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鐵板上來回翻面,香氣四溢,煎得金黃焦脆,切開後肉質細膩的鱈魚讓人食指大動,但你知道他原本是什麼樣子嗎?巴沙魚、大比目魚剛從冷凍庫拿出來,樣子很相似,大家分得出他們是什麼魚嗎?消基會抽查市場和網購通路中的鱈魚發現,常有店家將便宜的魚種混充為價格比較昂貴的鱈魚,像是皮較為細薄的油魚,還有滑嫩肉質,口感比鱈魚細緻的多利魚,無刺軟嫩的巴沙魚,以及肉質綿密油脂多的大比目魚,這些魚種雖然外型相似鱈魚,價差卻將近10倍。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這次是篩檢4片鱈魚,就有2片是假的,冒充率達到百分之五十,通常會直接標示鱈魚。」
實際到超市購買,發現在現場已經找不到鱈魚的蹤跡,只能看到和圓鱈相似的大比目魚,雖然標示上寫著大比目魚,卻有可能被業者誤導。
大型超市員工:「鱈魚,大比目魚就是鱈魚啊,現在都只有這種。」
實際走訪市場,詢問民眾怎麼辨別鱈魚,其實大家也霧煞煞,民眾:「圓鱈不是真的鱈魚太粗,會跟固定賣家買,看價錢,看皮的顏色是不是灰色。」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吳榮達:「網路通路、市場拍賣,比較有這些問題,從價差分辨,不要買太便宜的,消基會有在執行,稽查網購販賣的鱈魚。」
現在超市或量販店大多已經標示魚的種類,很少魚目混珠,但在網路上還是出現以假亂真的情況,想買真的鱈魚得靠政府要求業者正確標示,增加民眾信賴感,避免花大錢買的卻是假貨。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