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軍頻擾台,國防部長嚴德發今天說,為攔截監偵共軍侵擾,今年截至目前止,海空軍耗費成本約新台幣312億元。據統計,所耗費成本已占總預算的8.7%,至於是否有預算排擠效應,國防部表示,會採滾動檢討推估編列。
共軍機艦擾台,不只侵犯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更不時逾越台灣海峽中線,嚴重影響區域和平穩定,根據國防部官網「即時軍事動態」專區刊載,統計自9月16日至昨天以來,共軍已第12度擾台。
嚴德發上午赴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業務報告,並備質詢,朝野立委關心台灣周遭軍情動態。
嚴德發指出,今年初到目前為止,共253架次共機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其中202架次共機侵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此外,今年迄今共有49架次共機逾越台灣海峽中線,台灣則有76架次戰機升空因應,共機逾越中線的次數,為1990年以來最高的數目。
嚴德發說,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空軍出動2972架次戰機監偵攔截侵擾台灣周遭的共機,耗費成本約新台幣255億元,現階段都能夠支應,且明年國防預算也會增加空軍作業維持費;海軍監控共艦的成本,相較去年同期(10月)增加約12億元,目前共57億元。
至於海、空軍監控共軍的成本加起來共312億元,根據行政院去年公布今年的國防總預算為3580億元,所耗費成本已占總預算的8.7%。
是否會排擠到其餘國防預算,國防部僅表示,國防預算均依敵情威脅,並結合國防施政重點,採滾動檢討推估編列,以彰顯自我防衛決心。
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蘇紫雲受訪認為,在政治上,共軍擾台情勢可能在11月美國總統選舉落幕後出現轉折點;在硬體上,由於中共國產發動機並不可靠,且俄國出口給中國的發動機產量也不足,加上中國戰機必須應付中印邊界、美國抵近偵察、侵擾日本防空識別區、南海、台灣海峽等多種任務,共軍也無法承受快速的消耗,因此擾台行為有望告一段落。
但蘇紫雲也提醒,若以中長期觀察,必須得了解中國國產發動機製造數量是否能夠提升,目前依據有限的訊息,中國國產發動機年產量約120至150具,未來如果能增加產量同時提升品質,台灣就得注意中共對台的消耗戰策略,並提出因應方式。
(封面圖/國防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