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火車站南下月台間隙超過40公分,乘客上下車只能用跳的,但為什麼會這樣設計呢?其實台鐵當時為了減緩列車行駛的坡度,把月台拉彎拉長,卻衍生出間隙過大,旅客安全成了隱憂。
列車進站停靠月台,好幾名乘客下車不是用走的,反而是用跳的,全是因為月台間隙太寬了。牡丹火車站南下第一月台,第一到第八節車廂,間隙大小至少40公分,如果重心不穩,很有可能失足跌倒,因為月台彎曲,高度也不是跟區間車平行。
民眾:「我是這樣跳過去啊,因為那個間隔滿大的,規格不一樣就產生這樣的問題。」
實際回到牡丹火車站,這裡其實是全台灣相對比較彎曲的月台,當初設計是呈現120度就是為了降緩火車行駛的坡度,沒想到卻產生間隙問題。
透過空拍畫面看的更清楚,整個火車軌道就像是微笑線,因為S型鐵軌特殊,不只是鐵道迷的最愛,列車頭尾相望的設計,不少廣告、偶像劇都會來這裡取景,北上第六節車廂月台間隙也有10公分,其實彎曲的火車站還不只這裡。
汐科火車站也同樣被點名月台間隙大,其實臺鐵因為車種繁多,車廂底板高度跟車廂寬度不一,再受到沿線車站地形限制,就會出現這樣的情形。目前也只能在旅客上下乘車處標示警語,多多廣播提醒間隙問題。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