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球禽流感影響、加上冬季溫度變化大,全球各地乃至台灣皆傳出「缺蛋」狀況,影響不少愛吃蛋的民眾。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表示,人體身上的皮膚、指甲、毛髮都需要蛋白質的營養才能構成;而一顆雞蛋約含有7克的蛋白質,確實不失為一良好蛋白質來源。
▼十大雞蛋替代品曝光。(圖/潮健康)
高敏敏營養師指出,以成年人而言,每日的蛋白質攝取量需達到「1個手掌大小」,約21-35克左右,一天建議攝取3-8份的蛋白質。不過,目前全台陷入蛋荒危機,若平時將雞蛋作為蛋白質攝取來源,有哪些食物可以代替雞蛋?高敏敏營養師說明,以下食物即含有1顆雞蛋的蛋白質份量:
另外,高敏敏營養師強調,植物性蛋白質的脂肪與膽固醇含量更低,建議目前正實行蛋奶素的族群,缺蛋期間可食用毛豆、豌豆、黃豆或藜麥,攝取不同種類的胺基酸。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來源,也要注意食物的優先順序,建議以豆製品為第一選擇,其次是海鮮或魚肉、第三則是雞蛋,最後則是紅肉或白肉等肉類。
▼蛋料理熱量排行榜出爐。(圖/潮健康)
即使有蛋可吃,烹調方式的不同也會導致蛋料理的熱量天差地遠?高敏敏營養師進一步列舉常見的「雞蛋料理」熱量排行如下(以100g份量計算):
蛋液若要炒成金黃色澤,勢必得添加較多的油,而導致熱量同步變高。
荷包蛋方便且美味,是不少民眾早餐的必備料理。不過,若添加的油類較多,同樣可能有熱量爆棚的風險。
蛋白熟、蛋黃半熟不凝固,口感細滑,部分蛋黃與蛋清是處於半生不熟的狀態,可能會有細菌孳生。建議腸胃功能不佳、免疫力差族群斟酌食用。
重口味的滷蛋鈉含量相對較高,高血壓患者需斟酌食用。
口味較清淡,無須添加額外的油或鹽,能夠完整保存機雞蛋的營養價值。
茶葉蛋浸泡於滷汁的時間過長,容易造成維生素B群等營養流失;且顏色越深者鈉含量越高,較不建議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腎病患者食用。
口感滑嫩、好吸收,適合兒童及長者食用。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少了蛋黃也含有較低的熱量,適合健身或減重者食用。
▼不同的蛋料理熱量都不相同。(示意圖/Pixabay)
最後,高敏敏營養師提醒,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容易罹患肌少症,或是出現傷口感染、疲倦無力,甚至免疫力低下等狀況。民眾應避免缺蛋或少吃蛋而影響蛋白質攝取,建議可適度食用豆腐、豆漿或海鮮等,補充營養之餘也能確保攝取足夠蛋白質。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吃不到蛋也能攝取蛋白質! 營養師列10大高蛋白食物:「這種」最該優先吃
由《潮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