾對高壓管理體制的憤慨與不平。疫情逐漸平穩後,習近平的公開發言顯示,這將又是一次記入中共歷史的「勝利」。在中共期刊「求是」披露的習近平於2月16日的內容中他指出,中共對這次疫情的「判斷是凖確的,各項工作部署是及時的,採取的舉措也是有效的」。不可否認,舉國體制的行動力使得中國的隔離政策可以順利實施,對疫情中後期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如果因此讓習近平領導的中共在加強管控的路上越走越遠,可能會帶來更加嚴重的災難。周雪光稱,如果此次疫情導致的社會不滿情緒使得中共領導人得出要進一步加強管控體制的結論,將會是一......
03-20 15:41

肺炎疫情「拐點」後的艱難抉擇湖北封城不易解封亦難

副教授馬釗對BBC分析稱,考慮到疫情有可能反覆,出城之路一波三折可以理解。但另一方面,這也是地方保護主義的反應。他說,「中國抗疫是採取舉國體制、群眾動員的模式,抗疫成為政府工作的中心,甚至是唯一的工作。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地方政府還肩負其它責任,比如經濟發展、社會保障、甚至民眾的心理健康等等。各地方政府對於防疫與其它工作之間的關係及優先選項有不同的考慮,這也就造成了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中的地方差異。」他建議,鑒於湖北是抗疫時間最久、經驗最豐富的地區,應該成立政府官員與醫療人員共同參與的領導小組,制定統一的解禁標......
03-14 11:08

武漢肺炎:從疫情引發民間不滿看中國高壓體制面臨的挑戰

懼。」唐寧思向BBC中文解釋稱,在現在的中國,民眾很難找到可以回應他們訴求的信息,因此會產生更大憤怒與民怨。向社會危機演變儘管這場疫情給中共在穩定性與合理性上帶來巨大挑戰,但專家認為,很難說中共是否會從中吸取教訓,在下一個公共衛生危機到來前對體制內部進行改變。「這取決於在這場疫情的最後人們會對政府的做法作出如何評價,」唐寧思稱。「透明度與良性溝通是其中關鍵。」郭於華認為,這次危機可能會讓一些中國人看清中國「舉國體制」的弊端,但在缺乏制衡的權力面前,民意的力量對比「太懸殊了」,因此很難使得目前體制有任何改變。......
02-01 11:05

貿易戰背後的認識鴻溝:中國崛起和美國吃虧論

情況,我們盡一切努力幫助一個巨大而且重要的國家恢復其能力。現在是他們該償還的時候了。」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中美俄新大三角戰略:西方警惕俄國打中國牌俄中戰略聯手對付美國增加解放軍對台灣動武可能雖然特朗普推動對華強硬是否在華盛頓形成共識仍然是個有爭議的話題,但是特朗普的有關言論卻在政策輿論圈經常被重覆,其中就有美國幫助中國,中國利用美國的說法。中國媒體將此總結為「美國吃虧論」。「美國重建中國」論BBC2005年當時還擔任商務部長的薄熙來曾對歐盟官員說,中國向歐洲出口8億件襯衫,才能......
12-10 09:49

中國首次寫入北約聯合聲明國際輿論怎麼說

種不同於美蘇的新型兩極格局,美蘇過去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全面對立,美歐和中國的關係則密切得多。因此,像美蘇那種全面對立,不太可能發生在美歐和中國之間。」社論最後呼籲,世界期待共榮共存,而不是捲入其中被迫選邊站。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俄中戰略聯手對付美國增加解放軍對台灣動武可能美國務卿要北約對抗來自中國共產黨的威脅貿易戰,科技戰,星戰?北約太空戰略瞄凖中俄「空間威脅」波蘭保守派報紙「共和報」「Rzeczpospolita」認為,北約第一次提及中國潛在的軍事挑戰,「這是要努力把北......
12-07 08:43

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

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 ... 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美國如何面對中國「舉國體制」。美中貿易協議達成一波三折,雙方正進入曠日持久的經濟對抗。與此同時,美國應該如何對中國強硬,如何在競爭中戰勝中國成為美國輿論關注的話題。今年9月在韓國首爾的辯論會上,中國著名經濟學者林毅夫教授與美國歷史學者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討論結束時打賭。林毅夫認為20年後,中國將超過美國,而弗格森則不同意中國經濟會超過美國。不過弗格森在討論中承認,中國經歷了史無前例的迅速工業化和經濟增長,......
12-06 10:28

【端傳媒】民間的新寵,體制的異數,「洪荒少女」的尷尬榮耀

娜心裏是否會掀起微瀾:2014年退役之前,李娜曾怒斥觀眾、嗆聲媒體、拒絕「被愛國」,甚至從國家隊「單飛」,耀眼的球技和更耀眼的個性,讓這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運動員之一,被「紐約時報」稱為「舉國體制下的叛逆者」。但李娜拒絕這個標籤她始終跟體制保持微妙的距離,拒絕被同化,卻也從未被支持者們的寄望所綁架,為某種價值或情緒代言。對於公眾來說,這或又增添了李娜「特立獨行」的魅力。今天在社交網絡上捧贊傅園慧為「中國奧運史上最大的功臣」的人,或許忘了,李娜當年在公眾注視下不加掩飾的性情流露,早就引得一時驚詫:一個運動員還可......
08-11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