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施密特在作出以上表述同時也明確指出,西方國家應該與中國在科技領域展開競爭,而不是簡單化地脫鉤或脫離關係。
英國當下正在重新審評是否應該繼續允許華為幫助修建5G移動通訊網絡的事宜,而此時此刻,繼香港安全法等系列事件,英國政界要求與華為全面脫鉤的呼聲日盛。
施密特告訴BBC說:「華為毫無疑問從事了一些在(西方)國家安全方面令人無法接受的行為。」
他認為可以把華為與英國的GCHQ和美國的NSA等「訊息情報部門」等同看待。
施密特還指稱:「毫無疑問流經華為路由器的數據最終被顯然是(中國)國家的部門所掌握。」
「不管這種情況是如何發生的,我們確認它發生了。」
華為公司方面長期以來一直堅決否認是中國國家體系的一部分,也堅決否認將用戶數據交給過中國政府部門。
華為英國主管——高級副總裁張國威(Victor Zhang)在接受BBC採訪時說:「這根本不是事實。」
張國威說:「華為是私營企業,百分之百由員工所有。華為獨立於任何政府,也包括中國政府。」
施密特承認,華為如今是美國最高決策層面對的「一大難題」:因為這家業務遍布全球的中國公司生產了比所有競爭對手都好的產品。
施密特對BBC說:「我們現在需要選項,這一點極為重要。」
「我們對華為的回應……應該是通過擁有一個一樣好的產品、產品線來展開競爭。」
施密特這位曾擔任美國互聯網巨頭谷歌公司總裁超過15年的國際科技業知名人士坦承,至少他本人長期以來一直低估了中國公司創新的能力。
「我多年與中國公司打交道的時候一直對他們存在偏見」,他說。「他們很善於仿效別人的東西,他們很會團隊組織,他們很會搞人海戰術,但是他們搞不出什麼新東西。他們非常會剽竊我們的東西。現在是拋棄這些偏見的時候了。」
「在關鍵的研發創新方面,中國人可以和西方同樣優秀,甚至可能更優秀。」
「他們肯於花大錢。他們以與西方完全不同的方式,以國家主導的方式投資於創新。我們需要迎頭趕上。」
在承認中國創新能力的同時,施密特則否認中國舉國體制方式比西方自由體制更加優越。但他指出,西方必須知己知彼,充分利用自己的強項,方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百戰不殆。
他認為西方的一大優勢是自由民主的社會氛圍與生活環境更能吸引人才:「多數人才更願意在西方國家居住和工作,而不是在中國。」
施密特認為,美國和硅谷(矽谷)的最大問題是長期忽視或無視政府可能在研發創新方面所扮演的角色。
「其實,硅谷任何成功的創新項目從始至終都會有聯邦政府科技補助金的影子」,他說。
施密特去年曾主持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次研討會,專門聚焦人工智能領域。研討會結論認為,中國在這方面的進展迅速令人關注。
他說:「我認為他們比我們還落後幾年……但沒有5年、10年那麼多;而且有證據顯示,中國今後幾年內就可能追趕上我們。」
「所以問題就是:如果趕上了會如何呢?顯然,人工智能可以應用到軍事和國家安全方面。」
他還補充說,中國在量子計算等方面已經與西方國家齊頭並進。
儘管如此,施密特對美國政界一些人希望推動的美中科技脫鉤不以為然。他認為這樣做只能最終讓世界上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系統。
他說:「一旦(科技平台)在全球範圍內分支了,就不會再合流了。」
「我們都因共享平台和相互交換知識而獲益……我擔心一旦科技平台分支,國與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會越來越少。」
「脫鉤還是不脫鉤,中國都會最終成為科技強國;他們有資源,有錢,有技術。」
「問題是,他們最終是在一個全球共通的平台上運作還是自起爐灶?分離程度越大,危險也越大。」
「對西方來說,(讓中國技術)繼續在西方也擁有的平台上更有利。」
施密特警告說,西方各國不應人為地袒護本國高科技企業,因為西方也有自身的弱點,特別是在半導體芯片產能方面。
他認為,應該繼續允許中國企業使用西方公司設計的芯片,否則一旦中國開始擁有自身研發芯片的能力,對西方來說將更加不利。
各國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的抬頭也是施密特訪談中批評的對象。他總結認為,半數以上美國硅谷的企業最初都是由外國移民創建的。
歷數了自己在硅谷的多年經歷,施密特認為,應對中國挑戰的最好辦法是利用西方自身的內在優勢而強勢競爭。
「競爭將會是激烈和殘酷的——大批對手相互競爭,而我們將力爭取勝。」
施密特上述言論發表於BBC廣播4台節目《新科技冷戰》(The New Tech Cold War)。上述節目英國夏日時間6月19日上午1100時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