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幼兒園帶回家的食農教育 在田間培養解題力更改善偏食問題!

聽新聞

在高雄市鳳山區的中山國小裡,有一塊教室大小的空地已被闢為水稻農田,而管理人,是附設幼兒園一群3~5歲的孩童及老師李姿穎。年紀雖然還小,大班的幼童卻已經至少有2年以上的農務經驗。

▼由農夫進入校園指導插秧,從日常糧食認識土地、農業知識與自然生態。(圖/高雄市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提供/食力foodnext)

「在2020年時,這塊農田先以『茼蒿菜』為主。農夫到校園帶著小朋友了解田間實務,認識到茼蒿菜的多元種類,也同時解決一些小朋友偏食、挑食的狀況。」李姿穎表示,葉菜類通常不受幼兒歡迎,家中大人也容易順應小朋友的喜好,偏食狀況很難改善。

把學校裡的食農教育 帶回家庭實踐

在學校裡透過食農實務課程,從2021~2022年則開始種植日常生活常見的稻米。由於從生長到採收都是小朋友親手拉拔長大,也藉由教程與烹調方式,同時提醒家長,回到家中提醒孩子,只要願意吃一口、嚐試一點,都是好的開始。改正挑食、喜愛食物,把學校裡的食農教育,帶回家庭實踐,才是最重要的。

▼從小學習各式稻米製程以及健康成份,實際了解飲食來源。(圖/食力foodnext)

讓幼兒從發問到想辦法解決 適時提供正確知識

依個人能力與狀況分工合作,澆水到田裡作業,李姿穎說,由小朋友主動提出問題、想辦法解決,老師則是從旁觀察,減少介入。在農田裡,除了植物,也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生命。「當田間出現蝸牛,問及應該怎麼解決,有的小朋友可能會說,要趕快把牠踩死!但也有小朋友自己提問,蝸牛的黏液是否能讓人變漂亮?其萃取後在面膜上的成份,已是涉及生物科技應用的階段,也讓老師們很驚訝。」

李姿穎表示,除了讓小朋友知道將蝸牛放到田區外就好,也必須趕緊回應蝸牛黏液功用,告知安全性,不能直接取用的原因。「否則有些愛漂亮的小朋友,可能真的會直接抓來實驗,塗在臉上!」

▼高雄市中山國小校長周淑蕙(左)與附設幼兒園教師李姿穎(右)帶著孩童從田間認識環境生態。(圖/食力foodnext)

食農教育與生命教育並重

食農教育最大的好處,李姿穎認為,大自然能提供最直接的生命教育。李姿穎的研究論文曾以生命教育為題,對各種生命之間正向與負面地溝通,皆有可能相互影響正負能量。

她以個人經驗舉例,「園圃裡也種了一些高麗菜,其中有兩顆菜一直有蟲害,和小朋友們一起對著菜園說其他的高麗菜要加油,最後收成發現就只有那兩顆受害,其它都很健康!」。她解釋,如果面對種植的作物、甚至是眼前的食物,用心地對待與訴說,希望他們好好生長,作物真的會長得比較好、東西也變得比較好吃。

從幼兒園到國小 全面投入食農教育推廣計畫

中山國小校長周淑蕙表示, 能讓農民成為實際的講師,從土壤的認知、茼蒿菜的生長與種類、稻米從無到結成稻穗,沒有農藥也沒有肥藥的自然農法,更能讓孩童無憂無慮的在田裡做中學,了解食物起源,也懂得惜福。

2年多前申請高雄市農業局「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執行至今,周淑蕙表示,接下來將全面將食農教學引進國小1~6年級,低年級從生活周遭進入食農體驗,三~四年級認識各種文化美食與食安議題,高年級提供社會議題和國際觀意識,了解不久未來農業需求與糧食危機。

「現行仍以專案課程運行,不過,教案都寫好了,當食育正式進入課綱後,老師們也不需擔心,可先依循教案來融入課程。」周淑蕙說。在幼兒園部份,李姿穎說小朋友反應與學習力非常靈敏,雖然沒有農學背景,她說,「每天看著孩童這樣成長,是我快樂的來源!」李姿穎表示,希望能一直投入幼兒食農教育。

▼高雄市中山國小附設幼兒園參加高雄市農業局辦理「食農教育成果發表會」,校長周淑蕙表示也將食育課程全面導入國小。(圖/食力foodnext)

延伸閱讀
食農教育搭配課綱 高雄校園可見農作經濟、食品科學與美學多元課程
建立台南農業品牌 從食農教育扎根!台南應用科大設計師培教材 讓農業進入家庭
從產地到辦桌 崑山科大在南關線上的飲食文化學堂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從幼兒園帶回家的食農教育 在田間培養解題力更改善偏食問題!
由《食力foodnext》授權轉載。

(封面圖/食力foodnext)

食農 教育 幼兒園 食品 健康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