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相/三姊妹陪伴癌末母 居家安寧共享天倫

聽新聞

根據統計,台灣的「不健康餘命」來到8.5年,也就是失能重病的情況長達8年以上,才能進入最後的善終之路,現在醫界也大力推動「居家安寧」,與其痛苦地插管延續生命,減輕病痛、有尊嚴的走完一生,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已故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得了絕症,而必須要綁在床上插管子的病人,這些就引起我要解除這些人的痛苦。」

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以安樂死終結生命,有人認為並不適當,但我們還有其他選擇嗎?其實有的,根據統計,全台有數十萬名病患臥床插管,其中還有部分無法動彈甚至毫無意識,國人不健康餘命已經飆升至8.5年,無效的「過度醫療」讓人不得善終,也大大損耗醫療資源。

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原來的治療已經出現了瓶頸,甚至繼續治療,就是一個負面而傷害的一個情況,所以在這個時候呢,我們跟家屬討論停止原來的治療,轉而照顧他身體心理社會性的關懷照顧,反而是一個正向、積極的治療。」

強調「安寧」不等於放棄治療,長期致力於緩和醫療的蔡兆勳醫師,這天帶我們來到居家安寧病患的家中訪視。蔡兆勳醫師vs.二女兒:「你眼睛方便打開一下嗎?」

雖然行動無法自主,但得知醫療團隊到訪,臥床中的吳良子女士用微弱的肢體語言透露出喜悅之情。

溫馨明亮小客廳充滿笑聲,蔡醫師團隊十個月以來,每週到府關懷讓家屬備感安心,護理師例行性檢查時,三名女兒圍繞一旁幫忙細心按摩護理師:「幫她的水腫按摩,看她能不能消一點水腫。」

在熟悉的環境中陪伴母親的日常,是加護病房內難以享有的天倫之樂。26年次的吳良子一年多前診斷出大腸癌末期,讓家人們不得不面臨抉擇。小女兒:「看到他們(其他病人)在插那個管子在抽痰方式啊等等,然後他抽蓄等等的狀況,因為我有跟他們(家屬)聊,所以我看到那個狀況,我就決定當下還是回來自己照顧會比較好。」

二女兒:「我們一定會有掙扎會掙扎,跟心裡會揪多多少少還是會」,女兒們深思熟慮後,決定選擇安寧之路,但起初並非一路順遂。

大姊:「她一進去(療養院)的第一天晚上就開始嘶吼,熬到隔天了,然後我媽媽就說,欸你是不是我的女兒,然後我們心裡在想,對啊我們是不是他的女兒,怎麼把它放在那邊。」

三姊妹由媽媽一手帶大,一家人齊心,為了給予最好的照顧將她帶回家,二女兒辭去工作和小妹日夜輪班,大姊則提供經濟支援。二女兒:「經濟然後家裡人的磨合,但是我覺得這些除了這些,真正的原因我覺得是,大家要照顧這個病人的恐慌,很多人要接手照顧病人,其實都是不知道怎麼辦,無知是最恐懼的。」

像這樣子的居家安寧比例逐年提升,106年在宅安寧人數僅有11%,到了111年來到16%,而住院安寧則是逐年下降,但多年來推行之路面臨層層難關。」

北市聯醫整合醫學科醫師姜冠宇:「有些疾病末期或脆弱的病人,她可能已經在安寧收案,她還是有很多急性的醫療需求,這些病人都是很脆弱的病人,你可能這樣一直送醫療單位的話,兩個禮拜就來一次醫院怎麼受得了,但是一定要送到安寧病房來嗎?,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居家單位做成。」

家中醫院往返,往往造成病人、家屬疲憊不堪,因此安寧醫療與社區接軌也是未來趨勢。台大醫院緩和醫療科主任蔡兆勳:「當這個基層醫療院所的醫療人員,對於這個病人是比較生疏的比較陌生的話,他們會有擔心我開了這個藥會不會造成問題,因為對病人不熟悉病人也不容易到診所去,所以為什麼我們會希望訓練基層醫療的醫師,能夠就近協助這些病人。」

除了就近照顧,管制藥物的開立給予以及末期病患照護,都是社區醫療機構未來推進方向。在人口老化列車急駛下,醫療危機近在眼前,政府配套政策還得加速進行。

(封面示意圖/東森新聞)

善終 居家安寧 尊嚴 聚焦真相 減輕痛苦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