粿條原料就被汙染? 進口玉米澱粉是否帶「菌」存疑

聽新聞

寶林食品中毒案,目前矛頭都指向「米酵菌酸」,但問題來了,從餐廳扣回的35項食材卻沒有一個驗出,對此衛福部次長王必勝說,問題出在粿條的機率非常高!因為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好發在玉米澱粉製品,有沒有可能是從這些進口的食材源頭,就被細菌感染?

★延伸閱讀★獨家/粿條含「玉米澱粉」成寶林案關鍵! 相關食品揭密

從寶林茶室扣回的35項食材檢體,經過兩天檢驗出爐,鎖定關鍵問題就是它。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推測是粿條也跟這個米酵菌酸這本身特性有關,因為它一定要有這個唐菖蒲伯克氏菌,那它是比較好發在這個玉米澱粉(製品),那我們這個粿條本身就有玉米澱粉,那這個是比較符合的。」

目前國內的玉米澱粉都是進口的,有沒有可能從原料就出問題,也無法排除。要是這米酵菌酸生成相對困難,但它的毒素也就是唐菖蒲柏克氏菌,在其他食材上被帶入國內也是不無可能,而先前食藥署採驗的35項食材,從大家最懷疑的醬油老抽胡椒鹽等醬料,到高麗菜豆芽菜,甚至還有魚類咖哩粉和蝦餅,都沒有檢驗出米酵菌酸,因此找出問題粿條才是關鍵。

★延伸閱讀★陸有「唐菖蒲伯克氏菌」試劑! 沈政男建議「進口使用」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我在網路上看到有個民眾,他在(外送)平台上點了兩份,那他一份吃掉就發生症狀,另外一份聽說冰冰箱,有找到他了,但是那份他已經丟了,要找回當時的食材,我想可能難度是非常高。」

會這麼想找到前一批粿條不是沒原因,從衛生局公布的時間軸來看,信義A13店在3月16號時進貨20包共20公斤,一直到23號才再進貨,而就這麼剛好,吃出毛病的患者都集中在這七天,究竟是烹調時出問題,還是從進貨時就沒好好保存。

目前餐廳廚房的細菌培養還需要一周時間,究竟是不是因為準備撤櫃,而讓粿條放太久不新鮮,又或是員工便宜行事沒有將它冰進冰箱,一切的結果都得等檢驗出爐才會真相大白。

(封面圖/東森新聞)

米酵菌酸 衛福部 王必勝 粿條 寶林茶室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天兔北上逼近!專家預測:周五4地較有機會放颱風假

天兔北上逼近!專家預測:周五4地較有機會放颱風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