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廁所是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但大家有關心過自己的尿液顏色嗎?醫生就特別提醒大家,其實尿液的顏色會反映身體主人的健康問題,不論是太深或是太淺都是個警訊。
▼不少人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上廁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翰醫堂中醫診所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平常上廁所時的小便顏色其實也反映了大家的身體健康,一般正常的尿液因為含有尿素,所以呈現「茶黃色且無沉澱物」,而淡黃色則可能為虛寒體質,且身體循環消化差;深黃色的話,代表腎臟水分不足,排毒功能受影響;米白色且含沉澱物,可能發炎感染;蛋白尿的話,尿液會起泡且久久不散,這可能是代表尿毒過高;而尿出紅色的液體,則代表可能有結石或感染,「如果有出現其他的顏色,一定要盡快和醫生確認」。
事實上,每個人一天所需要攝取的水分並不一樣,一般成人的喝水公式是: 體重 x 30~40cc/天,此外,喝水的時機也相當重要,要避免真的口渴時才喝水,因為這表示身體處於缺水的狀態;至於喝水頻率也是一大關鍵,不是一口氣卯起來喝1公升以上的水,而是應該平均分散在生活當中,「隨時都可以喝到水,每次喝多少就看你自己,覺得不渴了就停止,也就是『渴了就喝』。」
▼不同的尿液顏色也會反映不同的身體狀況。(圖/翻攝自翰醫堂中醫診所臉書)
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日應飲用6至8杯240c.c.的水,國小學童每日則應至少飲用1500c.c.的水,分次小口慢慢喝,並隨著當日安排的活動行程、環境而適度調整,也提醒民眾若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如患有疾病建議諮詢醫師喝水量。國民健康署說明,正常情況之下尿液多呈現透明狀,顏色由淡黃色到黃褐色,尿液的顏色會隨著食物、藥物、維生素以及疾病的影響而有所不同,民眾也可透過尿液顏色來觀察身體狀況。
▼民眾若處於高溫環境時,要多補充水分。(示意圖/Pixabay)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