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連。」大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節日,日常養生重點為「不傷陽氣」、「不損陰津」,主要以早睡晚起、多喝水為原則;此外,睡前泡腳、按摩穴位可祛寒助眠,增加免疫力。飲食方面,其實不只黑色食物可以補腎,推薦「紅白補腎粥」平補肝腎。
冬季是保健養生重要時期,「不傷陽氣」亦即順應「冬藏」原則,早睡晚起,早睡可以養人體的陽氣;很多人習慣早晨出去運動,但在此時節,建議日出後再外出行動,甚至可以適度晒太陽,讓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等疾病患者,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記得戴上口罩、帽子及圍巾,並且注意足部保暖。
「不損陰津」,因冬季為相對乾燥時期,隨著水氣減少,人體內的陰液也會容易不足,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如果攝取水分不夠,易造成血液太過濃稠,若再加上血管彈性功能下降,則易誘發心腦血管梗塞等問題。
所以,要盡可能增加飲水量,不要等口乾再喝水。每天入睡前與起床後,都要喝幾口溫水。大寒時節,切忌運動過量、出汗太多,避免陽氣隨汗液而出,受到損傷,以微微出汗最好。
翰鳴堂中醫診所院長賴睿昕建議,睡前「泡腳」、按摩「穴位」可祛寒助眠,增加免疫力。腎經起於腳底,腳有無數的神經末梢,與大腦緊密相連,所以「足部保暖」至關重要。
腎虛患者可以睡前泡腳20分鐘、按摩「湧泉穴」(位於腳掌底前半凹陷處,即從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睡覺時並穿上襪子保暖,來達到「養腎固精」作用。
命門腎火為生命之源,可以用按摩方式來暖腎助陽。容易怕冷的人可以把雙手搓熱,每天花10分鐘按摩、熱敷腰部「命門穴」(位於脊椎上,第2腰椎下方,前方對應肚臍)及「腎俞穴」(命門旁開一寸半,約兩指幅寬)。
飲食方面,其實不只黑色食物可以補腎,白色食物也有補腎效果,例如山藥、芡實、白果等都是很好的補腎食材,而紅色的補腎食材則以「紅棗」與「枸杞」為主。此外,適量飲用紅葡萄酒,也有助於補腎。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1年當中有2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氣,分別是冬至後的「三九天」和夏至後的「三伏天」。所謂「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天是天氣最寒冷的時候。
此時節,由於天氣變化,人體抵抗寒邪能力下降,使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關節痛等虛寒性疾病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所以此時運用三九貼增強人體陽氣,提升抗寒能力,能起到治療與保健的作用,與三伏貼配合,效果更加明顯。
三九是一年當中最寒冷的時節,此時人體陰氣旺盛,陽氣潛藏,因此更需要辛溫散寒、祛痰逐飲的藥物,在特定穴位進行敷貼,使溫熱藥材經由皮膚吸收,透過穴位經絡直達病所,可以有效預防過敏性疾病的發作及提振身體陽氣。
中醫以肉桂、乾薑、艾葉、麻黃、白芥子等10種材料做成中藥,在背部特定穴位敷貼,皮膚吸收後,經由經絡氣血直達病處,可驅散寒邪,預防過敏性疾病。
材料
山藥1根(約300克)、芡實40克、大米100克、枸杞5克(先泡軟)、大棗5顆(剪碎)。
作法
山藥可以平補肝腎,而芡實、大米可以調理脾胃,脾胃吸收好,營養物質才會轉換成提供我們腎氣所需要的精微物質;而枸杞、紅棗也有補精血、益肝腎的作用,每週服用1次可以讓我們面色紅潤、精力充沛,減輕疲勞感。
(本文獲人間福報授權轉載,原文為:大寒不傷陽氣 樂活養生喜迎春)
【往下看更多】
有食譜》立冬補冬吃什麼?今年暖冬中醫教你「3道藥膳」改這樣補才對
有食譜》吃素冬令進補怎麼吃?中醫揭「蔬食進補」4招素補湯抗寒
有食譜》春天養生首重養肝,2道藥膳食補「保養陽氣」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一年中這天最冷!2024大寒「養生攻略」一次看:睡前1招抗寒保暖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