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神經疾病 的結果 │ 共找到 31

Discovery攜手亞洲幹細胞專家共同揭開幹細胞療法的可能性

於Discovery Asia頻道播出。幹細胞療法為退化性疾病、慢性病患提供治療新契機Discovery前進再生醫學發展先驅國家日本,紀錄關節受損的運動員、慢性病患,和因罕見神經疾病而生活無法自理的年長患者,透過三位患者的真實治療故事,展現幹細胞療法如何逆轉他們的病情、突破人生逆境,重獲健康。「醫療先鋒:再生醫學」運動員關節軟骨受損,接受再生醫學治療。日本的腰旗橄欖球選手長期在場上快速切球、傳球,經常深度彎曲和伸展膝蓋導致關節軟骨受損,連完成日常基本訓練都很吃力,更遑論突破成績、為國爭光。來自新加坡的糖尿病......
11-07 18:58

颱風假眼睛過勞!醫師嚴厲警告:視神經正在萎縮

品,來照顧民眾的眼部健康。大立美研發長李信輝指出,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新發現囊泡運輸調節機制,是人體細胞最主要的運輸系統,若發生問題,細胞運作將陷入混亂,導致神經疾病、糖尿病與免疫失調疾病。基於這一發現,專利SES 319細胞再生療法從酵母中分離出與人體囊泡相容的植物型外密體,可以針對細胞和神經系統進行修護。專利SES 319的卓越效果李信輝補充,眼睛疾病難以根治的主要原因是神經元受損與視神經萎縮。大立美投入大量研究人員,與醫學單位配合臨床測試,研發出業界濃度最高的3億個專利SES 319口服外密......
07-26 11:51

外泌體成新明星! 「乾眼症、關節炎、醫美」應用範圍廣

進保養品內,讓受損細胞再生、修護、免疫調節和抗老化,還能調控細胞發炎反應,另外還有治療退化性關節炎、乾眼症、毛髮增生或腦神經疾病,應用範圍非常廣。亞家生技總經理吳坤烈:「皮膚的保養或者是頭髮、乾眼症或者是說用於眼睛這邊的部分,如果用在人體眼睛這部分已經要接觸了,所以都必須要經過臨床試驗,這樣子的藥物申請。」外泌體來源也能從人體萃取,衛福部今年3月就修法通過,允許來自「人體細胞的外泌體」製成化妝品原料,成為繼美加日韓後全球第五個開放的國家。外泌體商機非常龐大,但製成成本高,而為了要降低成本,有業者就希望把實驗......
07-03 11:51

2024多事之秋?未來16天防中邪4星座走好運

風、腸胃炎、感冒、新冠、胰臟炎、酒精中毒、吃錯藥、肺炎、肝炎、癌症、骨折、痔瘡、腸胃出血、婦科、內分泌失調、耳鼻喉發炎、神經痛、神經疾病等健康問題。。邱彥龍並以「易林屯之既濟」卦曰:「愛我嬰女,牽衣不與。冀幸高貴,反曰賤下」來說明,小寒期間不要一昧討好或寵愛,對對方過度好,把他捧上天有時反而對他是一種陷害,凡事順勢而為才是正道。專家分析,1月10日之後到月底,太陽漸漸合相冥王星後,跟海外有關的資源容易帶來發財機會,可以多祈福與佩戴黃金、銀飾、木質手飾、吊飾等幸運物,來提升好人緣,讓事業順利,招財旺運。尤其小......
01-12 11:43

薑不只能怯寒!營養師揭6大好處:還能預防失智

問題,像是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發炎症狀都能得到緩解。6.預防失智症:最新研究發現,薑辣素可以防止神經病變,降低神經疾病的發生率。......
01-06 08:51

40歲後變天容易感冒覺得累?醫師提醒:身體「電池」電力不足

老化!簡單說,粒線體失能得愈快,老得愈快。在國際知名期刊中也發表粒線體對於人體健康的相關性,在老化、神經疾病、腎臟疾病、癌症、心臟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營養不良、代謝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都有明確影響。現代人外在因素多導致粒線體供不應求但要如何讓粒線體能夠長久陪伴並且支持我們的身體,就要懂得如何保養粒線體?大部分可以從飲食上及有氧運動去幫助粒線體老化,因為身體處於需要能量的狀態時,會促使粒線體增生,也可以透過深呼吸讓細胞充滿氧氣,活化粒線體。但是現代人若加上偏食、壓力、缺乏睡眠、藥物、外界汙染等其......
11-16 11:00

新北私幼餵藥案醫:兒童感冒藥不可能含巴比妥

比妥。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今天發布聲明稿強調,若病人不是屬於癲癇的神經疾病,醫師絕不可能會開立巴比妥鹽藥品給兒童病人服用,更不可能在一般疾病開立含有巴比妥鹽的複方藥品給兒童服用,若真的有開立,一定可以在健保資料庫中查到,媒體及受訪者切勿妄自揣測,以免造成社會大眾恐慌。。基層醫療協會指出,單方的巴比妥鹽是一種第3級管制藥物品,領受人須持管制藥品專用處方身分證明簽名領受,並造冊登記。基層醫療協會表示,新北幼兒園餵食幼兒的巴比妥鹽藥品來源可能來自合法依健保規定取得的其他人,或者是違法自費販賣藥品的藥局,或者是違法......
06-12 16:41

過度清潔!正妹屁屁癢爆「潰爛一圈」醫示警11食物少吃

感染因素:細菌、病毒、黴菌、寄生蟲「如蟯蟲」2.皮膚病變:乾癬、濕疹、接觸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3.系統性疾病:糖尿病「最為常見」、黃疸、慢性腎病變、白血病、甲狀腺異常4.肛門疾患:痔瘡、肛裂、直腸脫垂、瘻管、發炎性腸道疾病「如直腸炎」5.內科疾患:下瀉、神經疾病、腸躁症6.其他因素:放射線療法、尿失禁、大便失禁肛門搔癢症治療方法「Hello醫師」表示,治療肛門搔癢症時,醫師首先會檢查肛門,若確診為續發性肛門搔癢症,則對症下藥;若為肛門濕疹則以類固醇藥膏治療;若為股癬「黴菌感染」則使用抗黴菌藥膏,另外多數患......
01-18 23:19

肌少症別輕忽!70歲女一碰骨頭就斷醫揭5大病徵

1年來連續跌倒2次以上。5.體重減輕:非刻意減重,6個月內體重減輕5%。例如,原本體重60公斤的長者,半年內無緣由地減少3公斤,就應小心。何謂巴金森氏症?根據「台大醫院神經部」官網指出,巴金森氏病是一種好發在老年人的退化性神經疾病,台大醫院統計,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為58歲。典型的巴金森氏病有3種表現:震顫「手部發抖」、四肢僵直和行動緩慢。巴病的震顫最常見是從單側的手部開始,將手靜放在腿上不動時抖動的相當厲害,抖動的樣子很像銀行櫃員以手指數鈔票一般,約每秒3到5下的抖動頻率。若把手伸直或是拿東西作動作時,手部......
10-09 16:54

數十萬人受害!少女突抽搐狂吼醫揭真相「抖音害的」

短影音社交平台抖音「TikTok」竟可能誘發歐美青少年罹患「不明神經疾病」。專家分析世界各地的類似案例後指出,這些出現類似妥瑞症「Tourette Syndrome」突然怒罵或攻擊行為的少男少女,可能因使用抖音等社交平台產生的焦慮或壓力,進而誘發神經系統疾病。據「每日郵報」報導,澳洲少女蔓塔莉卡「Metallyka Torzillo」14歲時出現不明的嚴重抽搐後,陸續發生嚴重的焦慮、嘶吼、哭泣和做出拳打腳踢等症狀。澳洲韋斯敏醫院「Westmead Hospital」神經科醫師戴爾「Russell Dale」......
08-01 17:30

味覺不見了!她快篩2周都陰性真實原因超驚人

覺改變的七大原因,提供民眾自我檢視。7大常見影響味覺的原因1.細菌、病毒感染:如新冠病毒。2.身體疾病:像是阿茲海默症、巴金森氏症、腦神經疾病等等。3.營養素缺乏:維生素A、B6、B12、鋅等等的缺乏。4.神經受傷:感染、外傷、等造成神經受傷。5.藥物:過敏藥物抗組織胺、精神疾病藥物、利尿劑、肌肉鬆弛劑等等有可能會有影響。6.年紀較大:年長者可能因為功能退化,導致味覺改變。7.生活習慣:喜愛抽菸、飲酒、嚼食檳榔也會影響味覺。「封面示意圖Pixabay」......
07-23 22:53

確診後會再次感染胸腔醫喊:做一件事保護力達68%

比第二次感染的時間會更短」。再次感染,對各器官、身心增加的影響?肺臟:增加5.0%的肺臟疾病心臟:增加5.0%的心臟疾病血液:增加2.6%的血液疾病疲憊:增加3.3%的心力憔悴精神:增加12.1%的精神壓力糖尿病:增加2.2%的糖尿病神經系統:增加3.6%神經疾病可見得,再次感染,對於病人的精神壓力增加了不少,影響也是最大的。再次感染,住院、死亡和後遺症影響?如果跟第一次感染比較,再次感染,在6個月內的住院、死亡和後遺症機率都會增加,死亡率增加2.38%、住院率增加9.5%、COVID19疾病相關後遺症增加......
06-22 08:53

酒精一用法很危險毒物專家:嚴重恐導致肺部纖維化

。毒物專家招名威示警,過量暴露會造成包括增加肝臟疾病、癌症、退化性神經疾病和胰臟炎的風險,但若用吸入的方式,就不只會傷肝,還會直接導致肺部功能受損,特別是最近看到許多人紛紛購買酒精霧化器來做清消,看起來很方便,然而若使用方式錯誤,是可能會導致肺部受損,甚至肺部纖維化的。招名威在臉書「招名威教授毒理威廉」說明,原因一,在於噴灑霧化機吹出來的霧,主要粒徑大小是5至10微米,但手壓式噴灑瓶噴出來的粒徑則是50至100微米,由於體積不同,小於10微米以下的液態粒子較易懸浮空中,雖然殺菌效果較好,但若在密閉空間使用這......
06-10 12:43

4成確診者有「新冠長期後遺症」美CDC:出現2疾病恐致命

肌肉骨骼疼痛方面的問題。報告特別強調呼吸系統的傷害,確診者、尤其老年人更要注意可致命的急性肺栓塞和肺動脈血栓,除此之外,罹患腎功能衰竭、血栓栓塞、腦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第2型糖尿病、神經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比例,都較對照組來得高,且老年人更易出現焦慮、情緒障礙等精神問題,並引發藥物濫用情形;而成年確診者也被觀察到,染疫會影響到他們的工作能力。不過,由於該報告是「在Omicron大規模傳染之前」進行,且未就醫或未進行後續就診的「黑數」也可能無法呈現美國真實的疫情,加上研究並未對接種未接種疫苗、性別、種族、醫療條件......
05-26 11:56

5月嬰染疫!咳到無法進食醫示警:6症狀快住院

如狗吠聲、呼吸急促、聲音沙啞、活動力差及食慾不振時,務必盡速就醫。鄭玫枝主任指出,兒童如有以下危險因子,萬一罹患COVID-19,會有較高風險進展到重症,因此更需小心。這些危險因子在5-12歲兒童為肥胖、糖尿病與慢性肺病;小於5歲幼兒則包括早產、神經疾病、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目前政府已核可讓6歲以上的兒童皆可接種疫苗。國外的研究顯示兒童染病後導致的併發症與後遺症遠大於接種疫苗的副作用,因此鄭重呼籲家長讓孩子接種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也保護家裡的長輩和無法接種疫苗的嬰幼兒。居家照護期間注意事項如下,也提醒家......
05-07 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