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起看/一家五口全罹糖尿病 醫見飲食習慣示警:吃出來的病

聽新聞
糖尿病的發生往往與飲食密切相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糖尿病的發生往往與飲食密切相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罹患糖尿病初期是沒有症狀的,多數人往往等到出現多吃、多喝、多尿或體重減輕的症狀時,才驚覺自己有糖尿病,已錯失早期改善甚至逆轉糖尿病的機會。根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值介於100-125mg/dL)盛行率約25%,也就是每4人就有1人處於糖尿病發生的高風險中,家醫科兼減重專科醫師楊智雯提醒,糖尿病的發生往往與飲食密切相關,是「吃出來的病」。

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和肥胖的風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楊智雯在其臉書粉絲專頁「楊智雯醫師|陪你健康享瘦每一天」指出,台灣60歲以上的民眾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罹病機率高達20%。她也分享自己經手的案例,有一家五口全部確診糖尿病,罹病率竟達100%,經詢問發現,這家人每日三餐以炒飯、炒麵為主,且習慣大量使用辣椒醬和醬油調味,導致糖分和鈉攝取過量。

楊智雯進一步解釋,該家庭每餐加入辣椒醬後,一人能吃下3碗飯,攝取的糖分相當於10份,並導致血糖迅速飆升至400-500 mg/dl。由於飲食單一且缺乏蛋白質和纖維,血糖波動大,飢餓感反覆出現,造成血糖持續攀升,加上醬料中的高鈉成分,增加脫水風險,可能引發糖尿病的致命併發症。

台灣60歲以上的民眾中,每5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楊智雯表示,高碳水化合物飲食會引發胰島素阻抗,進而導致代謝症候群,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尿酸和肥胖的風險。她提醒,糖尿病有兩種類型,第1型為自體免疫疾病,第2型則與家族遺傳高度相關,因此一家多人患糖尿病的情況並不罕見,但這並不意味著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一定會罹患此病。楊智雯強調,透過正確飲食與生活習慣調整,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糖尿病。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下降,若再加上不良飲食及缺乏運動,更易導致胰島素阻抗,進而引發糖尿病。

楊智雯列出幾個引起胰島素阻抗的原因,包括高碳水化合物飲食、異位脂肪堆積、壓力和睡眠不足。她建議從三方面著手改善,包括調整飲食,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增加高纖維食物及健康脂肪;增加運動量,運動能提升胰島素敏感性,尤其是重量訓練和有氧運動;調節壓力及充足睡眠,有效管理壓力並改善睡眠品質,有助於維持胰島素的正常功能。此外,若需要使用藥物來降低胰島素阻抗,應由醫師評估並開立處方。她提醒民眾,及早發現並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有助於預防糖尿病及相關併發症的發生。

糖尿病 健康 家醫科 飲食 炒飯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館長健身房遭惡意砸毀! 陳之漢抵現場受訪

館長健身房遭惡意砸毀! 陳之漢抵現場受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