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生物學 的結果 │ 共找到 465

醫起看/家中「排老幾」對人生出路有影響?醫曝研究結果揭真相

的出生者出生時健康較好,長大後卻可能經常生病、住院,顯示家庭中的出生順序對整個生命週期的健康有顯著影響;不過,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影響可能與生物學因素、父母行為和家庭環境有關,不僅僅是遺傳基因的結果。最後,黃軒以此研究報告強調,出生順序雖然會以多種方式影響我們的人生,但如前述研究人員們所說「並非唯一因素」,環境、教育、後天努力等也很重要,出生順序或許能幫助我們解釋個體差異,但它並不會限制人生的高度,不論排行老幾,每個人都有能力創造自己精彩的人生故事。。......
12-17 22:54

抓癢一小時4千元竟排長龍專家揭「爽翻天」原因

抓癢,生物學,解析,商機,花錢......
12-14 09:36

人夫砸170萬娶妻1年後喜獲兒子!一驗DNA大崩潰

共計379869元。。法院審理認為,2人結婚是合法的夫妻關係,男子提離婚、女子同意,因此准予雙方離婚。因為兒子不是親生的,男子並非其生物學上的父親,理當由女方撫養,費用也應該由女方負責。雙方雖然已經結婚且共同生活,但共同生活時間少、給付的聘金費用過高,且女方婚內出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因此男子給予的聘金208800元和首飾,女子應該返還。綜合案件情況,女子應歸還聘金,男子為其生產的費用也應該歸還。由於女方婚內出軌,應支付精神損害賠償金,考量應賠3萬元。法院判決,准予2人離婚,兒子由女方撫養,撫養費自理。女子......
12-06 09:09

醫起看/太常喝「碳酸飲料」會不舉?醫揭高尿酸秘密:增36%勃起障礙風險

保健提供者數十年來一直在關注的生物標記,以及為什麼相關研究已經證明了高尿酸濃度的發生早於許多心血管代謝和腎臟疾病的發展,因此可用來預測它們。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條件之間的潛在關聯「以及在尿酸的脈絡下」相當複雜,但我將在本書中以易於理解的方式來說明。說實話,從很多角度來看,這都是非常有趣的事。例如,對於尿酸濃度升高與胰島素阻抗「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核心因素」之關係,其中的一個解釋似乎是血管內壁「內皮細胞」受損。以下是其運作原理。首先,要知道一氧化氮「NO」是由身體自然產生的,對人體健康的許多方面都很重要。......
12-05 11:08

無法懷孕!夫妻就醫檢查竟成「姐妹」尪染色體跟她一樣

醫院檢查,結果讓他們當場傻眼,因為丈夫的染色體竟然和妻子相同,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也是女性。聽到這樣的結果,人妻難以接受,直呼「我們夫妻性生活很正常啊,怎麽可能是這樣的結果?」完全無法相信每天同床共枕的丈夫,竟然變成了自己的「姐妹」。「富陽日報」報導,小陳「化名」個子不高,身高不到1.6米,但為人勤勞、踏實,很快也有了情投意合的對象。1年多前,他與女友順利走入婚姻殿堂,盼望著早日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幸福生活,然而妻子的肚子一直未有動靜,他便到區婦保院生殖醫學中心就診。。生殖醫學中心男科主治醫師夏彬彬通過體格......
12-02 09:40

陳榮堅/增罹癌風險?頻繁做不必要檢查恐適得其反

整。如果是為了癌症後續的篩檢,一般有輻射線的影像檢查,會建議半年到一年再做一次。此外,從癌症生物學來講,一個癌症從無到影像看得到,通常需要三個月左右。不太會發生這個月什麼都沒看到,下個月突然形成的情況。陳榮堅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美國外科學院院士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粉專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11-27 15:52

「猩球崛起」真實上演?美國實驗室43隻猴子成功脫逃

爬陡峭山壁,成功把小山羊救援下來,救援民眾:「他一路把這小傢伙,緊緊抱在懷裡帶下山。」另外在德國柏林,還有一隻大象,被拍下這樣的動物奇觀,只見他用鼻子抓住水管,往後為自己沖澡,柏林洪堡大學神經生物學家布萊希特:「我們看到她非常有創意,這也表明她很擅長使用工具。」研究人員表示,他是五隻大象中唯一一隻會這個技能的,這增加了非人類物種,使用工具的證據,也顛覆先前對動物認知的觀念。。......
11-11 14:51

破解貝多芬死亡之謎!家族世代「婚外情」意外公開

意外揭開了貝多芬死亡的謎底;科學家研判,貝多芬的真正死因可能是「B型肝炎感染」,該研究成果同時刊登於「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並在此過程中意外揭露貝多芬家族隱祕。根據「CNN」報導,貝多芬自20多歲後期開始出現聽力損失,最終於32歲完全失去聽覺。他一生中飽受腸胃病痛與肝病困擾,1827年3月,已臥床數月、遭受黃疸水腫折磨的56歲貝多芬,於一個風雨交加的日子與世長辭。死前,貝多芬留下了遺囑,希望世人們能去了解他的病情。。對於貝多芬的死,2007年時,法醫研究提出他可能死於鉛中毒,然而,......
11-11 14:06

罕見畫面!巨蟒生吞34公斤活鹿血盆大口嚇死專家

面!巨蟒生吞34公斤活鹿血盆大口嚇死專家。美國佛羅里達州有生物學家拍到,一條體型巨大的雌性緬甸蟒「Burmese Python」正在吞食成年白尾鹿「White-tailed deer」,罕見的畫面甚至刷新了對於緬甸蟒獵食能力的認知。根據「ABC News」報導,「爬行動物與兩棲動物」上一篇論文指出,2022年12月,一群生物學家罕見捕捉到一隻身長4.5公尺、體重約52公斤的雌性緬甸蟒,正在吞食一隻約34公斤的白尾鹿。。目睹珍貴畫面的生物學家巴托澤克「Ian Bartoszek」、伊斯特林「Ian Easterling」......
10-27 21:54

醫起看/「一孕傻3年」是真的?專家:孕期大腦會縮小

與孩子父親或其他家人相比更明顯。除此之外,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神經科學家、該研究的研究者雅各布斯「Emily Jacobs」表示,在懷孕神經生物學部分還有很多未知的領域需要人們去挖掘,主要原因不是女性太過複雜,而是生物學研究歷史上對女性健康的忽視導致,如今我們終於親眼見證神經生物學的變化。據悉,在這項研究中,有一些女性在產後兩個月左右大腦就恢復孕前水平,另外一部分的女性則是到了孩子出生2年後大腦變化依然持續著,但神經科學專家、治療師和研究者帕夫盧斯基「JodiPawluski」表示,這些大腦變化其實讓孕......
10-26 14:15

罕見!10公尺大王烏賊擱淺專家擔心水下生態有變

l Sabln Beach」於本月11日,有一隻長達10公尺的大王烏賊擱淺,因這種生物通常棲息於深海,擱淺事件十分罕見,立刻吸引當地生物學家的關注。。當地海洋保護組織「Cepesma」主席拉里亞「Luis Laria」指出,這些巨型烏賊除了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布里亞海「Cantabrian Sea」外,主要在紐西蘭附近海域出沒,因牠們在性格、活動上十分隱蔽,讓專家們不敢輕忽此次的擱淺事件,開始調查洋流和生態系統是否發生異常。據了解,大王烏賊又名大王魷魚,學名為「Architeuthis dux」,是最長的軟體動......
10-16 17:15

諾貝爾醫學獎今揭曉美籍學者安布羅斯及魯夫昆共享殊榮

羅斯及魯夫昆共享殊榮。2024年諾貝爾醫學獎今天揭曉,由美國發育生物學家安布羅斯「Victor Ambros」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魯夫昆「Gary Ruvkun」共享殊榮。2023年諾貝爾醫學獎由匈牙利裔美籍生技科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o」及美國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共同獲得,他們因為在mRNA疫苗研發方面的貢獻而獲表彰,且兩人都是2022年唐獎得主。。今年首個諾貝爾獎項醫學獎7日在斯德哥爾摩公布,接著將於8日頒發物理獎,9日揭曉化學獎,10日公布文學獎。備受矚目的和平獎是......
10-07 18:25

死前2小時才見到!「俄羅斯間諜」白鯨驚傳身亡

眾幽默地將「鯨魚」的挪威語「Hval」與「Vladimir Putin「佛拉迪米爾普京」」結合,為牠取名「赫瓦地米爾」。然而近日卻傳出「赫瓦地米爾」死亡的消息,挪威海洋生物學家兼非營利海洋保育組織「Marine Mind」的創辦人斯特蘭德「Sebastian Strand」表示,8月31日中午有民眾在挪威西南部的里薩維卡「Risavika」附近水域,看見赫瓦地米爾的身影,當時牠周圍有鳥類和其他海洋動物經過,隨後下午2點左右,有釣客發現赫瓦地米爾的屍體漂浮在一處海灣中。斯特蘭德表示,接獲消息後,他們立刻乘船趕......
09-01 22:22

巴西男被蛇咬傷竟直接把蛇抓到醫院「認品種」

隨後將這條蛇放生在靠近聖克魯斯海員區「Santa Cruz dos Navegantes」的巴拉山「Morro da Barra」上。後續醫護人員也對男子進行了緊急處理,並將其轉送至聖塔瑪麗亞醫院「Hospital Santo Amaro」進行進一步治療。生物學家博爾通「Daniel Monteiro Bortone」受訪時表示,巴西蝮蛇是巴西最常見且危險的毒蛇之一,在部分地區十分常見。這種蛇的毒液能引發劇烈疼痛、腫脹及出血。博爾通建議,被蛇咬傷後應立即清洗傷口,喝大量水,並迅速就醫,強調不要在傷口周圍切割......
08-25 09:04

男性更易罹癌「30年內死亡率增93%」重症醫揭4原因

康的生活習慣,男性較女性更常從事不健康的行為,如吸菸、飲酒,這是導致肺癌、肝癌和食道癌等多種癌症的主要因素。第二為高風險職業暴露,男性更可能從事如建築、化工、採礦等高風險職業,接觸致癌物質如石棉和苯,增加罹癌風險;第三為生物學差異,生物學因素使男性更容易罹患某些癌症,如前列腺癌。此外,肺癌在男性中的發病率也高於女性,這可能與荷爾蒙、基因等差異有關;第四為醫療資源使用差異,男性在健康檢查和就醫方面較女性更少、更不主動,導致疾病未能早期診斷和治療,進而增加癌症發生和死亡的風險。黃軒也提到,以研究人員的發現,與2......
08-19 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