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鐵「人臉辨識」爆侵害隱私?法界曝2關鍵

聽新聞

交通部鐵道局斥資2588萬元完成「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工程」,有11種偵測條件可透過人工智慧分析,其中包含只要遭警方所列之通緝犯或黑名單人士出沒在車站,將即時通知站務員,不過「警務用安全特殊名單」一項也引發不少爭議,包含適法性、人權和個資隱私等。


據《聯合新聞網》報導,鐵道局在先是豐原車站試辦人臉辨識,在8月測試期間甚至曾逮捕一名偷竊通緝犯,考量未來將此系統擴到各站。新系統結合監視系統及IoT互聯網設備和技術,有11種偵測條件可透過人工智慧分析,包含警務用安全特殊名單、跨越月台區警示線、電扶梯向上逆向行進、遺留物偵測級戰區人流統計等,在特殊情形下會發出警示。


▼台鐵豐原車站最先試用智慧監視系統。(圖/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網站)

車站西側廣場景觀

 

「跨越月台區警示線」是指,若有民眾超過一米的候車線,便會直接透過播音提醒;「遺留物偵測」是,在月台上偵測到物品在30分鐘內未取走,就會發出警示;「站區人流統計」則是,若車站人流超過一定數量時,站方將加派人員或進行隔離。不僅如此,若有人或動物異常入侵鐵軌,也會發警報通知。


該系統目前仍在豐原站測試,預計在11月22日驗收。若將來要在台鐵241個車站全數裝設,開銷恐逾50億元。鐵道局也說,後續加裝將視各車站情況而定。


不過智慧監控系統其中一項「警務用安全特殊名單」,引發外界熱議。鐵道局指出,該名單是指鐵路警察局系統友通緝犯等黑名單的相片和影像。只要名單上的對象現身車站時,便會透過手機通知站務人員,如8月1日一名竊賊在豐原車站行竊,根據鐵路警察提供的黑名單後,當月7日便透過人臉辨識成功逮賊。


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秘書長邱伊翎主張,民眾在公共場所應享有「匿名性」的權利,若公權力管控每一位進入車站的旅客,認為政府必須告知民眾設置維安設備的比例原則和必要性,以及人臉辨識在何種範圍下會被應用。

 

律師林俊宏認為,在公共場所走動無隱私問題,不過監視器拍攝民眾「單純走動」和蒐集民眾「行蹤、位置和停留時間」兩者完全不同。鐵道局若未經人民同意任意蒐集行蹤,民眾對於資料將如何被運用也不得而知,若加上其他個人資料,將可拼湊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明顯侵害隱私。


曾任檢察官的律師郝中興則表示,台灣與歐美國家民情不同,不會過度排斥監視系統,火車站監控系統取景畫面為公共場所,若是出於維護公眾安全利益,加裝監控系統屬正當,並未涉及侵害隱私權和個資,適法性無疑慮,不過仍要看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郝中興也說,資料蒐集縱使合法,後續司法警察如何盤查、臨檢或搜身,仍要符合警察職權行使法等規範,例如不能因為有人在車站停留超過50分鐘就「合理懷疑」該人行為異常。


▼台鐵豐原站智慧型影像監控系統架構。(圖/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網站)

 

一名檢察官也說,若以法益權衡而言,為保障公共利益,在隱私權的保障上應有退讓,若鐵道局無對外公開民眾個資,僅是出於提醒和警示站務員,對於隱私權侵害較小。


律師廖芳萱也指出,隱私權與個資是否遭侵害,需考量2種條件,是否符合管理目的、是否符合比例原則,鐵道局裝設智慧監視系統,應保證無不當蒐集、洩漏個資,否則將恐侵害隱私權及個資。

 

對此,台鐵表示,該系統目前仍由鐵道局建置測試中,但基於各界對於人臉辨識功能及適法性仍有疑慮,台鐵將不使用該項功能,並已協調鐵道局及鐵警局取消其中人臉辨識功能及安全特殊名單(警務用),以確保民眾隱私權不受侵害。

 

(封面圖/翻攝自交通部鐵道局網站)

鐵道局 人臉辨識 人工智慧 通緝犯 隱私權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