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海外探勘進入收割期,位於非洲查德礦區今年2月正式生產石油,中油表示,將近100萬桶原油的首艘運輸船,預計今年12月抵達台灣,不僅是中油第一批非洲原油自給自足,也是海外探勘逾40年來的成果展現。
圖/東森新聞
台灣能源進口依存度高,為確保能源供應安全,中油2006年與查德政府簽約取得探勘權,歷經5年多探勘後,於2011年發現數個具經濟開發價值的油田;2017年,奧瑞(Oryx)油田獲查德總統頒發開發生產許可,由中油擔任礦區經營人,展開為期25年的開發生產。
查德礦區為3名股東持有股權,包括中油35%、海南華信國際投控35%、查德政府30%,中油表示,目前礦場每天約生產原油5500桶,及天然氣1萬4000立方公尺。
中油透露,查德礦區今年2月開始正式生產,累計至目前為止已生產140萬桶,預計今年12月,第一艘船近100萬桶原油將會運回台灣的大林煉油廠。
中油指出,這是中油從事海外投資探勘40年來,首次獨立擔任海外礦區的經營人,一路主導探勘、開發,到生產,第一船原油運回台灣,將是一項重要里程碑。
不過查德油田最高日產原油約9600桶、天然氣約3萬5000立方公尺,對照現階段僅每日產出5500桶原油,未達最大產量。
中油說明,今年油價維持低檔,因此不急著現在按照預定計畫生產,此外,今年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影響人員調動及設備、原物料運送,也使油田的工作計畫縮減規模。
第一桶原油有其意義,中油運回首批成果之後,後續端看國際油價決定是否運回。
中油分析,畢竟查德與台灣路途遙遠,海運時間約1個多月,若能在當地以相同價格出售,利潤相對好,因此將滾動式檢討自用或外售。
另外,目前查德礦區產出的天然氣,暫不規劃運回台灣,主要供應礦場發電使用。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