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慢性疲勞 的結果 │ 共找到 25

濕冷奪走你的好眠?醫師教你擺脫「床上折騰」

大,交感神經長期處於亢奮狀態,副交感神經活性不足,導致過度警醒。尤其是40-60歲的族群,常出現慢性疲勞、體能耗竭及早衰的現象。當遇到低溫環境時,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會進一步惡化,甚至影響情緒,增加憂鬱及焦慮的風險。林美秀的推薦:PP石墨烯蠶絲超導被林美秀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低溫時和先生一起睡覺雖然溫暖,但共用一條被子總讓人翻來覆去,忽冷忽熱地爭搶被子,導致睡眠品質下降,甚至容易感冒。自從我和先生各自擁有了一條PP石墨烯蠶絲超導被,睡眠品質大幅提升!尤其是我們長時間站立工作,腳和腰常感到痠麻,但早晨起床後身體就......
12-24 10:18

詹姆士「職災」煲湯自救!蔡尚樺迷《黑白大廚》愛湯水養顏

治療,以食藥雙補進行體質調養。京都堂林巧薇中醫師則進一步說明,隨著大環境的改變,包括工作忙碌、外食族、應酬多,「亞健康」的比例也在逐漸上升,亞健康係指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又稱「第三狀態」或「灰色狀態」。例如身體肥胖負擔大、內分泌失調、失眠、壓力、慢性疲勞、有時甚至噁心、消化不良、全身痠痛、關節疼痛、四肢乏力等等症狀。林巧薇在現實中工作忙碌,也無法做到自己熬煮,因此五型藥膳即飲包就是因應現代人的需求,除了方便即飲,在口味上的調配也能讓年輕族群一同實踐藥食同源,希望這款五型藥膳飲能幫助更多民眾在繁忙的......
12-18 12:07

陸網紅罹「不死癌症」選擇安樂死與爸爸告別親吐心聲

疹。患者常經歷關節疼痛和腫脹,特別是在手指、手腕及膝蓋部位。由於此病造成的慢性疲勞,多數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紅斑性狼瘡還可能帶來腎臟問題,如蛋白尿、腎炎,甚至進展為腎衰竭,而不明原因的發燒也時常出現。病患對光特別敏感,曝露在陽光下易出現皮疹,甚至導致病情惡化。。而現今40多歲的沙白,在20歲時確診罹患全身性紅斑狼瘡,20多年來病發7次,導致腎衰竭,並引發心包炎、癲癇等併發症,需要進行每週三次的血液透析,這也讓她相當痛苦,直言不願再過這樣無品質的生活,因此選擇在自己「還美麗」時告別世界。沙白的最後旅程......
10-26 08:59

癌症常見「7大前兆」醫生示警:女性持續腹痛

方式能去預防或是提早發現。。黃軒醫師分享癌症常見7大前兆1.持續感到疲倦正常的疲勞感會在適量休息後消失,超過6個月難以恢復的慢性疲勞,就有可能是「慢性疲勞症候群」。研究人員發現,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相關。人體免疫力受到長期的破壞後,會使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得到快速生長,尤其是消化器官癌症腫瘤。2.女性持續腹痛女性持續腹脹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前兆,若是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下腹或骨盆疼痛、腸胃不適,持續好幾個禮拜都沒有緩解,就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也因為症狀在早期較不明顯,很容易會被忽視。3.持續腹......
04-25 14:39

長期疲倦、咳嗽恐罹癌?醫曝「7症狀」應及時診治

好休息就能很快調整回來,但若是長期「超過6個月」反覆疲倦,可能就要注意是否為「慢性疲勞症候群」。黃軒表示,「慢性疲勞症候群」與多種體內多壓力來源,如血清功能系統、細胞因子、發炎反應、代謝功能失調、粒線體功能障礙等等,甚至和遺傳變化都有關,並將使人體免疫力受到破壞,讓潛藏在體內的癌细胞快速生長,尤其消化器官癌症腫瘤,並與慢性疲勞、便秘關係更加密切。。2.女性持續腹脹女性如果腹部持續腫脹、有壓迫感,甚至下腹或骨盆出現疼痛、腸胃不適,並有進食困難、極易有飽腹感持續數周不緩解的症狀,就有可能是卵巢癌的徵兆,而卵巢癌......
04-24 20:26

1食物吃太多恐狂耗B群醫曝方法解決「慢性疲勞」

1食物吃太多恐狂耗B群醫曝方法解決「慢性疲勞」 ... 1食物吃太多恐狂耗B群醫曝方法解決「慢性疲勞」。初日診所家庭醫學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在粉專分享,近日收治了一個減重個案,她在問診時透露自己有慢性疲勞,一天到晚都有著無止盡的疲勞感。經過檢查後,發覺她除了身體缺乏維生素B外,還有明顯的胰島素阻抗,醫生進而指出這些情況多半是源自於日常飲食,飲食中攝取過量的「高碳水化合物」,體內B群會消耗得相對較多,其需求量也會變大,容易產生體內B群不足的狀況。魏士航醫師也進一步解釋,面對這樣的檢測結果,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會......
04-05 22:36

睡不飽又易累?恐是「這毛病」找上門醫:3招可改善

精神渙散、感到勞累的狀態,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醫師提醒,這可能是罹患慢性疲勞症候群,該症狀會導致患者多方面的功能缺損,甚至影響到正常日常生活,醫師也建議平時規律運動、搭配均衡飲食,都能有效改善慢性疲勞。據了解,慢性疲勞症候群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常見症狀包括極度疲倦、睡眠品質不佳、肌肉疼痛等,是一種嚴重的、慢性的、表現錯綜複雜的系統性症候群,經常造成病人多方面的功能缺損,且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慢性疲勞症候群好發族群為40至50歲的成年人,其中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多。。根據「TVBS」報導,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11-25 15:10

常被靜電電到是健康警訊醫示警:恐是糖尿病

可能。靜電體質是疲勞?缺氧?醫學上許多學者認為,身體處於疲倦或缺氧的狀態容易產生靜電,因此也有一說「當身體常常產生靜電,需留意自己是否正處於慢性疲勞。」。留意健康警訊:不過王威傑醫師則認為,主要還是與身體是否乾燥有關,例如大面積燒燙傷,或是飲水不足、年紀大而皮膚乾燥、嘔吐腹瀉、急性腸胃炎、糖尿病或其他疾病而尿多或血液濃稠等身體缺水,這類情況身體水分就會較為不夠,電荷也就不容易傳導、容易累積,相較容易產生靜電。日久後續影響:不論是身體缺氧、疲倦、缺水、疾病,日久都容易因血液濃稠而提升三高、糖尿病等慢性心血管疾......
09-01 08:19

創業男送貨失聯驚見「趴方向盤」…送醫不治原因曝

洪永祥在節目中表示,人若感覺到壓力大時,會分泌出腎上腺皮質醇「可體松」,它是一種類固醇,而如果處在高壓環境太久硬撐太久,則會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產生,洪永祥也表示該症候群相當危險,不去就醫的話恐會有肝腎衰竭、致癌等問題,嚴重甚至會猝死,改善方法則可先從運動、飲食方面著手改善,並尋找最適合自己紓壓的方式。東森新聞關心您吸菸有害身心健康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06-02 16:39

肌肉經常痠痛?醫示警小心身體7症狀:慢性發炎恐罹癌

狀態是很重要又很難的議題,其症狀有反覆發生的關節痛、很難修復的肌肉酸痛、慢性疲勞、反覆感染、腹瀉或便秘、皮膚濕疹、過敏性鼻炎等,「這些慢性發炎的狀況持續性發生,最早期的症狀可能就如同上述這些安靜到讓以為沒什麼,然而,當這個慢性發炎的狀況持續性、反覆發生性地進行時,組織器官會因為慢性發炎而逐漸被破壞」。。慢性發炎的原因陳欣湄表示常見的慢性發炎的原因包含了「飲食」、「環境」、「內在健康」以及「生活習慣」,過去她曾遇過一個個案,一名50多歲的女士有嚴重的過敏性鼻炎和濕疹,儘管接受了許多治療,但症狀始終沒有改善,「......
05-19 17:15

妙齡女狂喊累「肝指數衝2000」醫示警2徵兆

怎樣休息都無法緩解疲勞,又或是疲勞合併出現其他症狀,便須檢查是否為疾病引起。以下為4大合併症狀1.慢性疲勞症候群:主要症狀是疲勞,但可能出現其他症狀,像是肌肉痛、低燒、喉嚨痛、淋巴結腫大或注意力問題等。2.各種類型的貧血:因血液供應氧氣的能力降低,很常聽到貧血者會容易出現疲累感,可能合併頭暈、掉髮的症狀「但有的貧血什麼症狀都沒有」。3.甲狀腺低下:甲狀腺負責身體代謝,代謝下降就可能感覺疲倦,有些人會合併怕冷,頭髮粗燥、易落髮、體重增加等症狀4.糖尿病:高血糖會對粒線體造成傷害,糖尿病嚴重時會合併3多症狀「吃......
05-01 17:42

身體7徵兆恐慢性發炎醫示警:嚴重恐罹癌

欣湄也整理了7點民眾可以多加注意的小症狀:1.反覆發生的關節痛2.很難修復的肌肉酸痛3.慢性疲勞4.反覆感染5.腹瀉或便秘6.皮膚濕疹7.過敏性鼻炎若民眾發覺自己出現上述症狀,陳欣湄建議第一步先尋求相關科別醫師的幫助,例如家醫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等,先由診斷檢查體內是否有隱藏疾病,正在藉由發炎來顯現,若醫師沒有發現有疾病,那就需要檢視自己的飲食狀況,是否加工食品或油炸類吃太多,若依然沒找到原因的話,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忙。白映俞醫師也曾在醫學網站「照護線上」中指出,慢性發炎指的是緩慢、長期、反覆發生的發炎......
04-17 23:00

養成發呆習慣助健康!心理師教3步驟讓腦袋重新開機

個方式呈現,且想得越久在夢裡越清晰,睡醒後就像沒睡過一樣,因為腦袋在夜裡還是在工作,身體漸漸易形成慢性疲勞、容易生病。接著日久下來就有可能影響生理,也就是常聽到的自律神經失調,頭痛、頭暈、胃痛、胸悶、肥胖等各種症狀都可能出現。上述也容易成惡性循環。用腦過度反而不利處理事情?另外,腦袋不斷運轉下,也容易讓人太過聚焦、急著處理、完成某一件事情,使人忽略真正關鍵,或者出現思緒疲勞而找不到真正的解套方式。廣義上來說與「鑽牛角尖」相似,且大多數人不會認為自己正過度聚焦,但確實很多人正經歷著。舉例來說,一段關係中許多人......
03-30 14:00

確診後腦霧!專家揭必學6招:自救健忘、注意力不集中

E. Budson表示,新冠病毒可能以各種路徑對大腦造成傷害,部份與嚴重的感染發炎有關,如腦炎、中風、大腦缺氧等急性傷害。另外,新冠病毒也可能會對身體造成長期影響,如疲勞、疼痛、運動能力下降、頭痛、睡眠困難。Andrew E. Budson認為,就算只是慢性疲勞與疼痛等後遺症,都可能影響患者的記憶力與注意力。加上染疫會影響睡眠品質,即使從急性症狀中康復,仍會有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狀況。如何改善腦霧症狀?神經科學專家建議6招自救Andrew E. Budson提醒,如果康復後仍自覺有腦霧,第一件事應先至康復者照......
06-16 18:43

淺眠、失眠、夢多怎麼辦?醫教10招:培養儀式感助入睡

使腦部進行修復、消除生理疲勞等。因此若遲遲無法進入深度睡眠狀態,隔天也就容易顯得疲倦,日久形成慢性疲勞,漸漸影響腦部及身體健康,間接提升肥胖、代謝症候群、三高等慢性病、罹癌、失智症等各項疾病風險。相反的,若能每日保持充足且良好的睡眠,自然也有助健康、養生。。夢多、睡眠中斷有夠累?醫:真正問題恐怕不在作夢。作夢其實有助消除壓力?值得注意的是,關於作夢許多民眾會認為是睡眠不佳,但其實這是處於睡眠周期的最後狀態,也就是在深度睡眠之後,可說是更深度的睡眠,在作夢之後會再回到淺眠,再進入到下個循環。研究認為作夢這個睡......
04-17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