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與去年一樣,今年的中國全國「兩會」會期減半,代表團開放日與很多記者會活動也被削減。
但對於很多中國民眾來說,可以津津樂道的話題仍然不減,比如5000多名中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每年需要從全國各地帶到北京的提案和建議。
讓我們看看今年有哪些吸引眼球的代表建言。
今年「兩會」提案中最受關注的話題莫過於一名政協委員建議,取消在中國的大學入學考試高考中考英語,並且取消英語在中學和小學的主科地位。
來自九三學社的許進表示,現在中國英語教學課時約佔學生總課時的10%,而英語只對不到10%的大學畢業生有用,他認為「成果應用率低」。
中國目前的義務教育規定小學從三年級開始教授英語,但很多發達地區從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在中學考試中,英語和數學及語文一樣,佔比較大,被稱為「主科」。
在中國東部的發達地區,一些對孩子有殷切期望的家長從幼兒園開始就讓孩子學習英語。由於一些中小學將錄取與英語水平掛鉤,去年10月,瘋狂的家長們甚至導致了劍橋英語等級考試報名網站癱瘓。
許進認為,智能翻譯的技術在不斷成熟,應當將中小學更多的時間留給音樂、體育和美術等課程。「學校應該用充足的時間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他對中國媒體說。
許進的建議迅速在社交媒體引發關注,但據中國媒體報道,大部分網友對此表示不贊同。批評該提議的網友反駁道:「不強制學英語以後怎麼搞研究啊,除非中文成為地球通用語言,還是想想怎麼解決教學資源不公吧。」
代孕是否符合倫理、是否需要合法化等話題在中國一直是一項曠日持久的辯論。今年「兩會」上,一些提案再次將該議題推到風口浪尖。
來自廣東的律師朱列玉建議,目前中國對代孕行為採取一律禁止的態度,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認為,代孕行為如沒有侵犯他人的權利,並獲得委託與被委託雙方自由意志的認可,不宜一禁了之。
他表示,應嚴格區分合法代孕和非法代孕,有條件地允許合法代孕,並依法打擊非法代孕行為。
朱列玉的建議也在中國互聯網上引發廣泛討論。大量網友對此表示反對,認為這將加重對女性的「剝削」,把女性的子宮「當做商品」。
同為人大代表的作家蔣勝男則提出了打擊代孕的措施。她呼籲對非法代孕的組織者進行刑事懲罰。她認為,代孕的商業化產業鏈有嚴重危害,不能因為有需求,就放棄對犯罪行為的懲治。
在中國,民眾對代孕的接受度普遍不高。官方報紙《人民日報》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的調查顯示,在7000多名受訪者中,有超過8成的人不支持代孕。一些中國人轉而前往美國、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尋求代孕。
今年1月,中國知名女演員鄭爽被爆出在美國尋求代孕生下兩個孩子,但在與男友分手後又拋棄了孩子,她隨後受到猛烈抨擊並被封殺。去年12月,熱門綜藝《演員請就位》播出了講述代孕的短片《寶貝兒》,節目播出後旋即成為眾矢之的。很多人批評該片在「宣傳代孕」。
中國東部知名院校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提出的《注重性別差異化教育的建議》也引發了爭議。
據中國媒體報道,這名校長認為,不少中國男孩做事畏縮,個性喜靜怕動,缺乏冒險、勇敢和探索精神。他認為這與傳統「男子氣概」相悖。
他提出,應進行有區別的性別教育,並根據學生性別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例如引導男生更多地參加足球、橄欖球、擊劍等對抗性較強的運動,而女生更多地參加體操、跳繩、瑜伽等柔韌性運動。
熊思東認為,通過這些措施,可以讓「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更像女孩」。
在社交媒體上,很多網友對他的看法表示不贊同,認為這強化了「性別刻板印象」,還有網友表示,這份提議「本身便是對女性的不尊重」。
「喜靜怕動不是缺點,膽小無主張、自信心不足這些對女生來說也不是優點,為什麼刻板印象如此之重……」一名網友評論道。
近年來,中國當局一直為如何讓下一代男性看上去更強壯而憂心忡忡。今年1月,中國教育部表示,為了防止中國男性青少年變得「女性化」,將改革學校的體育教育,更多注重學生「陽剛之氣」培養。
很多民眾長期以來也對熒幕上的「小鮮肉「藝人感到不滿。他們認為,流行綜藝節目和電影中五官精緻、眉清目秀的男性偶像正讓下一代男性「變娘」。
來自法律界的人大代表黎霞的一份有關家庭暴力案件審判的提議受到了廣泛歡迎。
她建議在涉及家暴案件的審理中,大幅提高家暴者對被施暴者的損害賠償標凖。同時,在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對家暴者可少分或不分財產。
她對媒體說,自己研究了相關的判決書後發現,家暴案件受害人想要舉證證明家暴非常困難,因此家暴者被判承擔的賠償也非常低,普遍僅在10,000元人民幣(1532美元)左右。
和世界的很多其他國家一樣,中國的家暴問題也尤為突出。此前中國婦聯的數據顯示,中國2.7億個家庭中,有30%已婚婦女曾遭受家暴。
但很多女性在遭遇家暴後離婚往往面臨難題。2020年8月,河南省商丘市的一名24歲的女子被丈夫狠狠毆打後,從窗戶跳下逃生,導致雙下肢截癱。但當這名女士試圖和丈夫離婚,並向法院提供了這一事件的閉路電視錄像作為證據後,法院拒絶批准離婚,並要求雙方調解處理。
一些地方已嘗試做出一些改變。浙江省義烏市在去年引入婚前查詢伴侶家暴史的制度。婚戀對象只需要提供正式身份證、結婚伴侶的身份證資料,即可查詢。
今年兩會上,還有人大代表提出應設立婚姻「輔導期」,通過給年輕人上課,讓夫妻「持證上崗」。她認為,這能夠促使「婚後過得更加幸福」,並降低離婚率。
還有一些代表和委員更關注結婚問題。政協委員魯曉明對中國媒體說,他建議修改《民法典》規定,將目前中國男女的法定結婚年齡改為「不得早於18周歲」。
而目前中國法律規定,最低結婚年齡為男性22周歲,女性20周歲。
這名政協委員認為,一般情況下,女子14歲、男子16歲左右就基本發育成熟。過晚的結婚年齡使生理發育成熟的青年人需要經歷6年以上的婚姻等待期,造成人為禁慾。
他表示,這導致了「非婚同居等婚外性行為泛濫,影響婚姻的嚴肅性,對結婚登記等我國婚姻制度構成衝擊」。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將18歲作為法定結婚年齡。在美國,除了法定結婚年齡為21歲的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和19歲的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其他州的法定結婚年齡都為18歲。在英格蘭和威爾士,這一標凖為18歲,蘇格蘭為16歲。
希望降低法定結婚年齡的背後,是很多中國專家對新生兒越來越少的擔憂。今年2月,公安部的一份報告透露,去年出生並已經到公安機關進行戶籍登記的新生兒共1003.5萬,這一數字比前年大幅下降了近15%。
在醫療方面,來自廣州的人大代表李小琴建議將抑鬱症納入中國醫療保險的範圍。
她表示,2019年中國抑鬱症發病率達到2.1%,並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全國範圍內抑鬱症患者超9500萬,成為心理健康的「重災區」。然而,抑鬱症的「干預治療可及性不足」。
因此,她建議加強抑鬱症防治工作,鼓勵公立機構和公司在職工體檢項目中增加抑鬱症篩查項目,並在學校中推進篩查,將抑鬱症及心理諮詢納入醫保門診慢性病病種。
李小琴的提議受到很多網友的支持,有網友表示「抑鬱症是慢性病所以常被忽視」,但它的風險實際已經很大,還有人認為,也應反思為何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對企業過度加班的現象進行懲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