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晚點名/查「便」觀色 遠離痔瘡的三大法則

聽新聞
大腸直腸外科專家鍾雲霓醫師,針對痔瘡及相關腸道疾病,建議可以查變觀色。東森新聞
大腸直腸外科專家鍾雲霓醫師,針對痔瘡及相關腸道疾病,建議可以查變觀色。東森新聞

大便,是人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其顏色、形狀和狀態反映了腸道及整體健康情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健康管理師珮薰與大腸直腸外科專家鍾雲霓醫師,針對痔瘡及相關腸道疾病,深入剖析病因,並分享了預防和保養的實用法則,提醒大家注意日常生活中的細節,才能有效遠離痔瘡困擾。

穩定腸道健康,降低組織壓力

痔瘡雖是正常現象,但症狀不可忽視。鍾醫師指出,痔瘡本質上是肛門內血管與軟組織的正常結構,類似「瓶塞」的作用,有助於維持肛門密閉。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地心引力影響,以及排便習慣的不當,肛門區域的軟組織可能會鬆弛或脹大,導致痔瘡症狀的出現,包括腫脹、異物感、疼痛及便血。

排便不穩定是引發痔瘡的主要原因之一。便祕和腹瀉都會對肛門施加過多壓力,頻繁摩擦或擠壓使血管腫脹,進一步加劇症狀。此外,久坐或久站亦是誘發痔瘡的常見原因。因重力影響,肛門處血液循環不佳,長時間下來,組織鬆弛問題就會逐漸惡化。而孕婦由於腹壓增加,骨盆腔血流量上升,甚至有七成孕婦會出現痔瘡困擾,但這些因生理變化引起的痔瘡在產後多可自行恢復。

飲食與痔瘡的密切關係 增加纖維與水分攝取

不良飲食習慣也是痔瘡的重要誘因。現代人飲食中缺乏足夠纖維質與水分,會導致糞便硬化,排便時容易損傷肛門黏膜,甚至引發肛裂。鍾醫師特別提到,過於精緻的飲食習慣,或仰賴生菜沙拉攝取纖維,效果可能遠不及深綠色熟蔬菜,如地瓜葉或空心菜。這些蔬菜的纖維質含量是淺綠色菜葉的兩到三倍,更能幫助腸道蠕動、預防便祕。

針對便血的情況,鍾醫師強調,雖然痔瘡是便血最常見的原因,但仍應警惕大腸癌或瘜肉可能帶來的危險。痔瘡導致的出血通常為鮮紅色,伴隨排便時的疼痛;而大腸癌的出血則可能呈暗紅或混有黏液,甚至伴有異常腥臭味。若便血情況持續兩週以上,或伴隨腹痛、體重減輕等症狀,應立即就醫進行檢查。透過大腸鏡檢查,可以準確分辨痔瘡與其他疾病的出血來源,早期發現和治療相關問題。

預防痔瘡的三大法則:

  1. 高纖飲食:每日攝取25-30克纖維,優先選擇深綠色熟蔬菜,如地瓜葉、空心菜,纖維含量是淺色蔬菜的數倍。
  2. 充足水分:每日飲水量2500-3000毫升,避免因咖啡或茶的利尿效果而導致脫水。
  3. 規律運動:促進腸道蠕動,降低便祕和痔瘡風險。

顏色密碼 從大便顏色掌握身體訊號

鍾醫師進一步解析便便的顏色密碼,幫助大家掌握身體健康的訊號。例如,綠色便便多數與腸胃蠕動過快有關,可能是飲食油膩或腸胃炎的結果。黑色便便若呈柏油狀,則需高度懷疑上腸胃道出血,而灰白色便便則是最需警惕的信號,可能與膽管阻塞或胰臟癌等疾病有關。紅色便便雖多與痔瘡相關,但若出血量大或混有異常物質,則需進一步檢查。

便便的顏色能反映腸胃健康:

  • 綠色便便:通常與腸胃蠕動過快、飲食油膩或腸胃炎有關。
  • 黑色柏油便:可能暗示上腸胃道出血。
  • 灰白色便便:膽管阻塞或胰臟腫瘤的高危警訊。
  • 鮮紅色便便:可能源自痔瘡或肛裂。

高纖飲食與運動,從習慣中改善腸道健康

鍾醫師提供了一系列實用建議來遠離痔瘡。高纖飲食是基礎,建議每日攝取25到30克纖維質,相當於兩個拳頭大的蔬果量,選擇燙熟的深綠色蔬菜,搭配適量水溶性纖維如愛玉或仙草果凍,能有效預防便秘。水分攝取也至關重要,每日飲水量應達2500到3000毫升,同時規律運動有助於血液循環與腸道蠕動,減輕腸道負擔。

在排便習慣上,鍾醫師建議可墊高腳部模擬蹲式馬桶姿勢,幫助直腸拉直,排便更順暢。排便時間應控制在10分鐘內,減少肛門壓迫,避免痔瘡風險。排便頻率因人而異,只要大便順暢且無不適感,即為健康排便。

鍾醫師以多年臨床經驗強調,腸道健康的維護需從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入手,無論是飲食、運動還是排便習慣,做好這些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健康密碼。

健康晚點名 痔瘡 大腸癌 腸道健康 高纖飲食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雙城論壇登場!上海核心團答謝宴

雙城論壇登場!上海核心團答謝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