睽違11年,台灣終於在年初開放進口福島五縣市食品,民眾也很擔憂會不會因此產生食安疑慮。今(18日)直擊原能會核能研究所食品實驗室,要來看看政府如何把關這些從國外進口的食品。
日本福島五縣市食品解禁,但是要在流入市面之前,必須要經過逐批嚴密的檢測,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位於原能會的核能研究所的食品實驗室,所有從日本進口的食品,通通都要在這裡檢測,目的就是要讓國人食安做到滴水不漏。
原能會核研所助理研究員李綉偉:「從基隆港取樣來的樣品,然後它上面會有樣品的代號,跟樣品的品名。」
每一項樣品都會經過三個關卡,這回要檢驗的是國人最愛吃的零食之一「日本蛋酥小饅頭」,第一關是樣品接收,研究員會先在外包裝上掃描,確認數值沒有超標,外包裝通過檢驗後,第二關就要來到樣品前處理,經過拍照檢驗、拆封,內容物絞碎秤重,就要送到第三關,也是最關鍵的樣品計測,將打碎的日本蛋酥小饅頭,放入純鍺偵檢器,有沒有放射物質一目瞭然。
原能會核研所助理研究員李綉偉:「開始蒐集它的數據,標示它那個位置是銫-137,所以如果那個位置有輻射的話,像這樣顯示,像圖譜這樣顯示出來。」
攤開歷年檢測數量和微量輻射統計,111年至今,總共有5樣測出微量輻射,冬菇、乾香菇和濃縮藍莓果汁都有,但是非常微量都低於標準每公斤100貝克。
原能會核研所博士袁明程:「我們每個月平均來講,大概1200件左右,大概是這個量,所以每天大概是100來件左右。」
目前全台有7家實驗室,每年最多可驗七萬件,將數據一一呈現在衛福部官網,希望透過食品檢測國家隊,為國人健康把關。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