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家人生命來到最後,不得已用呼吸器、鼻胃管維持生命時,你是否會選擇氣切?《優活健康網》特摘心臟內科醫師洪惠風所撰此文,分享「媽媽那時該氣切嗎?」的診間故事,事實上醫師的職責是體諒家屬的心情、支持家屬的決定,在無人幫忙時站出來,讓家屬不抱憾的繼續下去。
電梯裡遇到病人的兒子,說他媽媽過世了,擁擠的電梯中我也不方便問詳情,只是胸口一突,一顆心掛著,早上看診也久久無法專心。心臟科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病人,80幾歲、90幾歲甚至於100多歲都很常見,其中許多從中年一路追蹤到耄耋,關係不再單單是醫病,更像是3個月見一次面的老朋友。預約時間老病人沒出現時,有時是忘了,有時是有事,有時卻會接到家屬報訊說病人已經功德圓滿,有的是肺炎,有的是意外,有的是癌症,有的是心臟病復發,也有的是睡夢中不明原因的就這麼離開了。
人總有百年,國人的預估壽命在2022年時是79.84歲,當到了85歲後,平均餘命剩下6、7年,換句話說,理智上告訴我,這些年長的病人剩下的時日並不多,總會逐漸凋零,但情感上,每少了一個病人,尤其是這些看了多年的老朋友時,總像是失去了什麼,心情總是起伏。
再見到病人的兒子時,已經是預約的回診時間,他們一家三口長期在我這邊追蹤,3個月前我有幫3個人預約掛號,這次媽媽的名字還在,人卻沒有出現,兒子眼眶有些泛紅:
「我們當時應該要讓媽媽做氣切嗎?」兒子這麼問,我有些難過,嘆了口氣,沒回答,默默的把媽媽這次住院的病歷打開。
「醫師當時怎麼說?」
「醫師說不氣切,大概沒機會,要是氣切,有很大的機會會變成植物人。」
她80幾歲,多種慢性病纏身,有一天沒一天的過日子,巴金森氏症讓行動也不是很方便,需要人幫忙,平常沒有使用任何抗血栓的藥物,血壓控制的還不錯。
病歷記錄著這次跌倒撞到後腦,顱內出血開了刀,昏迷指數卻始終沒有明顯進步,住在神經外科的加護病房,沒有自己的呼吸,靠著呼吸器跟鼻胃管維持著生命。因為氣管內插管長期置放容易產生各式各樣的問題,加護病房的醫師建議考慮氣切。我看完病歷,轉身面對提問的兒子跟在一旁的父親,他們看起來都是充滿不捨,好像都有些自責,有些悔恨。
「你們信什麼宗教?」印象中他們家庭信仰蠻傳統的,所以我這樣問。
「就一般台灣的信仰啊。」
「你們相信輪迴嗎?」
「信的。」我整理一下思緒。
「如果相信輪迴轉世,現在應該是替她高興的時候。」
「??」
「輪迴轉世,這一世就像是電動遊戲,這場結束了,Game Over,就滿血復活,重新啟動,在下一局中重新開始,身體全都是新的,新的皮囊,新的設備,跑跳自如⋯」兒子看著我,沒說什麼。」
「如果氣切後,成了植物人,讓她困在這裡,無法進行下一段的旅程,豈不是害了她嗎?」父親點了點頭。
「唯一遺憾的,是在那場新的遊戲中,沒有我們的存在,我們還停在這場遊戲裡,留下來的,是我們對她的不捨,對她的思念。」
家屬似乎有些認同,離開門診時,表情跟剛剛不大一樣,好像放下了什麼。如果病人的宗教是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呢?也許牧師、神父、阿訇這些智者,會是更好的支持體系,若是篤信佛教道教,也許大師上人、道長天師們的睿智,更能幫助家屬。
醫師的職責,是體諒家屬的心情,支持家屬的決定,在無人幫忙時站出來,讓家屬能不抱憾的繼續下去。醫療這一行,可是短期之內無法被AI取代的。
(本文獲洪惠風授權轉載,原文為:媽媽那時該氣切嗎?)
【往下看更多】
斷食善終合法嗎?我能選擇自己怎麼死嗎?條件一文全看懂
拔掉鼻胃管就是餓死病人?過來人揭「斷食善終」真相:絕不是餓死
氣切後能說話嗎?喉嚨開洞還會癒合嗎?帶你看氣切「3QA」破迷思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8旬老母親靠「呼吸器續命」仍不治⋯兒悔恨問「1句話」醫暖心回覆
●以上言論由《優活健康網》授權轉載,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封面示意圖/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