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史上最重打炒房政策的《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初審過關,民眾期待未來正式上路後,能有效打擊高房價,使價格下跌。專家則點名,六都中有11區恐面臨房價修正壓力。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是針對投機炒作的抑制,對於短線投資客活躍的區域影響比較大,等這些區域的價格受到壓制時,其他區域的價格才會因為比價效應降低,「哪些區域壓力可能比較大,當然是餘屋比較多的地方」。
★【理財達人秀】2022年做對.做錯什麼?台積電設4義務役守備旅?★
▼章定煊直言,區域房市壓力大不大,可從新建餘屋數字就可看出端倪。(示意圖/pixabay)
而根據內政部公布低度使用案中待售新屋(屋齡5年內建商存貨)數據,2022年11月Q2為7萬7454宅,雖然維持在長期水準7至8萬宅之間,不過仍較上季增加2527宅、季增3.37%,和前一年同期相比,則增加7405宅、年增10.57%。
觀察6都,新北市因推案量較大,宅數持續高於其他5直轄市,自2021年Q2至2022年Q2維持在1萬5千宅左右,2022年Q2則增至1萬6272宅,且板橋區與淡水區合計約占2成5。
桃園市自2017年Q2起呈現續降趨勢,2022年Q2又增至1萬2650宅,其中,龜山區占3成,中壢區與桃園區各占2成;台中市長期則呈現緩增趨勢,惟2022年Q2又增至1萬1502宅,北屯區、南屯區與西屯區合計約5成。
而台南市長期呈現緩步增加趨勢,2022年Q2增至6605宅,安南區、永康區與善化區,合計約4成。
▼學者示警,新建餘屋數高的區域,要留意風險。(示意圖/pixabay)
不過,台北市自2018年Q4達到5415宅後,數據便緩步下降,自2021年Q2起連續5季維持4千宅以下,宅數遠低於其他5直轄市,中正區、中山區、內湖區與北投區合計約占5成。
至於高雄市自2016年Q4達到1萬2558宅後開始緩減,於2022年Q2減至7489宅,以左營區、前金區減少較多。
▼高雄市新建餘屋(待售)住宅數量持續緩降。(示意圖/pixabay)
(封面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