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關鍵字|東森新聞:新聞在哪 東森就在哪裡

搜尋 下呼吸道 的結果 │ 共找到 70

26歲女一天喝「6杯珍奶」胸部慘流惡臭綠膿

專科醫師宋晏仁就曾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指出,國人的十大死因裡,「癌症、心臟相關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下呼吸道慢性疾病、腎臟相關疾病、肝臟相關疾病」追根究底都和肥胖脫不了關係。同時建議大家,若是想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也得多多留意自己的飲食、運動習慣,不要讓BMI指數飆到太誇張的數字。。......
08-13 23:48

新竹秘境小錦屏野溪溫泉意外桃園男戲水溺斃

刻拿出救命器材與死神搶命。消防人員:「先推來這裡,先推來這裡,呼吸道,我再確認一下呼吸道。」。從溪流岸邊一路到救護車上,這過程不只消防人員還有男子的朋友們,大家合力抬出男子,只是整路的搶命過程,最後結果仍回天乏術,這名40歲黃姓男子來自桃園,7號上午11點半左右,跟平時業餘的籃球隊友10多人,一起到小錦屏野溪溫泉烤肉戲水,黃姓男子疑似不慎踩空,掉進深水區溺水,盡管同行友人跳入搶救,還是發生憾事。新竹小錦屏野溪溫泉秘境被稱為是新竹最高級的野溪溫泉,一路上有很多巨石,想進到溫泉區得先爬石頭溯溪而過,耗費體力。YouTuber探......
07-08 14:57

夏天狂吹冷氣沒定期清潔小心!「空調流感」4大疾病

中國附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施亮均:「上呼吸道就是所謂的鼻腔喉嚨這一部分,這些「過敏原」進來以後,就會出現流鼻水、打噴嚏、鼻塞、全身、疲倦,那如果是影響到下呼吸道,可能會誘發我們氣喘、咳嗽,甚至會誘發肺炎。」除了黴菌,還可能出現腸道感染菌群,像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腹瀉和嘔吐。中國附醫耳鼻喉科主治醫師施亮均:「皮膚的話,可能會覺得搔癢、紅腫,引起一些異位性皮膚炎。」曾有民眾分享皮膚長期搔癢、紅疹等症狀,後來發現跟冷氣長期未清,吹出過敏原導致,冷氣一但發霉就會有異味,狀況輕微的會有潮濕味、嚴重的會出現酸臭......
07-05 16:24

病毒高峰期!不是新冠和流感她燒4天崩潰:非常毒

童感染科林本一醫師細說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是2001年由荷蘭學者所發現的新型感染人類呼吸道的病毒,臨床上表現類似呼吸道融合病毒,會導致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的感染,並會在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和對慢性疾病患者造成嚴重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其中咳嗽、鼻塞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但尚無商業化檢驗方法上市,治療上以支持性療法為主,無特殊抗病毒藥物或免疫球蛋白可使用。 Post by yunmanliuView on Threads......
07-03 20:19

最新「癌王」出爐!奪命時間加速「9分鐘奪1命」

亡率為每10萬人口880.7人,下降1.5%。。112年10大死因分別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癌症及心臟疾病持續居前2名,COVID-19從第3位退至第6位,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恢復至疫情前排名。衛福部統計處科長呂淑君說明,112年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5萬4181人,占總死亡人數75%,與111年相比死亡人數以肺炎增加16.6%、COVID-19減少38.9%最顯著。若就年齡別觀察,1......
06-17 23:28

張學友感染的「RSV」是什麼?會比流感病毒更嚴重嗎?醫:「1族群」後遺症恐長達10年

狀,持續大約2-5天後自行消失;流感病毒則除了感冒症狀外,有較多的全身痠痛與腸胃症狀,潛伏期相比其他兩者較短。兒童、免疫系統較弱者和老年人,容易因hMPV感染而出現併發症。感染hMPV的兒童以5歲或5歲以下者居多,少數受感染兒童「5-16%」會發展為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流感若無及時治療,則可能誘發嚴重併發症如心包膜炎、中耳炎、腦炎,病毒或細菌性肺炎等。美國肺臟協會指出,RSV症狀與hMPV類似,潛伏期時間差異亦不大,但前者更容易好發於於2歲以下幼童、甚至1歲以下嬰兒。另外,早產兒、有先天心肺疾病之孩童若感染......
06-17 17:09

張學友染RSV侵下呼吸道「失聲」醫:完全康復要1個月

張學友染RSV侵下呼吸道「失聲」醫:完全康復要1個月 ... 張學友染RSV侵下呼吸道「失聲」醫:完全康復要1個月。張學友自曝來台後感染RSV「呼吸道融合病毒」,導致他無法正常發聲,必須取消這週3場演唱會,但其實下週還有3場。不少歌迷就擔心是否仍如期舉行?對此醫師就透露,其實62歲的他屬於高危險群,病毒侵襲下呼吸道後,真正痊癒可能需要一個月。一週前為了台灣歌迷,特別在演唱會安可時選唱經典中文歌「曲情書」。寵粉的張學友才唱到第3場,就突然遭病毒攻擊,導致3場演場會被迫取消。。回顧上週演唱會,當時歌神還能輕鬆飆......
06-08 14:11

最近好多人生病!醫揭3大病毒:記得先快篩

PV病毒」?根據衛福部疾管署刊載資料、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指出,「hMPV病毒」又稱「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會導致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的感染,並會對嬰幼兒、免疫功能低下及慢性疾病患者,造成較嚴重的感染,甚至呼吸衰竭,咳嗽及鼻塞是最常見的臨床症狀,且所有年紀的人均可以反覆感染,但症狀通常輕微。......
05-19 14:54

口罩令正式解除!民眾進醫院佩戴率仍高戶外多脫掉

類間質肺炎病毒」,開始在社區大肆流行,症狀往往和感冒差不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整合醫學照護科醫師姜冠宇:「「人類間質肺炎病毒」跟新冠流感一樣,它是會跑到下呼吸道去的,不過一般而言,它是會比較呈現支氣管肺炎等狀況,是比較沒有疫苗做預防,靠的就是公共衛生習慣。」這些呼吸道感染,輕則2到3天可以緩解,但要是高風險族群,很可能一週都較難痊癒,因此民眾還是檢視一下身體健康狀況來判斷,罩不罩自己最知道。......
05-19 13:05

醫師示警五大短命因素! 「孤單」竟增26%死亡風險

27則為「肥胖」,台灣成年人口肥胖盛行率高達22.5%,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有肥胖症。肥胖是多種疾病的根源,但很多民眾沒有認知到肥胖是一種慢性疾病。長期以來國人十大死因中,高達8項都和肥胖有關,包括包括癌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洪醫師提醒,據美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擁有8種良好習慣的人,平均壽命較長,包括積極鍛鍊身體、沒有鴉片類藥物成癮、不吸菸、控制壓力、良好飲食、不酗酒、保持良好的睡眠、擁有積極社交關係,擁有這8項習慣的人......
04-17 08:23

聚焦真相/新冠捲土重來恐春節前夕大爆發

夕造成大流行,醫界預估確診者和死亡率都將增加。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科醫師姜冠宇:「流感新冠,這些我們不斷呼籲,牠從人類歷史來看,牠會侵蝕到下呼吸道,支氣管肺泡,造成嚴重肺炎,可能窒息造成生命危險。」不只新冠,流感同樣是奪命殺手,它的病毒基因變化多端,多數流感患者都是因爲感染併發症,導致器官衰竭死亡,2023年10月到12月23日流感死亡個案已經攀升到32例。這名老先生只打過流感疫苗,但醫師告訴他還要追加肺炎鏈球菌疫苗才能降低重症風險,因為臨床試驗證明人體一旦染上流感病毒,肺泡裡的巨噬菌就會減少,而巨噬細菌是免......
02-03 06:00

「黴漿菌」恐掀大流行!慎防合併感染醫教4招防範

嚨癢等呼吸道症狀,以及倦怠、無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狀,另也會發燒、頭痛、頭暈等。視嚴重程度也可能侵犯到下呼吸道形成「白肺」、肺部纖維化、也可能血氧濃度下降,不過這些情況非常少見。醫:風險族群特別小心「合併感染」黃柏堯主任指出,黴漿菌肺炎雖然重症、死亡率非常低,但視個人免疫力還是有發生的可能性。最需要擔心的是合併感染,新冠病毒、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等其實都還在,並沒有消失,若同時感染黴漿菌及上述各病菌,免疫力不足的情況下風險自然會上升,也會出現相關病症。因此各免疫缺乏的族群都需要留意,例如年長者、心肺疾病者、......
11-30 15:11

深聞一口臭襪子...女子慘病90天咳到眼睛爆血

人腳癢的主因就是感染真菌,有香港腳的人穿過的襪子和鞋子滋生的真菌更多。如果去聞附著真菌的襪子,真菌可能會因此進入口腔、鼻腔而進入下呼吸道如肺部,若當時免疫功能低下,就有可能造成真菌性肺炎。秦海東提醒,改善香港腳還是要從日常注意做起,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每天都要更換襪子,香港腳真菌喜歡在陰暗潮濕處,換洗的襪子在陽光的曝曬下消毒這樣才好。」另外,專家也指出,除了穿過的襪子,也盡量不要聞霉味重的物品,或去充滿真菌的環境,譬如陰暗潮濕的地下室,「地下室其實空氣中就有很多病原體,建議大家減少接觸,如果一定要去,也建......
10-19 08:50

兒童急診塞爆!醫示警秋冬1病毒:每天在極限邊緣奮鬥

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黃立民指出,近期兒科病患中有7成屬於呼吸道疾病,另外有3成屬於腸胃炎,然而呼吸道疾病個案中,有三分之一屬於RSV,病況多數屬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發生肺炎比例也較高。黃立民提醒,為防範感染病毒,應要回到最基本,該施打的疫苗要打,如果常規疫苗因為疫情漏掉,務必要補回來。今年秋冬流感、新冠疫苗也應接種,防範多重感染,另外更要注意個人衛生習慣,盡量戴上口罩。「封面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09-28 17:28

校園成病毒溫床!台大醫曝「2原因」:促RSV孩童遽增

期兒科病患中有7成屬於呼吸道疾病,另外有3成屬於腸胃炎,然而呼吸道疾病個案中,有三分之一屬於RSV,病況多數屬於嚴重下呼吸道感染,發生肺炎比例也較高。。臺大醫院為了釐清為何近期兒童病患較為嚴重,出現肺炎比例較高,因此進一步進行病毒基因定序,發現有近9成感染毒性較強的新病毒株ON1,以及免疫負債與多重感染等2因素。ON1在近10年出現,屬於新的病毒,曾經在台灣流行過,但是較少見,且流行規模不大。但是它已在2023年成為主要感染,加上過去23年防疫造成的免疫負債,還有各種病毒流行造成多重感染。黃立民提醒家長,為......
09-27 2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