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賠售 的結果 │ 共找到 282

晚三個月買賺一間房!竹北這案「9→6字頭」專家揭賣方心態

第七波信用管制所影響,造成短期恐慌震盪導致屋主獲利了結。林品揚認為,上述情況有點類似股票,當出現兩根長黑棒時,許多人就會恐慌賣股,由於入手成本很低,乍看之下很像賠售,其實只是賺得比較少罷了。不過他提醒購屋族,「不管你相信是什麼理由所致,你自己現在去買,能用多少成本買到,這才是真的。」事實上,「東森財經新聞」查詢內政部版本的實價登錄,發現該社區的行情與原PO描述有落差,由於內政部有把車位坪數一併納入計算,今年10月交易的10樓某戶換算單價50萬元,對比7月的14樓戶單價76.3萬元,價格雖然有回落,但因不是同......
12-13 17:13

台南湧現「預售換約潮」?專家揭背後真相:換點現金而已

」?專家揭背後真相:換點現金而已。「最近市場出現很多平轉甚至賠售物件!」PTT網友觀察近期預售市場出現災情,尤其在台南最多,大讚「金龍這次lesson真的打中房蟲要害」,不過不少人強調只是少賺,不是賠售,專家更直言,未見大舉賣壓,只是投資客不求大賺、降低「庫存量」來減壓,想看房價大跌仍有困難。央行9月下旬祭出第7波信用管制,進一步掐緊放貸資金,央行總裁楊金龍當時曾說明,銀行限貸之亂至少有一半以上是投資客跟炒房客在抱怨,央行要給投資客、投機客一個lesson。隨後引發房市「金龍海嘯」,又以成屋、中古屋首當其衝......
11-05 14:16

降價物件變多想等房市血流成河?專家揭背後真相

!不過專家卻直言,目前普遍的降價只是把原本想賣天價的期望降低,實際根本沒賠售,並指出2大供需現象來說明,房價要崩沒那麼快。雖然近期房市買氣急縮、營建股倒一片,甚至降價的物件變多,但全向科技房產中心總監陳傑鳴指出,買氣如果沒有先冷個半年以上,想要屋主急售、賠售的機會並不大,因為目前降價普遍都是「降開價」,屋主只是把原先開高、想賣天價的期望,配合市況做出調整,實際上房價根本沒降,近期即便出現賠售資訊,也僅零星個案。。陳傑鳴指出,雖然7月起市場傳出銀行限貸,9月央行更祭出最強打炒房措施,引發市場一片嘩然,認為房市......
10-23 13:42

傳一堆投資客「自砍1~300萬」求下車?帥過頭笑:噱頭啦

盟」分享多則網友提供的賣房廣告,顯示有些銷售中的物件價格鬆動,還認為政策可能催生賠售潮,不過根據知名炒房客「帥過頭」的觀點,他認為此刻賣房折價通常只有2種動機,但基本不會是投資客的產品,還透露「公寓5樓以上」物件會是政策影響下、價格最有機會鬆動的對象。針對第二戶貸款最高由六成降至五成,臉書粉絲專頁「打炒房聯盟」日前分享短影片,內容是許多賣房平台、投資客群組的截圖,有些銷售中的物件疑似出現賠售,例如桃園小檜溪重劃區最近一年平均成交價48.1萬元,但有3房物件每坪只賣46萬元,就連台中沙鹿也有全新電梯別墅「標榜......
10-01 13:46

他疑「打房踢假球」為何房價還不崩?專家:定價權仍在建商

沒有大舉湧現的關鍵因素,可能是「預售屋禁止轉售措施」,民眾並非不想逃而是逃不了,只能選擇把籌碼握在手上,倘若沒有「預售屋禁止轉售措施」,恐怕會出現逃命潮,但也因為預售屋市場沒有投資客賠售潮、缺乏價格破壞者,定價權仍握在建商手上,「房價會降多少,取決於建商的口袋深度。」「封面示意圖pixabay」。......
09-23 12:44

新竹人愛買房「出手快狠準」?專家揭原因:勁敵都是學長姐

」受訪者直言,竹科房價維持高水準與當地特有的文化有關,很多工程師在園區附近置產並且組成家庭,普遍都是自住剛性需求,加上產業人口持續有新血加入,買方薪資高而且財力可負擔,很難出現賠售或者影響市場行情的交易,「這邊買房有所謂的學長學弟制,當學長「有資歷的工程師」賣房子,由於生活圈都倚靠園區,接手的很多是學弟「菜鳥或資歷淺的工程師」,房子在這些高薪人士手中流轉,價格當然很難鬆動,買不到的人只能改往其他縣市尋找。」「封面示意圖Google map」。......
09-11 13:39

交屋不到半年他喊斷頭賣專家們見開價驚了:少賺就是賠

令他直言果然「鬼月還沒結束」。文章吸引網友留言,多數人也認為即使屋主求售,房價方面也很少讓步,還表示「對屋主來說,少賺就是賠售」、「可以理解啊,哪個笨蛋會賠售?」、「賺多賺少而已,嘴巴都說賠售」、「屋主跟仲介被罵翻炒房元凶,結果政府或成最大贏家,沒有罵聲,滿滿的稅收」。「封面示意圖pixabay」。......
08-26 16:44

大直豪宅「賠售4千萬」虧慘了?專家曝背後盤算:以退為進還節稅

大直豪宅「賠售4千萬」虧慘了?專家曝背後盤算:以退為進還節稅 ... 大直豪宅「賠售4千萬」虧慘了?專家曝背後盤算:以退為進還節稅。近期房市以首購、小宅買氣熱絡,豪宅在政策抑制下被打入冷凍庫,讓市場呈現兩樣情。住商機構觀察台北地政雲數據,今年4月大直知名豪宅「帝景水花園」12樓讓利4000萬元,以1.8億元轉手,今年另有「華固天鑄」、「非非想」也各賠4009、2196萬元出場。根據台北地政雲資訊,大直「帝景水花園」12樓戶約113.7坪,屋齡23年,4月以總價1.8億元成交,扣除車位換算單價約174.7萬元......
06-07 11:21

一次賠售2戶!台北豪宅轉手慘虧2千萬專家驚喊:太離譜

一次賠售2戶!台北豪宅轉手慘虧2千萬專家驚喊:太離譜 ... 一次賠售2戶!台北豪宅轉手慘虧2千萬專家驚喊:太離譜。豪宅市場冰河時期到了嗎?台北市中正區豪宅「非非想」,位於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精華區,今年1月出現10樓兩戶同時以單價120萬元出售,比8年前入手價各賠814、1382萬元,合計虧損2196萬元!專家判斷賠售價偏離市場行情不少「頗離譜」,坦言在豪宅限貸令未鬆綁下,中大坪數價格難漲,因此願大幅讓利銷售。根據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顯示,中正區新生南路一段巷內屋齡10年豪宅「非非想」,今年1月30日出現2筆1......
04-09 16:17

被迫升等豪宅!台北這幾間「躺著中槍」稅金從28萬→112萬

016年以後取得並轉售的房地產交易,皆屬於房地合一稅繳納規則,而2016年以前取得現在轉售的交易,其實可採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核實計算,也就是能提出原取得買價資料,這對於買賣價差不大、或是賠售的屋主,採取核實計算,還是比較有利。而採取房地分離制拆算的屋主,按房屋佔房地總現值的比例計算,張旭嵐說明,也就是「成交總價」X「房屋現值比例」X17%,再併入財產交易稅申報。新舊交易房稅相差4倍以內湖成功路四段某高級社區,假設採房地分離制來試算,若台北市成交金額正好在6000萬元,原本不屬於豪宅,以房屋評定現值乘以45......
03-11 18:09

冤大頭!10年前買貴信義「手搖街」店面慘賠千萬

冤大頭就是房東,10年前以5930萬高價買進,換算單坪價高達267萬,近期卻以4588萬出場,慘賠了1342萬,算下來就算10年內店面都沒有空租,收到的總租金也補不回賠售金額,真的是虧很大。民眾:「他要算一下吧,怎麼會賠這麼多,那也有可能他急用錢。」附近店家:「這個地方的店租,因為他剛好轉角那邊,店租比較貴這樣子,因為這邊算黃金地段。」同樣賠售的店面不只一家,另一個在黃金地段大直,豪華商辦1樓,前房東持有近10年,最終卻以1.6億元出場,賠售1688萬,就是因為10年前剛好處於高點,買家買貴了,加上消費型態......
03-08 16:02

哪種房最具增值潛力?專家揭2關鍵評估:最忌「你的以為」

」在臉書發文,提到20152019年有很多人投資房子,當初都以為投資盤算得很周到,結果遇到房子想賠售卻賣不掉,原因來自不理解自己投資的房子好壞,自認為值得投資的論點,除非有豐富的交易經驗去支持論點,不然大多都是「你的以為」,就連房價套牢了也不曉得問題出在哪。「Lin's竹北房產筆記」提到,一般人買房子大多都買在實價登錄區間、或是買在當前的區域最高價,難免會忐忑不安,擔心未來轉賣時價格不好,若想評估房子的增值潛力,每個人的觀點不同,單就「漲價」這件事,自己通常會有2點主要評估如下:1.日後周遭是否還有新推案「......
01-29 09:54

「碳費VS囤房稅」政府沒說老實話!建商大老:害更多人買不到房

迴轉率,一定要把資產換成現金才能活用持續購地,大多數建商不會囤房啦!」不過他想起疫情剛爆發之際,大家都很恐慌,業主催著現場代銷趕快銷售,每坪賣了18萬元就高興得要死,沒想到成本漲幅一下子拉太快,3年後完工結帳,卻賠了8000萬元。「有了上次經驗,避免再出現賠售,現在建商恐預先將碳費成本反映在房價上。」對於2024年的房價走勢,記者訪談一輪建商、代銷、房仲業者,幾乎是一致答案,「房價沒有下跌理由!」就連591新建案總編輯李忠哲也說,2024年還有公設比修法和實坪制的討論,「這兩項表面上像居住正義,但實則明眼人......
01-10 08:50

全球建商倒閉潮蔓延專家點名台灣:無風無雨很奇妙

;當資金成本、營造成本大漲但房價下挫,成本無法順利轉嫁至消費端,意味著建商利潤大幅度遭到壓縮、甚至賠售,那麼建商索性包袱收一收跑路去了。。殘酷的是,「建商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爛尾樓」,如此淒慘景況不只發生在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也如星火燎原般延燒。其中,日本東京商工研究中心「Tokyo Shoko Research」發布訊息指出,2023年上半年建築企業破產數量為785家,較去年同期成長36.3%;瑞典信用機構Creditsafe統計,2023年前8個月的公司違約數量飆破逾5千家,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的最高......
11-28 19:26

全球建商倒閉潮蔓延專家點名台灣:無風無雨很奇妙

;當資金成本、營造成本大漲但房價下挫,成本無法順利轉嫁至消費端,意味著建商利潤大幅度遭到壓縮、甚至賠售,那麼建商索性包袱收一收跑路去了。殘酷的是,「建商一去不復返,此地空餘爛尾樓」,如此淒慘景況不只發生在中國,德國等許多國家也如星火燎原般延燒。其中,日本東京商工研究中心「Tokyo Shoko Research」發布訊息指出,2023年上半年建築企業破產數量為785家,較去年同期成長36.3%;瑞典信用機構Creditsafe統計,2023年前8個月的公司違約數量飆破逾5千家,創下1999年統計以來的最高紀......
11-28 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