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間多尿恐是心臟衰竭前兆 醫教一秒分辨法

聽新聞

歌手黃大煒8月時因心臟衰竭、呼吸困難緊急送醫,出院後他回想病程,發現自己心臟衰竭前,曾有下肢水腫的症狀,並發現原來這種狀況,就代表著心臟影響到腎臟也出現了問題。

▼黃大煒曾有下肢水腫的狀況。(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黃大煒曾有下肢水腫的狀況。(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耕莘醫院泌尿科醫師歸家豪於節目上指出,下肢水腫就是「心腎症狀群」的一個現象,長久下去,心跟腎都會壞掉。人體無時無刻都有五分之一的血流會到腎臟裡面,而血流則要靠心臟打進腎臟,若腎臟壞掉了,沒有辦法處理過多的血液,就會導致人體水分增加,輕則導致下肢水腫,重則導致心臟過度充血、心臟積水,長久下來就會導致心臟擴張、肥大的問題,最終發生心臟衰竭,屬於腎臟先出問題,隨後影響到心臟的狀況。

人體的腎功能退化後會導致血容量增加,心臟變得無力,血壓也會升高,又再度增加了腎臟的負擔,接下來便會形成「心腎症候群」的惡性循環,人體的腎臟與心臟都會出現問題,美國腎臟病的雜誌也指出,有心衰竭與中風等病史的人,發生腎衰竭的機率比一般人多10倍,急性心衰竭有3成合併慢性腎病變。

歸家豪補充,泌尿道感染則不會導致心臟衰竭,因為泌尿系統是獨立的,只要細菌停留在泌尿系統,就不會造成全身性系統的影響,不過,若泌尿道感染已發展成急性腎盂腎炎的話,就會對腎臟有影響,若長期反覆發生,一定會對腎臟功能造成損傷。

▼歸家豪補充,泌尿道感染不會造成心臟衰竭。(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歸家豪補充,泌尿道感染不會造成心臟衰竭。(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家醫科醫師王健宇則說明,腎衰竭、心衰竭與心腎症候群基本上比較後期,要在嚴重到住院的病人上才會看到,而臨床的初期時,會先看到很多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因為三高的慢性病一定會牽連到心臟跟腎臟,洗腎的人群中更有40%是糖尿病患者,所以建議民眾,若要保護心臟跟腎臟,可以先從慢性病著手。

關於夜尿是否能觀察身體健康的狀況,王健宇透露,若晚上起來一泡尿超過250c.c.,就表示睡覺前水喝太多,應讓自己別在睡前喝太多水,而人一天要尿6到8次,若每次尿都有到250c.c.,就表示民眾那天水喝得很規律,泌尿系統會很正常。

歸家豪補充,夜尿分為「夜間多尿」跟「夜間頻尿」,後者的話只需要注意別喝太多水或檢查是否為攝護腺問題即可,若為前者的話,則是夜間尿量超過全天的三分之一,每次都尿到500、600c.c,這種狀況發生時,代表人體的水份根本排不出去,「這時候就是心臟衰竭的警訊」。

▼歸家豪指出,若發生夜間多尿的狀況,就是心臟衰竭的警訊。(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歸家豪指出,若發生夜間多尿的狀況,就是心臟衰竭的警訊。(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中醫師黃獻銘透露,除了心腎症狀群外,有些民眾會發生心跟腎出現矛盾的狀況,他舉例,當一個人有腎虛、腎寒、頻尿與尿不乾淨等症狀,卻又同時出現口破、失眠、煩躁與火氣很大的狀況,可稱為「心腎不交」。遇到這種案例時,中醫很常用「交泰丸」來處理,成分為肉桂1克、黃連3克,用熱水沖即可服用,記得別泡太久,否則苦味會跑出來。

對於交泰丸的功效,黃獻銘解釋,黃連可以降心火,肉桂能溫暖腎,讓心腎別再互相矛盾,成功交會,而民眾也可以請專業中醫師幫忙做處方,讓藥不會那麼苦。

《EBC東森健康小教室》

如何保護腎臟?

衛福部指出,一旦罹患慢性腎臟病後,將來就可能需要洗腎,而慢性腎臟病也會增加罹患心臟病的機率,15歲以上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合併患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臟疾病的比率,分別是36.6%、32.3%、17.3%及12.9%,比一般民眾罹患高血壓(15.0%)、高血脂(15.6%)、糖尿病(5.8%)、心臟疾病(4.6%)的比率高出2到3倍。

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指出,慢性腎臟病和飲食習慣相關,若長期讓自身的飲食不均衡、習慣吃重口味與酗酒等,就可能導致肥胖、糖尿病與高血壓等疾病,而這些疾病都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建議民眾應均衡飲食、維持良好健康習慣、不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並且定期檢測腎功能,以此降低罹患腎臟病的風險。

(封面圖/翻攝自pexels)

尿 心臟外科 衰竭 EBC東森健康小教室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