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腎炎 的結果 │ 共找到 56

尿液反映健康狀況!泌尿醫示警:這3顏色快就醫

於正常現象,但若長期有大量泡沫,則可能代表尿液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醫學上稱為蛋白尿。蛋白尿的形成原因包括腎臟問題「如腎小球腎炎」、糖尿病或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持續的尿液泡沫增多應引起警覺,尤其是伴隨其他異常指標「如下肢浮腫或血壓升高」時,應儘快就醫檢查。朱信誠說明,維持泌尿系統健康的關鍵在於注意日常水分攝取,保持足夠的排尿頻率,並留意尿液顏色與性狀的變化。如果發現以上3種異常情況,即使沒有其他不適,也應及時尋求醫師協助,進行詳細檢查。。......
12-03 08:46

時常覺得疲憊?醫生示警恐是慢性發炎:萬病之源

,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日前初日診所減重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示警,慢性發炎不僅會引發多種常見疾病,甚至是癌症的潛在因素之一。魏士航醫師在臉書發文指出,適度的發炎反應對身體修復至關重要,但當發炎變得異常且持續時間過長,便會促進三高、肥胖,甚至癌症等健康問題,因此慢性發炎也被稱為「萬病之源」。。魏士航表示性發炎的症狀多不明顯,其中「疲勞感」常被人忽略,許多人將疲勞歸因於睡眠不足,未察覺這可能是體內慢性發炎的信號。魏士航表示,疲勞感是他診間常見的......
11-11 14:57

醫起看/喝水千萬別偷懶醫曝最慘下場:60歲恐洗腎

,出現血尿、頻尿和急尿的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她不僅罹患泌尿道發炎和急性腎盂腎炎,腎功能更已如同70歲的老人。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透露,有一位35歲的上班族女性,因在如廁時出現血尿、頻尿和急尿的情況,而緊急就醫。經過他詳細的問診後,得知該名女性在3天前就已出現以上情況,且自我診斷為「泌尿道感染」。對此,洪永祥深感好奇問道,「為什麼?」該名女性則回應道,「以前經常會泌尿道感染,都有那個抗生素,覺得症狀怪怪的,就先吃個幾天的抗生素就好了」。。不過這次,該名女性連續吃了3天的抗生素,病情都未見好轉。而洪永......
11-02 17:41

醫起看/小心懶出「懶惰病」醫示警:每年致死200萬人

到,曾經有一名大約35歲的女患者,因為懶得喝水懶得上廁所,導致泌尿道感染,進而引發腎盂腎炎。他提到,懶得喝水上廁所,可能造成腎功能下降,甚至老年洗腎的可能。。至於懶會懶出什麼問題?洪永祥表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出,每年大概有200萬人死於「懶惰病」。而這一族群當中,高達6成死於心臟病、中風、糖尿病、腎臟病還有癌症。洪永祥統整出「6大傷身行為」供民眾參考:1.懶得喝水:人體組織器官運作都要靠水來支撐。2.懶得上廁所:容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泌尿道疾病;嚴重感染還會誘發腎炎,長期恐導致尿毒症、膀胱癌。3.懶得......
11-02 11:32

血尿是身體警訊!專家揭6可能性有4%患者恐罹癌

痛;泌尿系統結石,如腎結石等在尿路移動時摩擦內壁,引發出血,患者常感到腰部或下腹部劇烈疼痛;腎臟疾病,腎炎或腎小管間質病等腎臟問題可能影響腎功能,使紅血球滲入尿液中。。此外,還有可能是外傷,車禍等外傷也會損傷尿路或腎臟,造成血尿;前列腺問題,男性前列腺增生或炎症會引發血尿,並伴隨尿頻、夜尿、尿流減弱等症狀;尿路腫瘤,如膀胱、腎臟或尿道腫瘤,血尿可能伴隨血塊,且反覆出現。醫師提醒,如發現顯著血尿或伴隨疼痛、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應及早就醫,確定病因以便適當治療。事實上,衛福部南投醫院也曾說明,血尿出現的時間也......
11-01 14:29

陸網紅罹「不死癌症」選擇安樂死與爸爸告別親吐心聲

慢性疲勞,多數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紅斑性狼瘡還可能帶來腎臟問題,如蛋白尿、腎炎,甚至進展為腎衰竭,而不明原因的發燒也時常出現。病患對光特別敏感,曝露在陽光下易出現皮疹,甚至導致病情惡化。。而現今40多歲的沙白,在20歲時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20多年來病發7次,導致腎衰竭,並引發心包炎、癲癇等併發症,需要進行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這也讓她相當痛苦,直言不願再過這樣無品質的生活,因此選擇在自己「還美麗」時告別世界。沙白的最後旅程由父親和朋友陪伴,她在自己的帳號PO出一系列相關影片,包括「倒數第二天」、......
10-26 08:59

呂謹亨/長期腰痛別輕忽!竟是「一器官」離家出走造成!

時,會扭曲輸尿管,使得尿液、泄受阻,造成頻尿或尿急。腎臟上下震盪,使腎臟血管被拉扯產生血尿。嚴重會引發腎水腫、腎臟疼痛、腎結石、慢性腎盂腎炎,甚至腎缺血、高血壓等。另外,腸胃受到牽扯,引發消化不良、腹脹、腹瀉、便秘、噁心、嘔吐等腸胃不適。誰容易有游離腎?除了先天構造異常之外,體重短時間快速減輕、頻繁劇烈的身體活動,也可能造成游離腎。身材纖瘦的女性也容易有游離腎。之前有位年輕高瘦的時髦女性,因為長期藥痛找不到原因,最後診斷出游離腎。游離腎如何治療?離腎一開始可以靠保守治療,像是束腰、增重、增加體脂肪,看能不能......
08-28 19:32

2歲孩有「1公分腎結石」高燒不退!家長認:餵高蛋白粉

發現男童的白血球和發炎指數「CRP」都非常高,同時右腎因為結石堵塞,細菌感染造成右側大葉性腎炎,併發了敗血症,而這也是男童發燒和腹痛的主因,需要住院治療腎臟發炎至少一個星期,對2歲小孩來說算是很大的結石。賴俊維醫師直言,「但是2歲小孩腎結石?這真的是少之又少」,他和急診、放射科醫師從未碰過這種情況,執業10多年第一次看到年紀這麼小就有腎結石。賴俊維醫師詢問家屬有關男童的飲食習慣,或是有吃哪些營養品、藥物,家屬則回答,每天都有給男童吃一種低脂高蛋白粉。經過調查,賴俊維醫師發現不對勁,家屬口中的「低脂高蛋白粉」......
08-28 12:05

怕公廁不乾淨!她半蹲尿尿後住院14天醫曝關鍵原因

帶有細菌的尿,就容易演變成膀胱發炎。歸家豪透露,這名女子坐飛機回台灣時,出現血尿、尿液逆流回腎臟的「腎盂腎炎」、高燒症狀,住院打了14天的抗生素才緩解。此外,歸家豪還提到,若是在乎廁所乾淨的話,可以用拋棄式紙巾或鋪滿衛生紙,上面在噴點酒精,使用上就會舒服很多,他也替大家解惑,「尿液本身是無菌的,一直到離開膀胱,流到尿道前1/3才有細菌」,除非是坐在馬桶上,尿液遇到反彈,濺射回尿道裡,細菌才會進入尿道,而忍尿、憋尿的情況,也容易把尿道開口的細菌帶回膀胱,細菌每30分鐘繁衍一代,才會進而導致血尿情況發生。肝膽腸......
08-16 22:40

換腎新生?移植殺手是他!腎病死因40%是心血管疾病

,其他器官的問題更不能輕易忽視。29歲的小君「化名」因為懷孕發生嚴重的腎絲球腎炎導致腎功能完全喪失,生產後只能開始進入洗腎,所幸因與父親腎臟配對成功而獲得移植,順利恢復正常生活。腎移植至今已經超過20年,當年的孩子也已高中畢業進入大學階段。另一位15歲阿凱「化名」先天腎臟及心臟都不好,第一次換腎是由媽媽捐贈,順利用了十年,到了25歲換爸爸再捐一次腎臟,後來也結婚生了小孩。腎臟移植長期存活已成趨勢。醫師表示,腎臟移植雖然幫助末期腎病患者重獲新生,但由於末期腎病造成體內的鈣磷代謝異常,長時間下來會造成血管鈣化。......
08-09 21:31

台灣洗腎率全球第一「竟與天氣有關」

洗腎,炎熱,台灣,懷孕,孕婦......
07-06 08:37

她臉色蒼白以為貧血檢查竟罹「腎絲球腎炎」險腎衰竭

她臉色蒼白以為貧血檢查竟罹「腎絲球腎炎」險腎衰竭 ... 她臉色蒼白以為貧血檢查竟罹「腎絲球腎炎」險腎衰竭。60歲的鄭小姐連3個月以來食慾不振,體重不斷減輕,臉色變得蒼白,至多家醫院就診,因抽血檢測各項數值大多正常,僅有貧血現象,醫師開立口服鐵劑補充,然而症狀並未改善,近期更出現下肢水腫及呼吸變喘,幾乎無法行動,輾轉來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腎臟內科檢查,才發現尿液中有大量尿蛋白和血尿,胸腔也有積水。患腎絲球腎炎 病因複雜眾多周以新醫師解釋,這是所謂的「腎病症候群」,是腎絲球腎炎常引發的症狀,接受利尿劑治......
06-22 16:29

最新「癌王」出爐!奪命時間加速「9分鐘奪1命」

口880.7人,下降1.5%。。112年10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癌症及心臟疾病持續居前2名,COVID-19從第3位退至第6位,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恢復至疫情前排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明,112年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4181人,占總死亡人數75%,與111年相比死亡人數以肺炎增加16.6%、COVID-19減少38.9%最顯著。若就年齡別觀察,1至24歲死亡人口......
06-17 23:28

6歲童跌倒感染「食人菌」險截肢醫:其實很常見

療「A型溶血性鏈球菌」,一定要完成10天抗生素療程,一旦侵犯心臟二尖瓣,血液會逆流,可能造成心衰竭,需置換心瓣膜,也可能侵犯腎臟,造成腎絲球腎炎。另外,「A型溶血性鏈球菌」也可能藉由傷口侵犯皮膚和筋膜,造成丹毒、蜂窩性組織炎、壞死性筋膜炎等病況。過去曾有一名6歲男童,在幼稚園跌倒,又小腿破皮,2天後變腫脹、疼痛,還發高燒,診斷為「A族溶血性鏈球菌」,細菌一路吃到皮膚下方的筋膜,經過開刀劃開小腿肚、減壓,並清創壞死的筋膜,才免於被截肢的下場。疾管署表示,A型鏈球細菌稱為化膿性鏈球菌,是種beta溶血性革蘭氏陽......
06-10 11:28

醫師示警五大短命因素! 「孤單」竟增26%死亡風險

」,台灣成年人口肥胖盛行率高達22.5%,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症。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但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醫師提醒,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包括積極鍛鍊身體、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不吸菸、控制壓力、良好飲食、不酗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社交關係,擁有這8項習慣的人壽命比其他人更......
04-17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