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傳媒】Apple Pay 登陸台灣,移動支付能否改變台灣人的消費方式?

●Apple Pay 支付服務正式在台灣上線。攝:Peter Macdiarmid/Getty Images

在台灣商家與用戶期待下,蘋果公司移動支付服務 Apple Pay 終於在3月29日正式於台灣上線,台灣也由此成為全球第15個開通 Apple Pay 的市場。今後用戶只要在蘋果的 Wallet App 上綁定信用卡,便能使用 iPhone、Apple Watch 等裝置於實體店面及虛擬通路享受移動支付的便捷。但亦有分析指,Apple Pay 進軍台灣市場後仍面臨不小的挑戰。

Apple Pay 主打移動支付的便利性,以手機為例,用戶在消費時只需按着 iPhone 上的 Touch ID 指紋辨識鈕,再將其靠近刷卡機即可完成支付,無須解鎖螢幕、開啟特定 App 等其他步驟;而在網頁及 App 內消費時,Apple Pay 也同樣簡化輸入信用卡資訊等流程,可透過 Touch ID 或裝置連動等功能完成付款,被視為是現在多數移動支付較難提供的體驗。

此外,蘋果公司也強調 Apple Pay 的交易安全機制,包括以特殊加密的「裝置帳號號碼」取代在手機內儲存消費者的信用卡資訊,免除卡號遭外洩、盜刷等風險。若用 iPad 及 Mac 系列在 App 及網站購物,則會使用指紋辨識和單次不重複的密碼進行雙重認證。若手機遺失也可直接使用線上尋找功能遠端鎖定裝置,或是直接請發卡公司停卡。



目前首批與 Apple Pay 合作的信用卡銀行共有7家,包括國泰世華、中國信託、玉山、渣打、富邦、台新、聯邦,總發卡量約佔台灣整體信用卡市場約六成。能以 Apple Pay 支付的店家則包括全家便利商店、家樂福、愛買、屈臣氏、台灣大車隊等46家零售通路,以及 Gomaji、Pinkoi、Momo 等網路通路。

Apple Pay 的挑戰與願景

相較於中國、日本等鄰近市場,台灣在金融法規等限制下,電子支付發展緩慢,包括能否儲值及鬆綁身分確認的限制,都讓本土業者吃盡苦頭,直到近兩年才陸續做出成果。而直到2016年9月,台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才針對 Apple Pay、Samsung Pay 等移動支付應用,開放銀行業者遞件申請,早先進場的 Line Pay 則被視為是 Apple Pay 目前的強勁對手。

然而,電子支付及移動支付業者在台灣面臨的最大挑戰,仍在於台灣消費者的現金使用習慣。根據金管會2015年的統計,台灣目前主流支付模式仍以現金為主,電子支付的比例僅26%,遠低於南韓的77%、香港的65%及中國大陸的56%。



此外,目前全台約有12萬台感應式讀卡機可供使用,僅佔整體設備的三成,即台灣商家的讀卡設備仍以傳統刷卡式讀卡機為主。也因此科技媒體《數位時代》的分析認為,台灣的 NFC 支付系統生態系是否完備,將會是 Apple Pay 能否成功發展的關鍵。

但即便環境尚不夠成熟,分析仍指 Apple Pay 開通後將掀起台灣的移動支付大戰,未來將迎來 Samsung Pay 及 Android Pay 兩大全球勁敵。目前台灣智能手機市佔率以三星逾22%為最高,蘋果約20%;其餘則是 Android 系統手機。即便蘋果手機市佔率較低,但金融業者認為,其用戶往往有固定工作、較敢花錢等特徵,是值得開發的群體。
端傳媒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