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過去是台灣胃癌發生率最高之處,在台大醫院和政府政策支援下,推行全面根除法,成功消滅胃癌威脅,並提出台灣胃癌防治解方,協助國際訂出準則,更登上國際期刊封面。
台大醫院長吳明賢今天在記者會表示,胃癌在全球癌症中,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高居第5及第3名,聯合國國際癌症研究署估計在未來30年間,因為人口數增加且結構老化,罹患胃癌的人數將持續增加。幽門桿菌已知是胃癌主因,然而,如何執行除菌政策來消滅胃癌,全世界缺乏實證的指引。
吳明賢說,台大醫院在中央與地方政府支持下,與台大跨院團隊合作,深入社區、長期耕耘,提出胃癌防治的解方,也訂立出世界的準則,深具影響力,獲選為Gut雜誌60週年12月封面。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劉志銘表示,馬祖過去為全台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地方,2004年推行「全面根除法」,幽門桿菌盛行率已由近7成降低至今約1成,馬祖胃癌發生率隨之下降53%,死亡率也下降25%,預期2025年可進一步下降胃癌發生率達68%,死亡率降低39%。
台大醫院2019年也在台北主辦亞太消化系醫學會「篩檢及根除幽門桿菌以預防胃癌之現有證據及亟待解決之議題」全球共識會議,與全球頂尖學者研擬出26條共識,成為國際準則,馬祖經驗是強力的實證。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李宜家則說,在馬祖的防治政策為世界首例,長達15年的成果,也於今年同步刊登於國際頂尖期刊Gut,為26條共識條文最重要的實證基礎。
根據馬祖成功經驗,台大醫院也提出客製化的策略;如2018年開始在偏鄉進行胃癌防治,提出「家戶篩檢法」,提升除菌效果,也避免交互感染;2014年也提出結合糞便潛血與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二合一法」,不僅提供除菌的好處,也同步提升大腸癌和胃癌防治的成效。
26條共識條文,包含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人,除非有其他考量,否則建議提供除菌治療以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在胃部發生癌前病變之前就根除幽門桿菌,對胃癌的防治效果會較好。
不過,就算已經有早期胃癌的幽門桿菌感染者,在接受根除性胃癌切除後,給予幽門桿菌治療,也能降低胃癌復發風險。在胃癌發生率高的國家,透過篩檢及根除幽門桿菌以預防胃癌是符合成本效益的政策。在台灣,針對50歲以上的族群進行篩檢預期仍有幫助。
(封面圖/翻攝自自Gut期刊網頁gut.bm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