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次寫入北約聯合聲明 國際輿論怎麼說

聽新聞

▲12月3-4日在倫敦舉行的北約組織70週年峰會,東道主英國首相約翰遜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圖/Reuters)

在英國倫敦舉行的北約70週年峰會,花邊新聞很多,不過並沒有讓國際媒體漏掉峰會上的大新聞:北約聯合聲明第一次提及中國。

花邊消息方面,最惹人關注的是一條在網上流傳甚廣的視頻,畫面中法國總統馬克龍、英國首相約翰遜、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等幾個與會領導人似乎在一起笑話美國總統特朗普。

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後怒批特魯多「兩面三刀」,至少說明特魯多可能說者無心,不過特朗普聽者有意。

而在英國,小報關注的是首相鮑里斯在12月10日大選之前,盡量躲避攝影記者不願與特朗普同框出鏡的窘境。

北約中國

北約領導人峰會12月3-4日在倫敦舉行了峰會。峰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表示:

「北約確保的,是我們的領土和10億公民的安全、自由、共享的價值觀,其中包括民主、個人自由、人權和法治。團結一致、凝聚一心是我們同盟的基石原則。」

在北約2019年峰會聯合聲明第6點中,第一次提及中國:「我們認識到,中國日趨增加的影響力和國際政策,既帶來機會又呈現挑戰,需要我們一起以同盟來解決。」

峰會之後,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特別強調,北約第一次談到中國崛起的問題,以及對「北約安全的影響」。他還說,必須找到方法鼓勵中國參加軍備控制的各項安排。

北約峰會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回應提問「北約未將中國定位為威脅」時說,威脅與否與個頭大小並無必然聯繫。中國的確塊頭很大,影響力在增強,但中國倡導平等尊重。

華春瑩還表示,北約內部也有很多不希望與中國為敵的客觀理性聲音。

國際輿論

對北約聲明第一次提及中國所帶來機遇、挑戰以及安全影響,世界各地輿論發表了看法。

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報道「北約缺乏團結和美國領導力,但並不缺挑戰」。該報記者認為,雖然北約領導人似乎第一次把崛起中國所帶來的威脅看作是挑戰,「但是討論卻是很無頭緒的。」

文章認為,雖然俄國就在歐洲周邊搗亂,但是「中國是在搞建設」。文章提及中國在地中海、黑海和北歐海路上的出現,第一次引起了注意。中國還在海底鋪設光纖電纜,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北約國家將通過中國的基礎設施開展通訊。

「而這些平台將為人工智能使用和量子電腦鋪平道路。這兩個方面中國投下巨資,通常與歐洲大學合作進行。」

英國《衛報》發表文章認為,北約不是「腦死亡」,但是的確「需要打一針腎上腺素」。文章認為,北約為了適應現在的這個世界需要改革變通,因為俄羅斯又開始變得咄咄逼人、美國總統靠不住,中國帶來越來越大挑戰以及歐盟內部的不穩定,等等。

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刊發報道認為:「北約在中國威脅問題上罕見地團結」。

「在北約70週年之際,這個同盟似乎找到新的存在理由。在倫敦宣言中將中國單挑出來,北約領導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新目標。」

不過該報道也認為,「聲明的措辭是相當和緩」,「但是在幕後,中國與俄羅斯一起,都被坦率地看成是威脅。」

新加坡的《聯合早報》12月6日刊登社論「中國崛起讓北約找到新方向」。

社論說,「很顯然,一種類似冷戰時期的兩極國際格局在醞釀當中。不過,這是一種不同於美蘇的新型兩極格局,美蘇過去在政治、經濟、意識形態等全面對立,美歐和中國的關係則密切得多。因此,像美蘇那種全面對立,不太可能發生在美歐和中國之間。」

社論最後呼籲,世界期待共榮共存,而不是捲入其中被迫選邊站。

波蘭保守派報紙《共和報》(Rzeczpospolita)認為,北約第一次提及中國潛在的軍事挑戰,「這是要努力把北約聯盟變成一個更加有用的組織。」

羅馬尼亞廣播電台評論認為,中國成為主要對手。「這真是非常有趣。很多專家說,北約的未來將很大程度受到它與中國關係的影響。如果我們要討論的是意識形態領域的北約對手,所有人都知道那是北京,而不是莫斯科。俄羅斯雖然鬧得聲音很大,但卻是比中國弱小得多的國家。」

澳大利亞報紙《澳大利亞人》(Australian)記者刊發報道標題是:中國的核武器讓控核條約重新思考。報道說,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宣佈,將重新審核國際核武器條約,控制中國增加核武器的勢頭。

英國 中國 北約 聲明 首次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