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乳癌病 的結果 │ 共找到 75

醫起看/阿伯乳頭一直硬!經檢查發現是「男性乳癌」

眾對乳癌的重視。然而乳癌並非僅女性專屬,男性也可能罹患,雖然男性乳癌病例佔乳癌總數僅1%,但多因發病少見而常被忽視,使得診斷延誤。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上分享病例,一名阿伯因為「乳頭一直硬起來」而求診,結果竟然是罹患「乳癌」,醫師進一步替大家統整出6個男性可能罹患乳癌的症狀。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提到自己遇到的阿伯病患,這名阿伯在發現乳頭異常硬起、顏色變紫黑且出現分泌物後才就醫,醫師經過檢查、問診後建議阿伯轉至乳房外科,家屬在聽見醫師建議後,甚至以為是醫師「講錯科名」,最終,在轉診後確定阿伯是罹患......
10-29 21:14

繳26年保費老客戶乳癌病逝保險公司一原因不理賠

繳26年保費老客戶乳癌病逝保險公司一原因不理賠 ... 繳26年保費老客戶乳癌病逝保險公司一原因不理賠。宏泰人壽自稱以「穩健、誠信、關懷」的理念,用心經營金融保險專業品牌,讓保戶在人生的每個重要時刻都能無後顧之憂,近年卻負面消息不斷,繼2021年的薰衣草保單之亂後,如今又傳出剋扣保戶的理賠金,老保戶在乳癌病逝後,宏泰竟瞎扯其「非因併發症」離世而不予理賠,讓家屬難以接受,如今已向保險評議中心提出申訴,希望能還家屬公道。宏泰創立於1994年,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目前掌門人是台灣地王三子林鴻南,2018年底推......
03-29 10:01

男性也會得乳癌!醫揭家族1情況機率比常人高三倍

加了1.3倍,攝護腺癌風險也增加了1.3倍,而罹患男性乳癌的風險更是增加了3倍。若是母親和姐妹都有乳癌病史,甲狀腺癌的風險更高達3.4倍,不過在其他癌症如食道癌、胃癌、大腸癌或肺癌等方面,則沒有明顯的差異。錢政弘強調,目前文獻已經證實,胰臟癌、攝護腺癌和乳癌都與BRCA1/2基因的異常有關,因此如果家庭中有女性患有乳癌,那麼男性成員可能也具有BRCA1/2基因的異常,進而增加患上上述三種癌症的風險。。此外,雖然甲狀腺癌尚未發現與BRCA1/2基因異常有直接關聯,但觀察到女性族群中乳癌和甲狀腺癌容易先後發生,......
12-11 20:46

台女乳癌較歐美早10歲早期治療存活率96%

癌較歐美早10歲早期治療存活率96%。台灣每36分鐘就新增一名乳癌病患,是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甚至比歐美年輕十歲,病友協會呼籲,乳房X光攝影檢查,免費篩檢的年齡應該往下放,讓年輕患者可以早期發現,一期乳癌經過治療,存活率都可以高達96%。俐落的摺出長頸鹿,可愛的貴賓狗也難不倒她,口罩下藏不住語瑄的開朗笑容,其實去年初,語瑄才被檢查出乳房原位癌。乳癌病友語瑄:「之前都是良性的「這次」應該是吧,可是後來又覺得好像有變大一點點,想說那還是去醫院再做一次檢查好了。」。台灣乳癌年輕化,一路走來謝......
11-02 09:00

名醫破解乳癌五大迷思示警1類人更容易罹癌

重要,但絕不意味著沒有家族史就不會患乳癌。江坤俊也提醒大家,雖然台灣乳癌的高發年齡是45到50歲,但近年來有年輕化趨勢。40歲以下的乳癌患者占所有乳癌病例的16%,也就是說六位乳癌患者中,就有一位年齡在40歲以下,因此年輕人當然也需要進行檢查;且癌症的形成需要時間M舉例來說,如果在45歲時做了乳房成像檢查,但乳癌可能在48或49歲時才形成,因此他建議每兩年進行一次乳房成像檢查,至於超聲波檢查,根據有無異常情況,如果發現腫瘤,就應該每3到6個月追蹤檢查。「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10-21 16:22

生日前一天!女星在家中離世享壽76歲

三人行,蘇珊索默斯,乳癌,病逝......
10-16 15:09

30歲女罹乳癌!4年後竟眼球凸出結果曝光

摘除眼球保命,後來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治療後獲改善。台灣癌症基金會關懷乳癌病友,今天在台中福華飯店舉辦「國際乳癌防治月」記者會,邀請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劉良智、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護理師陳玉芬等人介紹乳癌新分類「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及乳癌轉移眼睛的個案。。劉良智表示,1名女性在30歲時發現罹患乳癌第2期,於手術後辭職休養身體,4年後重返職場,乳癌細胞竟罕見轉移到眼窩,陸續出現視覺疊影、眼白冒水泡、眼球外凸、眼睛無法閉合、畏光與易流淚等症狀,多名......
10-06 16:04

王小芬「乳癌復發」爆輕生緊急獲救近況曝光

穩定。。EBC東森健康小教室-乳癌「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乳癌的高危險群為何?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餵過母奶初經早、停經晚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以上罹患乳癌之危險性相對較一般人稍高,不過仍有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因此,一般婦女還是要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如何預防乳癌?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定期篩檢乳癌如能早期發現,......
08-04 12:31

「最美潘金蓮」罹癌47歲近照曝光!網驚:是仙女

癌而失去寶貴性命。乳癌的高危險群以下罹患乳癌之危險性相對較一般人稍高,不過仍有大部分的乳癌是沒有危險因子的,因此,一般婦女還是要注意自己的乳房健康,不要輕忽乳癌的威脅。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一側乳房得過乳癌得過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餵過母奶初經早、停經晚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如何預防乳癌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少攝取高脂肪食物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定期篩檢......
05-13 15:20

危急不再是危機醫:口服標靶藥物延緩化療

者,多以化療來控制病情,現在有口服標靶藥物,搭配賀爾蒙治療新選擇,不僅提升乳癌病友的生活品質,也免於一發病就要面對化療的恐懼。藝人朱芯儀:「因為我有轉移到淋巴,所以我需要積極的做全身性的治療。」藝人朱芯儀去年罹患乳癌轉移淋巴,歷經化療、乳房切除手術,挺過18次藥物治療,抗癌成功。台北榮總外科部部主任曾令民:「一年國內大概乳癌好發大概1萬7千例,其實這麼多乳癌患者裡面,大概有70%是屬於賀爾蒙受體陽性,追蹤兩到三年的時候,大概約莫有10到15%裡面,還是會面臨復發轉移的問題。」賀爾蒙陽性轉移性乳癌患者,可能危......
02-23 10:15

36歲罹癌打亂生子計畫她搶時間做一事誕下健康女娃

下確診乳癌的年輕癌友約17.23%,佔比不低。而乳癌的治癒率高,因此對於年輕乳癌病友最困擾的,多為面臨正值有生育規劃安排時罹癌,往往要面對癌症治療與生育計畫的兩難。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示意圖非當事人Unsplash」39歲許小姐在結婚前就跟職場女性一樣以工作為重,32歲結婚,婚後並沒有特別避孕,原本希望能透過自然受孕方式來擁有「愛的結晶」,努力了三、四年肚皮始終沒有動靜,為了一圓當媽媽的夢想,跟先生討論也開始做不孕症治療。沒想到在36歲時,愛的結晶還沒來,卻先迎來了乳癌。。當確定是乳癌那一刻,她......
01-17 12:11

抗癌一年!朱芯儀嘆「過得好辛苦」不再拚存活率

建手術後,成功戰勝病魔,目前只需定期追蹤。不過她的姑姑去年9月乳癌病逝,臨終前交代朱芯儀「要好好活下去」,讓她相當不捨,今「2」日朱芯儀發文,透露2022年過得好辛苦,未來將不拚存活率,「想開心過每一天」。朱芯儀2日在社群網站上表示,回顧2022年花了很多時間對抗癌症,好辛苦的一年,目前還正在修護身體。朱芯儀把乳癌比喻成大考,現在完成階段性的任務,至於2023年的新挑戰,朱芯儀直言「我決定不拚5年或10年存活率,就是讓自己開心的活每一天。」。朱芯儀希望「我要跟老公去解鎖很多以前沒有去過的地方,還要嘗試自己更......
01-02 22:51

妳不孤單乳房重建助乳癌病友重拾自信人生

妳不孤單乳房重建助乳癌病友重拾自信人生 ... 妳不孤單乳房重建助乳癌病友重拾自信人生。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然而,醫療科技的進步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95%以上因此,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們除了自我檢查也要定期施做乳房攝影,及早發現與治療,不少女性在治療乳癌並切除乳房的過程中,會思考如何再塑美胸,期望......
12-23 10:20

40歲女背痛好不了竟是罹胰臟癌醫揭2症狀是警訊

:來不及了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臉書上分享一個不幸的故事,一名40多歲的家庭主婦,家族中有3位親人有乳癌病史,而她平時不菸不酒,近半年來開始卻出現背痛、肚子脹的症狀,因此去做了胃鏡和超音波檢查,但沒有發現異狀。。家庭主婦為解決肚子脹的問題,服用腸胃藥改善,怎料越吃越沒效,肚子還越來越脹,但回診抽血檢查卻沒有重大發現,只有血糖些微上升。相隔幾個月後,家庭主婦接受超音波,想不到結果讓林相宏「傻眼了」,發現她胰臟有一顆3公分的腫瘤,且肝臟裡還有很多顆轉移的腫瘤,「看起來已經是胰臟癌擴散了」。林相宏表示,......
12-04 18:39

大魔王「XBB」變異株跨年侵台?未打疫苗恐多5000重症

盡快打兩價疫苗「疫情態勢似乎一波比一波小,但無法預測未來還會有何種變異。雖然疫苗防止變異株感染的保護力明顯下降,但是對高風險族群而言,疫苗有明確的防重症及減少死亡率效果能打到身上的疫苗,就是最好的疫苗!」姜冠宇醫師分享,近期專責病房收治一位確診病例,本身有乳癌病史也曾接受放射性治療,還有糖尿病及心臟衰竭病史,但從未注射疫苗。確診住院後多日疑似發生間質性肺炎。另一位中年男性打過三劑疫苗,感染後仍出現嚴重肺炎及多重併發症,目前已採取安寧照護。顯示病毒即使已經走向弱化,侵襲高風險族群及長者造成的殺傷力仍不可小覷。......
12-01 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