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功能千萬不能全依賴!光今年截至7月底,國道追撞緩撞車事故超過60件,平均下來三天兩頭就一撞,而且四成以上車輛配有駕駛輔助系統,交通部將請車安中心要求各車廠提供駕駛輔助資料,並於月底前找業者討論,要揪出自駕系統的有關缺失。
國道內側施工,緩撞車幾乎是靜止狀態,黑色休旅車開啟自駕功能,但煞停系統卻沒啟動,車頭撞到擠壓變形,統計今年截至7月底,類似事故超過六十件,當中超過四成配有駕駛輔助系統,電動車上路,警示聲響起,怎麼回事,就是因為系統偵測到前方車輛移動中,但交通部發現風險存在很多都是道路中的靜止物。
電動車駕駛吳孟哲:「與前車距離會抓得很近,自動煞停警示才會開始嗶。」
電動車偵測路邊三角椎,就連黃色防撞桿,螢幕也都以三角椎形態顯示,交通部將請車安中心要求各車廠提供相關資料,這個月就會找業者開會討論,包括駕駛輔助系統相關的缺漏和缺失。
東森記者陳稚暉:「現在這一個場景除了三角椎,還有紐澤西護欄 ,我們等一下就直接上路測試,在螢幕上這一些東西會顯現出什麼圖示。」
電動車駕駛吳孟哲:「紐澤西護欄沒有偵測到。」
有三角椎、有紐澤西護欄,電動車持續往前,螢幕卻只顯示三角椎,那A阿內,道路上的靜止物,電動車竟判讀當「空氣」。
電動車駕駛吳孟哲:「自動駕駛我覺得是很方便,但基本上我覺得,還是要注意路況,就是我覺得系統還是有改進的空間。」
自動駕駛想要安全,車主只能當作輔助用。
電動車駕駛吳孟哲:「不要太依賴,絕對要注意路況。」
東森記者陳稚暉:「靜止的物體,不一定能夠偵測得到,那如果是會動的呢,像是火車,系統能夠看得出什麼東西嗎,我們實際來觀察。」
成功嶺平交道,警示音叮叮噹噹,但螢幕顯示卻是一片空。
電動車駕駛王士愷:「火車偵測不到。」
終於,火車行經於此,但卻出現怪異現象。
記者vs.電動車駕駛 王士愷:「平交道顯示空的,啊,一輛公車啊,變巴士。」
電動車駕駛王士愷:「靜止物不會很精準去判斷,偵測系統會導致就是誤判。」
全球電動車品牌不斷增加,光是靜止物體感應,同款車也有不同結果,若駕駛輔助系統辨識車輛資料庫不全,系統無從判讀 ,國道撞車噩夢重臨。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