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開始,餐廳只要賣注脂肉餐點,就得在菜單上標註「注脂肉僅供熟食」等字樣,但我們實際直擊兩家賣注脂肉的店家,菜單寫歸寫,店員口頭不會主動告知是注脂牛就算了,還表示,熟度可自己決定、不用一定要全熟。令人更納悶的是,業者上菜時注脂牛都是「生的」,靠著鐵板的餘溫,叫消費者自己煎熟。事實上,一旦吃下沒熟的肉,會有衛生疑慮,沒想到針對業者作法,食藥署回應:「業者菜單上已經標示,代表不違規,消費者應該有「自覺」把它烹調全熟,不禁讓人質疑,食藥署根本替業者開後門。
香噴噴的鐵板牛排飯,菜單上小字標示,這是注脂牛必須吃全熟,看起來符合法規,但奇怪的是,上桌的肉卻沒有熟。
消費者vs.鐵板牛排店店員:「(它上來的時候是熟的嗎?)生的,但是一定會熟,因為我們鐵盤有260度。(就是放著它就會熟了?),你要翻面,還是要翻面,不然你第一面就會比較焦。」
鮮紅色的牛排,表層還看得到血水,靠著鐵板的餘溫熱到熟,趕緊翻面,就怕放涼了熟不了,也怕吃壞肚子,但店員倒沒這麼緊張。
消費者vs.鐵板牛排店店員:「(那我怎麼判斷它有沒有熟?)就你等下上鍋的時候,因為我們都有切片,我們都已經切好了,你如果怕不熟的話,你就把一片一片四個角,都煎一下煎一下,你吃就知道啦。」
供消費者參考的菜單,卻以生肉作為宣傳,沒仔細看的人恐怕還以為能吃半生不熟。顧客烹飪過程中,烹飪熟是沒什麼問題的。
而另外一間日式炸牛排店使用注脂牛,一樣寫在菜單上,只是照片也是生肉,但也讓消費者自己用石板煎熟。
消費者vs.日式炸牛排店員:「(熟度自己決定?)對熟度自己烤。」
用餐完的消費者吃驚,店員誤導不用吃全熟,也很難掌握熟度。
消費者:「除非把它煎開,自己煎很難判斷。」
食藥署食品標示科科長:「這部分就是讓業者就是,就是讓他學習,相信這個未來就是大家都慢慢都會有自覺,今天他如果上的注脂肉就是生的,那消費者就會知道它必須要煮熟。」
食藥署認為,既然業者已經符合標示法規,即便讓消費者自己烹調也沒問題,甚至認為消費者應自行注意是否全熟,民眾擔心菜單上的生肉恐有誤導之嫌,食藥署也避重就輕,不認為需換成熟食宣傳照,重點是這是注脂肉,不是原肉,食藥署規定必須全熟,卻給業者模糊空間,開了後門。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