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大腸瘜肉 的結果 │ 共找到 14

不聽醫師的話!50歲婦癌症復發30年秒縮到3個月

稱為大腸癌「或結腸、直腸癌」。由於現在國人飲食、生活習慣和環境改變,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有持續增加的趨勢,而大多數的大腸癌最初都是以很小,非癌細胞、良性的大腸瘜肉型態出現。大腸瘜肉是指在腸黏膜表面長出的突起物,經過一段時日,有些大腸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01-18 01:48

7徵兆小心大腸癌醫示警:腹痛恐是腫瘤塞住

不過陳威佑也指出,除了定期的腸鏡檢查外,其實有7個徵兆也可初步自我辨別。。陳威佑提醒,當大腸瘜肉變成腫瘤,使得大腸的管徑被塞住,造成腸胃道食物回堵後,可能產生7種症狀。7個徵兆初步辨別大腸癌1.腹部疼痛、腫脹或痙攣2.食慾不振、易嘔吐3.變瘦、營養不良4.體虛乏力若是大腸中後端的堵塞,則會明顯影響排便:5.糞便可能會變成細條狀6.在糞便裡面會看到潛血7.便祕導致排便疼痛及呈現黑褐色大便另外,陳威佑也指出,平時多肉少菜、肥胖、有大腸癌家族史、超過50歲、缺乏體力活動、吸菸和中度至重度飲酒者等具有高風險的族群更......
01-14 16:22

嬤愛吃一物「每天肚痛」醫檢查驚見胃癌三期

感染而來。生活習慣:如酗酒、抽菸者,皆被視為可能的高危險群。胃瘜肉:如有增生的現象,多屬胃癌的前兆。遺傳:直系親屬中有罹患位癌者,為高危險群。遺傳性非瘜肉性大腸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n cancer」家屬、家族性腺瘤大腸瘜肉症「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家屬、Peutz-Jeghers症候群。胃癌高危險因子國泰綜合醫院點出五大族群,罹患胃癌的機率比常人更高。胃粘膜有異常者:因為來不明因素引起胃粘膜發炎,並有萎縮者,亦為高危......
12-01 23:13

大腸癌年燒健保150億醫揭「揪隱藏瘜肉」關鍵

大癌症發生率首位,每年約有17,000例新發生個案,如何透過有效篩檢,提早發現大腸瘜肉與癌前病變,對大腸癌防治影響重大,而影響篩檢品質的關鍵,正是醫師施作大腸鏡時的「腺瘤偵測率」。研究指出腺瘤偵測率每提升1%,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風險3%,死亡率更可降低5%。臺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任、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內科臨床教授邱瀚模醫師表示,大腸癌治療每年花費健保140-150億,應思考如何提升大腸鏡篩檢品質,及早發現並切除更多的高風險腺瘤瘜肉,才是降低篩檢後大腸癌發生的根本辦法,並減輕個人及社會因大腸癌付出的健康成......
11-16 16:22

宿便竟可達3公斤或更多6招降低腸癌風險

也更容易受到影響,人體集中於腸道較多的免疫力也容易受到波及,形成腸道慢性發炎、身體慢性發炎、甚至是大腸瘜肉、大腸癌的機率也會比一般人來得高。因此不論排便是否正常、便秘與否,都呼籲多重視透過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清潔宿便。6招改善便秘、宿便防腸癌,醫:上班族久坐不動是大忌。改善便秘、宿便,江技坤醫師建議應檢視日常纖維是否攝取足夠,高纖飲食有助排便更加順暢,宿便自然也較少。許多民眾常會和醫師表示「有阿,我平常都有在吃菜阿。」但其實蔬菜的纖維量也視種類有所不同,像是綠花椰菜、菠菜、地瓜葉、空心菜等深綠色是較多也較為推......
07-13 09:00

這類人100%罹癌!大腸癌完全躲不掉專家籲快就醫

「胃底腺息肉」佔了約50%以上,大部分小於10顆,且每顆都0.1至0.5公分大,但在特定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族群」裡,息肉可以達到上百顆。。至於息肉會變成胃癌嗎?林相宏醫師回應,一般這種息肉大小不會有變化,癌化的風險非常非常低,低到醫學無法定義,不過在特定族群「家族性大腸瘜肉症FAP族群」有被報導過,但胃癌風險也只有0.6%,這個族群反而跟大腸癌比較息息相關。林醫師提醒,沒事不要亂吃胃藥,有些人吃胃藥結果長出息肉,目前原因仍不明,不曉得跟體質、基因異常有無關係,僅知是跟長期使用制酸劑PPI達1年以上,......
05-01 15:38

男子便秘腹脹竟是大腸癌!危險生活習慣曝

夠配合規律運動,讓身體保持活動,就能維持規律良好排便,穩定排出不良物質,大腸癌風險就可以降低。王盈堤補充,個案在2014年檢驗出大腸瘜肉,之後每年追蹤檢驗同時確認飲食狀況,藉由生活習慣改變加上適當運動,在2017年時已經沒有發現瘜肉,隨後2年也都維持定期健康檢查,確認身體狀況維持良好,今年將再次腸胃鏡追蹤。王盈堤特別提醒,降低大腸癌危險,首先要減少紅肉類食用量,可以用植物性蛋白質取代,例如黃豆與相關製品,同時增加蔬菜量,讓纖維能夠刺激腸胃蠕動,最好用全穀類代替精緻澱粉,例如用五穀飯代替白米飯,早餐如果習慣吃......
06-14 10:55

30歲以下罹癌率增!上班族3壞習慣恐患大腸癌

性而言,則是更容易誘發淋巴癌。另一方面,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調查也發現,上班族熬夜加班,邊吃邊工作、用餐不定時的生活方式,這種飲食習慣也容易會導致大腸長瘜肉。而大腸瘜肉一旦放著不管,很有可能在5年以內就轉變成大腸癌,並且高達85%的大腸癌,都是由大腸瘜肉轉變而來,病變時間大約5年到10年。因此,除了定期檢查以外,最好還是要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加上大腸癌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如果有家族病史的民眾,最好還是定期篩檢,平常多運動,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燒烤,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資深藝人賀一航6月3日因大腸癌病逝......
06-04 16:01

大腸癌奪走賀一航!醫師建議4種人要做大腸鏡

做大腸鏡檢查,但一般人沒有不舒服,排檢查也是勞民傷財,所以建議以下4種人比較需要做大腸鏡:一、近親罹癌假如一等親「父母親」就有大腸瘜肉、甚至有大腸癌患者,就必須提早做大腸鏡,會建議從父母親罹患癌症或瘜肉的年齡,再往前推10年,就是該做大腸鏡檢查的時候。二、出現症狀慢性便祕、腹瀉、便血或糞便潛血者,或體重因不明原因下降5%以上,有抽菸習慣,喜歡吃大量紅肉、纖維質不夠,有這些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三、年紀到了根據台灣的流行病學,50歲以上是大腸癌風險比較高的族群,所以一般建議50歲以上要做一次大腸鏡檢查。四、慢性......
06-04 12:20

女血便3年以為痣瘡醫驚見百顆瘜肉…4顆癌變

查,才發現上百顆瘜肉已有4顆癌變,病因竟是被稱為恐怖遺傳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提醒,具有家族病史或腸胃不適、排便不順及血便症狀的人應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雙親之一有此基因 子女罹病率高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林北江醫師指出,家族性大腸瘜肉症的病因是來自第五條染色體基因缺損,屬顯性遺傳,雙親之一有這個基因,下一代罹病機率高達五成,沒有治療藥物,而且百分之百會變成惡性腫瘤,因此被形容為恐怖遺傳。林女士表示,媽媽有5個兄弟姐妹,包括媽媽共有3人因大腸癌過世,......
05-03 16:47

愛喝含糖飲、糖類攝取過多罹大腸癌風險增

日常,戒不掉飲料,總是罪惡感,除了擔心肥胖危機,要是攝取太多糖,不只可能會直接促進大腸瘜肉生長,還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營養師林世航:「把他分成好菌跟壞菌,這些果糖會讓壞菌滋生的概念,壞菌就會生成,一些比較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民眾:「我都點去冰半糖。」民眾:「我都點最少的糖。」根據美國「科學」期刊,22號刊登的最新研究顯示,目前研究成果僅限於小鼠,實驗小鼠持續被餵食8到9週,以45比55混合葡萄糖和果糖的,高果糖玉米糖漿,每天強制餵食4百微升,濃度25%的糖漿,約占小鼠每天攝取熱量的3%,換算成人類,相......
03-25 16:34

腸瘜肉好發族群公布謹守正腸步驟保健康

大作息不正常,很容易讓自己陷入腸癌危機,有基金會就公布了一項大腸瘜肉的相關調查,提醒民眾注意自己的健康。......
03-16 21:20

「苦腸」職業作息差腸胃健康日要「正腸」

,很容易變成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台灣癌症基金會就公佈,五種好發大腸瘜肉的職業,包括工程師、營建人員、公務員還有行銷企劃,連醫護人員也上榜,主要就是因為飲食習慣,因此醫師就教大家「正腸」三步驟,少肉多蔬果、主動篩檢勤運動,選擇喝優酪乳來補充好菌,才能避免瘜肉發生,遠離大腸癌的威脅。......
03-16 20:46

大腸切除術化驗才知罹癌保險公司拒賠

術化驗才知罹癌保險公司拒賠。台中一名周小姐他的父親因為大腸瘜肉切除,經過化驗後發現是惡性腫瘤,周小姐想幫父親申請癌症保險理賠,但卻遭到保險公司拒絕,因為保險公司說,癌症手術的判定,要經過醫師確認是癌症動的切除手術才算,因此要先切片,周小姐覺得不合理,不過保險公司經過協商後,表示會理賠。......
04-22 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