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用手機時,是否曾經想過其中的電池是誰在生產呢?(圖/端傳媒)
有人笑話說,目前限制一個人出行距離的,不再是公共交通的線路,而變成了手機電池的剩餘電量。
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行動裝置不斷推陳出新的此刻,全球鋰電池銷售量也同時飆漲。但是在非洲,約有11萬至15萬的採礦者,為了世界對續電量的渴求而賣命,其中更有不少兒童。他們的血與汗伴隨鈷礦的冶煉、加工,製成鋰電池,塞在手機後殼中,成為全球數十億使用者不曾察覺的苦痛。
根據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與非政府組織非洲資源觀察(African Resources Watch)共同進行的
研究,世界鈷礦產量最高的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以下簡稱剛果),仍有將近20%的鈷礦是藉由南部地區的人力開採。成人及兒童採礦工人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掙每日一、兩塊美金的微薄收入。他們不僅身處非常高的健康風險中,同時也成為被暴力恐嚇及敲詐的對象。
對此,國際特赦組織指出,失責的跨國企業及剛果政府脫不了關係。
礦場中的賣命人生
幽暗又不通風的地下坑道裏,成年採礦者拿着鑿子、錘子及其他手持工具挖採鈷礦。深達數十米的坑道中,他們自顧不暇地將鈷石裝滿袋子,並得時時注意礦坑的狀態。地面上已經廢棄的採礦區內,兒童礦工則在被開採過的「尾礦」中找尋含鈷的礦石,再到附近的河流加以淘洗、揀選,最後背着整袋過重的礦石,向中間商換取當日收入。
▼一名兒童在剛果的鈷礦場開採鈷礦。(圖/端傳媒)
這是剛果南部地區手工採礦者的每日生活,他們多數在已不允許人工採礦的礦區工作,與那些由跨國公司經營、規模大上許多的工業化採礦方式並存,提供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鈷原料。
為了解剛果手工採礦者的工作環境,研究人員走訪了剛果南部5個人工開採礦區,並採訪了90名正在或曾經在礦場工作的採礦者,其中包括17名童工。研究發現,雖然採礦者長時間暴露在含鈷的粉塵中,可能導致呼吸道受損、接觸性皮膚炎,甚至致命性肺病,卻沒有穿戴任何如手套、工作服或面罩等最基本的防護裝備。
「有些採礦者被活埋在礦井中,但屍體無法被尋回,就這麼死去然後被遺忘。」
於剛果南部採礦中心科盧韋齊市開設法律諮詢中心的修女 Nathalie Kangaj
此外,部分採礦者在極深、難以救援的礦井工作,卻往往沒有任何支撐物,並且通風不良。雖然官方並未提供任何相關死亡記錄,在媒體上曝光的失事案例也極少,但採礦者們表示,礦井塌陷的事故其實時常發生。
健康與經濟皆受脅迫的童工
在受訪的17名童工中,一名男童進入礦井工作時僅有7歲,身上的重擔遠高過他們的年紀所能負荷。報告指出,搬運裝滿礦石的袋子是每個採礦童工無法避免的工作,但這些袋子重達20至40公斤,可能造成即時的傷害,或長期下來導致關節及骨骼變形、肌肉損傷等。並且,與成人一樣,這些童工也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礦場每天工時往往高達12個小時,但僅能賺1至2美元。在上學的兒童,週末假期及放學前後仍須到礦場報到;更別提因學費過高負擔不起,或是必須輟學承擔家計的兒童,則全年待在礦場中。有時早上進礦坑再出來,頭上已是第二天的太陽,許多兒童也常因為沒有錢,常整天不進食。
除了健康問題外,童工們更得面臨被威脅及剝削的處境。為了到鈷礦密度較高的區域尋找礦石,他們必須偷偷潛入有保安駐守的政府特許礦區。童工們表示,保安常常毆打、虐待他們。然而,童工因為自知理虧,通常不敢報警,也認為警察並不會重視。
此外,童工大多獨立工作,每日將採集所得裝袋,再交由中間商依重量估價。在權力及資源不對等的情況下,还要忍受中間商惡意壓低價格。而拿到微薄的酬勞後,還得在成年採礦者及保安的暴力脅迫下,交出不少的保護費。
一天結束後,口袋幾乎所剩無幾。缺錢時,兒童們只好向中間商借錢,再落入受制於人的惡性循環中。
「有時如果我們什麼也找不到,就去中間商那借錢,然後第二天就得為他工作。中間商第二天就會少秤:『不對,不是10公斤,是8公斤。』」
14歲童工梅西
剛果政府:監督不周、相互勾結
間接迫使兒童在非法礦區受欺侮的也包括剛果的法律。2002年剛果政府公布新採礦法,規定手工採礦活動只能在特許的手工礦區進行,並將許多手工採礦者趕出跨國公司的工業化礦區。然而,剛果官員也坦承,少數手工特許礦區並不足以承載所有手工採礦者,導致許多手工採礦者必須在未經允許或不受監控的礦區工作,有時還得潛入工業化採礦公司的土地。
此外,報告也指控,政府不僅漠視非法採礦者的惡劣勞動條件,更巧立名目、從中獲利。據採礦者指控及研究者親身經歷,採礦者必須向身穿國家制服或宣稱由政府派來的官員繳交各種非法的「稅」,以換取在非特許礦區的工作權,其他還有運輸礦物稅及解決衝突的費用等。
除此之外,国际特赦組織更指出,剛果法律上有許多缺失:如未在《採礦法》中列明與勞工權利有關的內容,包括適當的安全及勞動標準;同時政府派出的勞動監察員,因負責的範圍過大、薪酬過低,也缺乏適當監督與執行標準的能力。
諷刺的是,剛果卻是多項國際公約的締約國。這些公約要求該國保護勞動者人權,包括《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兒童權利公約》、《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際勞工組織《禁止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國際勞工組織《最低年齡公約》和《非洲人權和人民權利憲章》。
冶煉方應負起關鍵監控角色
除了政府失責外,研究也指出鈷供應鏈中的冶煉企業也忽視其自身在人權議題上的社會責任。
據研究者追蹤,中間商向手工採礦者收購鈷礦後,會轉賣給他們形容「大得像美國」的「剛果東方國際礦業公司」進行加工,最後再運至位於中國浙江的母公司「浙江華友鈷業股份有限公司」。報告指出,至2014年為止的過去3年,剛果東方礦業為華友鈷業提供了40%的鈷原料;而華友鈷業則是世界最大的鈷產品製造商之一。
研究者指出,作為冶煉方,剛果東方礦業和華友鈷業在供應鏈上游的關鍵位置,應當有一套監管供應鏈的系統,了解其採購的鈷礦如何被開採、處理、運輸和交易,並確認過程中是否有任何侵犯人權的行為。此外,也應就其盡責管理工作請第三方進行審計,並公布審計結果。
但國際特赦組織和非洲資源觀察組織從華友鈷業的回覆中得出結論,認為該公司未有採取上述關鍵步驟。
下游究責:跨國企業對於供應鏈毫不知悉
報告也指出,這些鈷礦的下游客戶,包括鋰電池供應商及其合作的電子產品跨國企業,應該要能追蹤其供應商至冶煉方的生產過程。若這些侵犯人權事件的確發生於自家產品的供應鏈中,下游企業不只要停止與這些貿易商交易,禁止購買剛果的礦產,而必須主動針對這些受害者採取補救措施。
然而,在國際特赦組織根據電池供應商顧客名單聯繫的16間跨國企業中,包括微軟、蘋果及三星等知名科技公司,僅有1家企業承認與其有關連,6家企業表示他們正在調查中,更有2家否認是用來自剛果的鈷礦。重要的是,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提供具體細節,明確說明其產品中的鈷礦來源。
雖然多數公司在面對指控時,都強調該公司要求供應商尊重人權、不能容忍僱用童工,但卻也沒有明確說明他們的調查與稽核措施。部分公司如微軟及三星甚至表示,要追蹤鈷礦來源是非常困難甚或是「不可能的任務」。
對此,國際特赦組織指出,這顯現出透明化生產過程的重要性。若沒有法律規範企業必須調查並公布其產品的原料礦產及供應商資訊,這些企業就會繼續在他們漠視或不知情的情況下,藉由侵犯人權來獲取利益。
「這些跨國公司說他們對童工採取零容忍措施,但如果這些公司不調查他們的供應商,這些承諾只是空頭支票,他們的宣稱則完全不可信。」
國際特赦組織商業與人權研究員 Mark Dummett
報告結論呼籲,跨國公司總部所在的國家(例如中國、美國、南韓)應要求公司在鈷供應鏈的管理工作方面提高透明性。然而目前僅有聯合國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針對跨國企業供應鏈管理中的人權問題,提出自主性準則。
美國的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 Act)則未將鈷列入錫、鉭、鎢和黃金等規定核查的清單中。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在鈷的使用量日益提高的此刻,應該要為鈷及其他從那些違反人權風險程度較高的地區開採的礦物,設定同樣的法規。
另一個能推動企業旅行社會責任的力量,則是消費者。研究員 Mark Dummett 認為,任何一個有手機的使用者,在了解鈷礦的開採過程後,應該都會對自己的手機竟然必須讓幼童承受高工時、高負重的狀況而感到震驚。他表示,是時候讓這些大品牌公司為原料供應鏈負起責任,畢竟「全球總獲益高達1250億美元的這些公司,實在沒道理說他們無法追蹤他們的產品裏的關鍵礦物原料究竟從哪來」,Dummett 說。
文章來源:
端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