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周百謙 的結果 │ 共找到 38

汪建民罹肺腺癌4期! 「擴散至頸椎、腦部」暴瘦12公斤

讓他爆瘦12公斤、頭髮也掉光,只是他說明明平常不菸又不酒,怎麼還罹患肺腺癌,醫師提醒得留意這「無聲殺手」。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位置常常會在一些距離血管、距離神經跟距離胸壁比較遠的地方,這地方不具備痛覺神經,所以通常在發展的過程中,位置剛好在沒有痛覺神經的地方,它不會被發現。」肺腺癌是指肺臟中的「腺體細胞」產生病變,通常腫瘤擴大的較慢,初期難發現,一旦出現症狀,診斷時多半已到第3、第4期,根據統計,有近7成的肺癌比例,多是屬於「肺腺癌類型」。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X光片沒有放入四癌篩檢的話,很多人可......
07-04 15:26

聚焦真相/疾管署:新冠重症、死亡病例單周翻倍成長

3也逐步上升中,未來總計會有三種病毒同時攻擊。胸腔暨重症專科指導醫師蘇一峰:「所以現在看到這個肺炎住院的病人也增加,那如果去去檢查的話呢,會發現將近有一半會有這個新冠的陽性。」北醫大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目前台灣可能,暫時沒有最新的JN.1、KP.2、KP.3這邊,但是我想有XBB.1的保護,起碼我們在這段時間看起來,重症大幅縮小表示一定保護力。」XBB.1.5疫苗對於這波變異株,可預防感染達56成,減免重症大約68成,減少死亡機率67成左右;高危險族群不可輕忽,但現在全台疫苗接種率,竟然只有1.1成。基層......
06-27 06:00

COVID-19抗病毒藥物缺貨?疾管署:庫存足夠

適用,所以將莫納皮拉韋設為條件性用藥,洗腎等慢性病患才可能開立。目前莫納皮拉韋藥物庫存足供醫療院所使用,醫療院所如有需要可向各縣市衛生局申請調度。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表示,服用莫納皮拉韋的住院患者,症狀改善效果沒有很明確,一般來說,臨床端很少開立,若病患不適合使用倍拉維,醫師會審慎評估是否開立單株抗體瑞德西韋。莫納皮拉韋非主要首選藥物,即使缺藥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周百謙認為,面對第6波Omicron流行期,較令人憂心的是口罩令解除,再加上近期氣溫忽冷忽熱,民眾呼吸道容易受到刺激,造......
06-15 14:08

塵蟎過敏增三成呼吸喘發現肺浸潤

然是因為對塵蟎過敏,造成肺部發炎,嚴重到呼吸困難。。染疫後對塵蟎更敏感,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新冠肺炎的病毒造成,這個保護機制受到破壞,所以這些塵蟎或許它的量,跟以往沒有差太多,但由於失去這些表皮細胞的保護,所以一點點的塵蟎就會誘發很嚴重的過敏跟免疫的影響,塵蟎在某些過敏性疾病的上面,可能是直接或間接造成氣道損傷,一般氣道造成損傷之後,會造成我們在肺部這邊,會有些比較不正常的浸潤。」氣管在染疫後變敏感,加上溫溼度配合,讓住家環境裡的塵蟎更活躍,過敏的人也跟著變多。濕度增宜塵蟎生長,林口長庚兒童過敏氣喘風......
01-25 13:22

寒流報到!心血管疾病擠爆急診醫揭暖氣正確開法

0%,尤其長者、本身患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溫差帶來的威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則提到,溫差大會讓人體免疫力下降,更是造成人體產生不適主因,建議民眾可採取三明治穿衣法的方式維持體溫恆定;必要時可戴上圍巾,拉高呼吸道溫度,避免溫差造成的疾病。對於有民眾在寒冬喜歡開暖氣取暖,周百謙提醒,開暖氣時,盡量不要和室外的溫度差別過大,大約維持5到7度的溫差即可。而一旦發現自己胸口不舒服、痰量增多,呼吸開始有點喘,最好趕快就醫,並提早接種流感或肺炎鏈球菌疫苗,都可幫助自己安全的度過冬天......
12-16 08:59

獨/確診康復喝半杯咖啡心悸、全身抖2小時

舒服,都不敢喝咖啡,直到27日,想要重拾上班族的小確幸,但沒想到喝了拿鐵,卻出現心悸的症狀,甚至長達約二小時。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我們常會看到一些,腸蠕動變慢的新冠患者,胃酸存留時間比較長,胃酸一旦在某些刺激下,它會逆流,所以胃酸逆流的症狀,確實會因為胃酸,剛好也是躲在心臟後面,而類似造成心悸的問題。」不只朱小姐,不少網友也回應,確診康復後,確實出現心悸症狀,以前一日兩杯,因為確診把咖啡戒了,甚至有網友說還去掛急診,檢查出有甲狀腺亢進,只能和咖啡說掰掰。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心律不整是受到新冠肺炎......
06-28 20:12

獨/父母確診憂小孩染疫「用光20公升酒精」

是桌椅等,手常會碰到的地方,隔離10天,每3小時就會噴一次,一天重複5次,大量使用酒精,現在手背還看得出紅腫,手指關節也脫皮。北醫胸腔內科醫師周百謙:「酒精確實會因為它揮發特性,會在咽喉等黏膜處造成損傷,事實上來講,手部如果多次使用這種高濃度百分之75的酒精來持續清洗,一定會造成皮膚的部分受傷。」謝先生也分享,若在房間用酒精消毒,就會請家人到客廳,另外風扇都打開確保通風。在家則全程戴口罩,床單一天洗有確診的家長的,一天洗小孩的。為了不讓小孩被自己傳染,家長們把防疫當作戰。。......
06-19 20:06

台長新冠病例破百咳到同事怕、異常疲倦

年則以頻繁咳嗽居多,一名40多歲女上班族,上班時頻繁咳嗽,同事就怕她還有傳染力。WHO則指出,全球超過5億確診者中,至少2成出現長新冠症狀。北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許多年輕人本來不應該有一些長新冠症狀,但卻在新冠肺炎痊癒之後,一樣飽受困擾來就診。那這些病患問起來,都發現他本來有一些鼻腔過敏,或慢性氣喘。」醫師指出,長新冠7大症狀包括胸悶、喉嚨痛、疲倦、腦霧等,若本身有慢性疾病,也容易因為新冠病毒攻擊後,加重病情,最好盡速就醫。。......
06-09 14:38

本土增17死新高2長者昏迷在家送醫不治才知確診

發現他採檢新冠也確診,後續有出現這個呼吸窘迫的狀況。」小朋友沒打疫苗及時發現治療,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特別是長者或是有慢性病史的人,病徵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北醫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周百謙:「「長者」他的發燒,如果不明顯的話,是不是因為他使用一些退燒藥物或止痛藥物,這也是會在一些老人族群,慢性肺痛的身上會注意到,第三個就是有沒有一些,呼吸偏喘的症狀。」對於高危險族群,有重症醫師表示,防止重症三部曲,打疫苗、口服藥物和注射藥物。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Omicron只有第三劑是最有效的,沒有到三劑,萬一感染以後......
05-13 11:29

3人在家昏迷死後確診專家:應精準快篩

案,當中有3人是昏迷在家急救無效後死亡,死後採檢才確診。胸腔科醫師周百謙說、應該要調查這3名長者死前有沒有症狀,長輩和慢性病患者是確診後昏迷的高危險群。訂閱「東森新聞」現在就加入」https://bit.ly/3c4cToo。......
05-12 15:47

英媒「台灣解封快、死亡率恐飆升」陳時中:會趨吉避凶

疫苗,他也補充提到,台灣面對Omicron疫情解封太快,加上且戰且走式地調整,這在防疫戰略上是不智之舉。北醫胸腔科醫師周百謙:「病毒它一旦,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會增加的情況下,每天「確診數」的攀升速度,是可以去預測,它會越來越快。」另外英國媒體的報導也提到,台灣不只確診數攀升,當前的死亡率也只是假象,大概要2到4周才會真實呈現,而且如果疫苗施打率沒有提升,恐怕會有約2萬2千名年長者死亡,這是從香港死亡率推估得來。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很多國內外的專家,都會做一些疫情的預測,那我們也會參考,相關預測的理......
05-08 18:17

明年春節居檢將改「10+4」?醫:要有配套措施

明年春節期間返台,估計人數大約會有四萬人次,目前都還是回國十四天必須住在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隨著國內疫苗涵蓋率提升,也有解套方式,北醫胸腔科醫師周百謙提到,第一劑施打要普及,後續再加上適度的口服藥物,以及抗病毒藥物的引入,相信其實只有打一劑,還是能夠產生一定的保護力,第二劑的施打副作用,則是未來要去面對的挑戰。指揮中心強調,未來如果回國變成「十加四」檢疫,只會是其中一個方案,尚未定案,但可以預期採檢次數可能再增加,即便國內疫情趨緩,仍需提前因應春節大量返鄉人潮。......
10-31 16:51

外出免戴口罩?降級指標多專家估「明年春天再談」

示,目前還沒有對付新冠肺炎的有效藥物,且秋冬呼吸道疾病盛行,脫口罩這件事,到明年春天再談也不遲。北醫胸腔科主治醫師周百謙:「不管是醫療的完整度,或是說相關的,一些民眾的配合,其實都非常主觀,所以我們還是希望指揮中心,去明確定義,所謂的醫療準備程度。」此外,打疫苗又傳出疫苗預約平台出包,台北一位民眾控訴,長輩已滿68歲,7/13接種第1劑莫德納疫苗,結果要預約第二劑時,系統卻顯示,已在桃園施打AZ疫苗無法登記,讓他們納悶,因為長輩從來沒有到過桃園打疫苗,對此北市衛生局調查後發現,原來是桃園接種站,輸入民眾身分......
10-13 15:45

陳時中考慮混打莫德納+BNT醫揭關鍵:2劑最好打一樣

RNA疫苗混打認為是可行的,但國際間的相關研究非常少,「我認為是商業競合關係,我們現在是作為備案」。對此「TVBS」報導,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專任主治醫師周百謙給出幾點意見認為,國內應該把研究重點放在接種間隔超過10週,搭配疫苗混打效力如何?以及高風險族群混打後的抗體反應。他也強調,還是2劑疫苗都打一樣的比較不會有問題,且台灣是因為疫苗供貨吃緊才需要研擬混打,但政府已經購買明年度第3劑疫苗,以莫德納為主,未來莫德納供貨吃緊問題應該可以緩解。延伸閱讀8旬嬤過馬路被撞倒...骨折無法動! 司機竟將她丟棄......
09-23 22:53

最莫名的防疫規定?網友:隔板、河濱禁烤肉

」專家角度來看,就算有隔板,也不代表完全沒風險,如果店家沒有勤消毒,病毒可能還是殘留,依舊會有接觸風險,因為室內環境還得看是密閉或者通不通風。北醫胸腔內科主任周百謙:「前一個客人用完餐,沒有立刻消毒的話,後面接續用這個位置的會出問題,因為他是脫下口罩,最有可能的高風險族群。」除了餐廳隔板,河濱禁止烤肉,另外一個備受討論的是戶外要戴口罩,或許這些防疫規定造成生活不便,但為了0,口罩繼續戴好待滿,隔板也要隔好隔滿。疫情指揮中心指揮中陳時中:「吃飯會探出頭來,那各自要小心,頭不要亂伸,把自己保護好來。」......
09-20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