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傳出央行、金管會聯手打炒房,不少中小型建商迫於時間壓力和營建成本大漲必須增貸,但銀行受法規限制無法增貸,急著向公股銀行求救的情況。對此業者坦言,由於政策來的太臨時,現在全台都有這現象,更喊話政府大者恆大真的好嗎?
★房價高高掛,你的功課做足了嗎?追蹤【EBC地產王】,免走冤枉路
去年12月份,央行端出第4波信用管制,將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其中更有1成是動工款。今年1月份,更明定建商須於購地後18個月內必須動工興建,造成不少建商迫於時間壓力趕著開工。然而,2月份金管會為了打壓投機炒作,將購地貸款風險權數大幅提高至200%,意即銀行新承作貸款時的成本將大幅增加。
在上述金管會與央行的組合拳打出後,不少中小型建商不僅有著開工的時間壓力,又碰上原物料上漲、缺工缺料的問題,但商業銀行受到銀行法72-2條規定「放款不得超過3成」限制,逼得須去找公股銀行求救。
▼央行、金管會聯手打炒房,不少小建商迫於資金壓力轉向公股銀求救。(圖/Unsplash)
高雄代銷協會理事長謝哲耀指坦言,這樣的情況早在央行端出禁令後就遍地開花,不少中小型建商土地買好後,卡到成本上漲「原本預估8萬元,現在變成15萬」臨時需要銀行資金支持,卻因為成數問題和放款總額限制,不得不轉向公股增貸。
謝哲耀直言央行禁令來的實在太快,導致中小型建商壓力備增,這次聯手組合拳打出,只會造成建商大者恆大,市場差異化逐漸降低,直言「房價根本就會被操縱在特定人手裡」,對市場要有好處,應該是要百花齊放,不少大型建商,一開始也是從小建商發展的。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去年土建融成數降低後,不少中小建商早已產生非常大的挑戰,在貸款限制下自備款壓力也提升,若是發生無法如期交屋狀況,確實不少銀行也準備抽銀根。他認為這種情況下轉求救公股銀行也不一定會接收,會依據整體的付款、銷售狀況、營運安全性評估,若是跟原定的建築計劃沒有過大落差,公股銀行應該還是滿歡迎的。
黃舒衛提醒,雖然有些公股銀行先前表示今年土建融將0成長或是停接新案,但如果A案的舊有額度還完,B案應該可以再進來,就算真的不能做,還有信託、不動產開發信託等其餘做法,不至於完全不承作。但他認為,若是建商產品、區位比較特殊,銷售風險較大,像鎖定投資客進場或低總價操作案件,可能公股行庫就會拒絕承作。
▼黃舒衛直言中小建商求救,公股銀也不會全盤接收。(圖/Unsplash)
(封面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