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CCTV)
今日(2月20日)中國和印度按計劃進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與此同時,中印邊境上兩國軍隊完成現階段脫離接觸的計劃。
此前一天,中國《解放軍報》等官方媒體首次公布,在去年6月中印邊境衝突中陣亡的4名軍人,形容其中三名中國士兵陳紅軍、陳祥榕、肖思遠「毫不畏懼、英勇戰鬥,直至壯烈犧牲」,另一名士兵王焯冉則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為救助戰友犧牲」。此外還有一位軍官祁發寶重傷。
中國軍方授予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追授陳紅軍「衛國戍邊英雄」榮譽稱號,給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追記一等功。相關報道在中文互聯網引起大量討論和追思。
當時,印度方面公布至少20名印度士兵死亡。加勒萬河谷的這場衝突是兩國45年來雙方最嚴重的邊界衝突。中印雙方彼此指責是對方打破現狀,使事態升級。
經過多輪軍長級會談後,雙方逐步開始在一些衝突地區脫離接觸。
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周五(2月19日)介紹,當前雙方正通過外交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推進脫離接觸進程。同時表示,「中印兩國關係恢復健康穩定發展,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期盼,也符合兩國人民的利益」。
印度一方暫無官方回應。
去年6月的衝突發生後,印度公布死亡士兵超過20人,但中國沒有立即公布數字。
據中方所言,當時未公布死亡數字,是為了保持克制,推動局勢降溫緩和。
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表示,去年6月印軍非法越線、率先挑釁、暴力攻擊中方前出交涉人員,蓄意製造了加勒萬河谷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責任完全在印方。衝突發生後,中方為維護兩國兩軍關係大局,推動局勢降溫緩和,保持了高度克制,體現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氣度擔當。
而之所以現在公布數字,任國強稱,是因為印度一方「多次渲染炒作有關傷亡事件,歪曲事實真相,誤導國際輿論」,公布事實真相,有利於人們了解事實經緯和是非曲直,同時表達對戍邊官兵的敬意。
值得一提的是,中文社交媒體上,大量網民向上述中國軍人表達敬意。一位有240萬粉絲的微博用戶「辣筆小球」則潑冷水稱,「最大的官——團長活下來了,看來這個團長個性是『飛將+脫兔+神機+血路+強運』。在此基礎上,『外軍潰不成軍、抱頭逃竄』。反正,我們贏了。」
他被多個官媒賬號點名批評,其帳戶很快被微博封號,當天南京市公安局就表示已對上述賬號持有者仇某某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刑事拘留。
從去年激烈對峙,到目前脫離接觸。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白宮易主後,中印關係也發生微妙的變化。
印度海軍退休將領巴斯卡爾(C. Uday Bhaskar)認為,中國也在觀望拜登新政。如果拜登對中國的政策和特朗普政府一樣強硬,如果中國認為來自美國的威脅很大,那麼中國就不可能希望開闢新戰線同印度擴大對抗。
根據1月12日美國公布的關於印太戰略的解密文件,美國把印度作為抗衡中國影響力的主要盟友。文件提到,美國要幫助印度崛起遏制中國,以及要「印度保持在邊界對付中國挑釁的能力」。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方面指責美國試圖破壞地區和平穩定,製造麻煩,但同時也表示希望美國摒棄冷戰的零和思維,在亞太地區同中國合作互利。
觀察中印問題的專家們指出,近年來中印兩國都在邊境地區及相關的更大區域範圍內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兩國競爭的一個焦點,致使兩國邊界對峙事件不斷上演。
2019年4月俄羅斯的中印關係專家稱,印度計劃在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等地建設18條鐵路和橋樑,以保障更快速度運送軍隊和火炮。這些交通設施將保證印軍一年四季都可部署軍力在與中國交界的洞朗地區。2017年,中印兩軍在該地區發生對峙,險些釀成武裝衝突。
隨著新冠病毒疫情繼續蔓延,雙方更警惕對方在邊境的軍事動作。印度媒體稱,印度鐵路因為新冠疫情停運後,印度軍方還安排了特別軍事列車,將滯留在各地訓練機構中的官兵送回北部與東部邊境地區,加強防備。
自從1962年中印戰爭之後,中國和印度一直是在南亞和東亞的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與印度的「對頭」巴基斯坦發展了密切商業和軍事關係,並且努力擴大對尼泊爾和孟加拉的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棉花進口國之一,中國也是印度棉花的最大買家。去年2月新冠疫情肆虐中國之時,中國方面抱怨印度突然宣佈停止對中國棉花出口,並大幅提高中國商品進口關稅。
中國和印度邊境爭議始終是兩國關係的「雷區」。中印兩國擁有共同邊界大約2000公里,有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三個部分。
其中,東段爭議主要是中方認可的傳統習慣分界線與中方不承認的、由英帝國統治印度時期所劃「麥克馬洪線」之爭。這一爭議領土面積為9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半台灣島陸地面積,基本由印度佔領。
中段主要為錫金地區,中方認為爭議領土約2100平方公里,目前全部為印度佔領控制。兩年前的洞朗對峙就發生在這裏。
西段則是中國目前控制的阿克賽欽地區(總面積約4萬平方公里),和印度目前控制的克什米爾拉達克(總面積約5.9萬平方公里)相連。
1959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向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實際控制線的概念,即東段的「麥克馬洪線」,西邊的所謂傳統習慣線。
在1962年中印戰爭期間,中國軍隊越過印軍控制線後單方面停火,然後撤退20公里。尼赫魯說,那是解放軍進兩步退一步之後建立的控制線,因此他拒絶承認所謂的實際控制線。
此後,中印依然未能達成共識,但進行了一系列談判。
2006年印中舉行了第七輪談判。據說中國在談判中提出一起解決各段邊界爭議的一攬子建議,即中國願意放棄在東段爭議邊界對藏南(基本上是印度後來建立的阿魯納恰爾邦)的要求,換取印度在西段爭議邊界承認中國對阿卡賽欽的控制。因為阿卡賽欽是連接西藏和中國西部的重要戰略走廊。
不過由於雙方就962年中印戰爭諸多遺留問題未達成一致,談判就此擱置。
研究1962年中印戰爭戰史專家內維爾·馬克斯維爾(Neville Maxwell)曾表示,兩國軍隊在邊境對峙很危險,甚至可能導致第二次中印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