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女業務BMI19卻有脂肪肝 醫師揭罹病內幕

聽新聞
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肝癌一直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每年約有1萬3千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由於「脂肪肝」有可能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脂肪肝其實也是關注焦點,不過民眾其實對於脂肪肝一些迷思,對此,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也破解迷思。

碳水化合物和水果中的果糖是肝臟脂質生成的主要原因。(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根據《華人健康網》的報導,魏士航醫師分享自己過去診療的經驗,表示曾遇到一位30歲的女性業務,BMI僅19,看起來非常瘦,但超音波檢查結果卻顯示她患有輕度脂肪肝,這位患者的體重輕主要是因為肌肉量不足,加上長期偏愛澱粉和高糖水果,而碳水化合物和水果中的果糖是肝臟脂質生成的主要原因,特別是果糖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尿酸,加速脂質生成,形成惡性循環,因此即使BMI正常,不恰當的飲食習慣也會增加脂肪肝的風險。

⚾世界棒球12強⚾超級循環賽 鎖定 CH51 東森新聞

魏士航也提到,不少上班族依賴保肝產品,認為這樣可以保護肝臟,然而他就曾遇過一位40歲的工程師,儘管有吃保肝產品的習慣,但因為三餐和點心、宵夜都攝取高糖精緻澱粉和飲料,檢查後發現已患有重度脂肪肝,且糖化血紅素高達7.9,確診糖尿病。幸運的是,在醫師的指導下,這位患者通過藥物、飲食和生活習慣的調整,半年內成功減重16公斤,從104公斤減到88公斤,糖化血紅素也降到5.7,病情顯著改善。

女業務愛吃水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此外,魏士航也提醒,素食者患脂肪肝的風險可能比葷食者更高。由於素食者通常攝取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果糖,例如米飯、麵食、地瓜、山藥及水果,飲食不均衡且蛋白質攝取不足,脂肪肝風險會大幅提高,因此建議素食者參考211餐盤原則,以降低風險。

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事實上,衛福部曾指出,國人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的肇因主要為B型肝炎及C型肝炎,據調查,死於肝癌的病患中,約有70%的人為B型肝炎帶原者,而20%為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的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者每年有3-5%會變成肝癌。

因此國民健康署持續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之民眾,於接受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時搭配B、C型病毒肝炎篩檢服務,該篩檢服務終身接受1次,未符合上開病毒肝炎篩檢條件者,可利用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之肝功能檢查(GOT、GPT)等項目,如有發現異常者,可依醫師建議接受健保給付之必要病毒性肝炎檢查。

肝癌 脂肪肝 迷思 肝硬化 健康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棒球聊天室】11/21(四) 10:45 中華VS委內瑞拉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