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有擴大趨勢,昨(27)天晚間衛福部也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王必勝表示目前討論偏向是「毒素」導致,而外界推測的「米酵菌酸」,專家也都認為可能性滿大的。
★延伸閱讀★ 吃粿仔條心驚驚?冷藏保存 醫示警「炒飯症候群」
針對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27號晚上首次召開跨部會專家會議,參加成員包括食藥署、疾管署人員,以及感染科權威醫師,法務部法醫研究所代表等6位毒物學方面專家。在會議上主要交換臨床訊息、食物疫調等資訊,指出這次中毒因素目前聚焦在粿條或河粉,可能是微生物本質汙染或毒素。
衛生福利部次長王必勝:「現在看起來,專家大家的想法是比較偏向毒素,這個毒素的部分,那是什麼樣的毒素,大家也討論很多,我們先前所知道的米酵菌酸,米酵菌酸這個部分,大家都認為其實這個是可能性滿大的。」
★延伸閱讀★ 楊男吃完炒粿條腹瀉逾30次 嚴重「酸中毒」奪命
後續也會檢驗到現場稽查帶回的35種食材,王必勝也表示檢驗時程保守估計2周,希望可以更快研判米酵菌酸,中毒可能性高,不過仍未排除人為下毒等各種可能性。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