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54歲男血便、食慾不振 醫嘆:多希望只是痔瘡

聽新聞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篩檢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治癒率很高的癌症。近期胃腸肝膽專科醫師張靖近日接診一名54歲男子,該男子因反覆血便將近2個月且伴隨食慾不振及排便習慣改變而就醫,未料大腸鏡檢查剛開始,便在直腸處發現腫瘤,確診為直腸癌。

54歲中年男性來看診,原因是反覆血便將近2個月的時間。(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張靖在臉書發文指出,54歲中年男性來看診,原因是反覆血便將近2個月的時間,同時伴隨食慾變差、排便習慣改變等情形,「雖然家族史沒有大腸相關問題,但上述症狀已亮起紅燈警訊,加上病人從沒做過大腸鏡檢查,於是趕緊安排來找尋血便的原因」,未料檢查剛開始,便在直腸處發現腫瘤,確診為直腸癌,這也讓他感嘆,「多希望只是痔瘡。」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張靖表示,患者的腫瘤範圍與深度相當驚人,直腸黏膜也非常脆弱,導致頻繁出血。檢查結束後,張靖迅速將患者轉診至大醫院接受後續癌症治療,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是否有其他器官受侵犯以及肛門是否能保留,「這真的是最不想看到的結果,寧願只是痔瘡引起的血便」。

張靖指出,大部分血便原因屬於良性腸道疾病,如痔瘡、肛裂或腸道發炎等,然而若血便伴隨排便習慣改變、糞便黏液、體重減輕,或有相關家族病史,就須警惕可能是大腸直腸癌。他說明,大腸直腸癌的形成通常需要時間,因此在「預防勝於治療」的理念下,建議民眾平時應養成規律運動、多攝取蔬果的習慣,並及早發現和切除息肉,以降低罹癌風險。

大腸癌位居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位已經長達十多年。(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事實上,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顯示,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829人,等同於每31分14秒就有1人被診斷為大腸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相較108年延後了1歲。有鑑於大腸癌的發生有88%為50歲以上的族群,國民健康署提供年滿50歲至未滿75歲之民眾,補助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提醒民眾定期篩檢,不忽略及早鏡檢的重要性,才能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等腸道疾病。

大腸癌 癌症 血便 胃腸肝膽專科 腫瘤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