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一的癌症,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婦女被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然而,醫療科技的進步只要早期發現治癒率可達95%以上~
因此,醫師提醒女性朋友們除了自我檢查也要定期施做乳房攝影,及早發現與治療,不少女性在治療乳癌並切除乳房的過程中,會思考如何再塑美胸,期望盡可能恢復往日生活樣貌。與此同時,許多患者也有不少疑惑,不知道該不該做?何時做較恰當?會不會因此提高癌症復發的風險?到底乳房重建該考慮的事有哪些呢?
乳房重建的好處
乳房重建後,胸部外觀會與切除前一樣或相似,有助於乳癌病友重建術後的自信,並更積極地接受後續治療,對於病友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有較正面的影響。新光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也分享自己多年幫助乳癌病友治療的經驗,她表示選擇乳房重建的患者相較於只接受切除的患者,在術後會更積極的自我檢查,也較願意持續至醫院回診,讓醫師觸診並主動想了解自身乳房狀況。
▼新光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
乳癌重建會不會導致癌症復發/追蹤困難
相信許多乳癌病友都會擔心因重建而復發或影響病情的追蹤,但鄭翠芬醫師要大家不用擔心,乳房重建是在乳腺都切除乾淨後執行,而且義乳的放置位置也在胸大肌後方,與乳癌發生位置不同,不太會遮蔽乳癌的復發病灶。現行的研究也顯示乳房重建患者與未重建患者再復發的比例並無顯著差異。
▼乳癌病友透過乳房重建重拾自信。
如何決定要「延遲性重建」還是「立即性重建」
當病友決定要進行乳房重建時,也會開始思考應該在切除乳房時「立即性重建」,還是在術後隔些時日進行「延遲性重建」?鄭翠芬醫師說明,其實這部分需要經過專業醫師協助評估,依據患者腫瘤的大小、皮膚厚度、胸大肌的大小、有無淋巴轉移,以及接下來是否接受放射治療來判斷。若是腫瘤不大,無淋巴轉移等,就建議「立即性重建」,將切除與重建一次完成,減少手術的次數。反之,對於年紀較長,或是沒有運動習慣以致胸大肌較小的患者,以及後續要進行放射治療的女性,選擇「延遲性重建」為佳。鄭醫師的一位年輕病患在確診乳癌時,腫瘤頗大,原以為切除後此生再也無法如當初一樣堅挺豐滿,恐慌不已,沒想到醫師評估個案病情能夠施行一次性重建(立即性重建),還可以挑選到與自己另一邊胸部相匹配的義乳,恢復原來的生活樣貌,於是她積極配合化療、開刀,至今也都欣然接受每一次的治療,從原先的絕望轉為希望,也提升了自己心理的健康。
應選用乳房植入物還是自體組織進行重建
兩種重建方式都行之有年,使用自體組織(皮瓣)移植,能最接近乳房原本的樣子,通常是使用腹部的皮瓣移植,但手術時間長,疤痕及恢復期也較長。經驗豐富的鄭翠芬醫師認為會建議患者選擇符合相關法規的乳房植入物,市面上有不同材質分別為光滑面、粗糙面以及奈米絲綢面跟內建晶片式的乳房植入物,方便追蹤治療過程,提供患者更信賴與更安全的乳房植入物選擇,能同時兼顧兩邊胸型的美觀、對稱性和大小,手術操作過程也相對容易與安全,大部分只要一次就能重建完成,建議選擇重建的患者都能與醫師術前充分溝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重建方式才是最正確的。一名乳癌病友Ellen(化名)分享,自己今年7月接受Motiva乳癌病友重建計畫的幫助進行乳房切除手術,因身上沒有多餘脂肪可以進行移植,又擔心莢膜攣縮或安全上的疑慮,故在醫師建議下選擇用安全性好且形狀都較柔軟的奈米絲綢面植入物。傷口僅2.5-3公分左右,低痛感、恢復快,術後至今已5個月,並無左右不均的問題,胸型看起來也很自然,使自己重拾信心並很快恢復正常生活。
▼乳癌重建患者慎選植入物材質,降低再次手術風險。
鼓勵乳癌病友們,一起迎向美好第二人生
乳癌病友小金(化名)回憶道,當得知自己罹患乳癌且可能要切除全部乳房時,既恐懼又無法接受自己年紀輕輕就得如此,且因身處低收入家庭,並無預算可進行重建。好在護理師分享「Motiva乳癌病友重建計畫」,讓小金重生,她現在認為其實乳癌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發現了而不去治療,乳房切除重建也沒有以往想像中那麼恐怖,自己重建完,外觀看起來就像以前一樣,所以定期檢查很重要,再配合醫生的步驟,一定可以很快痊癒戰勝病魔!
鄭翠芬醫師呼籲,乳癌並非不治之症,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治療,保持鎮定,尋求專業醫師診療。千萬別只在網路上查閱資料就自己嚇自己,要相信醫師、診療師的專業判斷。
女性朋友們平日可以在洗澡時自我檢查、觸診,摸到有硬塊或覺得不適,應盡早就醫,避免耽誤黃金治療期。若醫師判斷需切除,也不要覺得人生就此無望,現代醫學的進步,乳房重建術的出現,使每個女性都值得擁有自信亮麗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