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上,有言辭,有行動。言辭方面經常交流,不讓小衝突變成戰爭。但是,具有實際後果的艱難決定,往往會產生切實反應。
當英國宣佈其備受期待的計劃,進一步限制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參與建設英國5G網絡建設,可能就會如此。此時此刻,不斷醞釀的中英緊張局勢或許會趨於白熱化。
迄今為止,中國還沒有提出具體的威脅措施。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曾警告英國,如果將中國視為敵人,要承擔由此產生的後果。
他指出,如果英國把華為排除在5G建設外,「會損害英國標榜的開放、宜商、自由、透明的形象」,還會讓世界認為「英國屈從外國壓力」,不能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劉曉明說的「外國」指的是美國。
被問到英國在華為問題和香港《國安法》問題上的立場是否帶來什麼後果,他拒絶回答北京將如何回應。「至於具體在哪些領域帶來哪些後果,我們還要看。」他答。
反應遲緩並不罕見。在外交方面,中國從長遠考慮一向眾所周知。
中國知道,英國在華為問題上的180度大轉彎,是其廣泛評估中英關係的一部分,這項評估還未結束。英國外交政策的所謂「綜合評估」正在進行,其中崛起的中國將是重要部分。
由於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英國政府將再次關注中國對英國經濟的影響,不僅在製藥或醫療設備方面,還包括其他經濟領域的供應鏈。英國政府已經獲得權利,阻止中國公司收購英國公司,並將進一步立法,英國國家安全和投資法案正在醞釀。
英國議會在每個階段都敦促政府,推動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立場。英國保守黨方面,出現大量新活躍團體,包括「中國研究小組」、「華為利益小組」等。工黨方面也在大力游說,英國影子內閣外交大臣麗莎·南迪(Lisa Nandy)呼籲限制中國對國家關鍵基礎設施投資,如核電。自由民主黨希望英國向所有香港人提供定居權,而不僅僅是那些持有英國護照的人。
因此,英國對於中國政策還在不斷變化。中國會等著看英國最後的決定,然後再決定英國將為其自信付出什麼代價。
中國也在多方滅火。它與美國的長期對抗沒有結束的跡象,反華情緒仍然是美國總統大選的主題。最近,美國對多個涉及侵犯新疆少數民族人權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實施制裁。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稱,中美關係面臨建交以來最嚴重挑戰,但他也提到了和談的必要性。
中國與澳大利亞的關係也陷入僵局,這始於澳大利亞呼籲對新冠病毒的源頭進行獨立調查。隨後中國對澳大利亞大麥徵稅、禁止部分牛肉進口。目前,澳大利亞暫停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並將為想離開的香港居民放寬簽證措施。澳大利亞還決定增加40%國防開支,應對印度太平洋地區不斷增長的中國威脅。
中國在香港推行《國安法》後,新西蘭也在審視其與香港的關係,包括引渡協議和旅遊建議。
中國與加拿大的關係仍處冰凍期,仍然是因為華為。2018年12月,加拿大當局應美國要求逮捕了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指控她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隨後,兩名加拿大人在中國被捕,這被稱為「人質外交」。最近,加拿大因為香港《國安法》暫停了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並且禁止向香港出口敏感軍事物資。
如果這些還不算擺在中國面前的全球外交問題,我們不應該忘記中印數十年來的首次嚴重邊境衝突。當然,當中國在南海擴大其軍事計劃時,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也在持續。
關鍵在於,中英之間的華為問題並不是孤立問題,它是中國政府面臨的全球對抗的一部分。
當然,在某種程度上,中國很可能會兌現對英國的一些警告威脅。中國有很多選項,可能讓英國公司在華經營更加困難,也可能對特定商品實施制裁,也可能會限制、甚至逆轉對英國的中國投資。中國也可能減少來英國的中國學生數量。
中國反擊的力度可能取決於一些更具體的決定,比如他們是否希望讓英國成為香港和華為問題上的範例,以儆效尤。中國知道,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經濟低迷時期,英國需要盡可能多的貿易和投資,中國有可能沉重打擊英國。
或者中國還有更多戰略上的考慮。中國到底有多希望進行全面對抗?在海外更自信、鼓勵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是一回事,在經濟存在巨大不確定性時,進入與西方長期低水平的緊張局勢期且緊張局勢一直有升級風險,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對中國而言,危險在於其具攻擊性的行為會促成各國聯合起來反對。當中國與一個接一個國家產生矛盾,如果「五眼聯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新西蘭)與其他民主國家印度、韓國、日本,以及越南和馬來西亞等國聯合起來,中國將面臨更多限制。上周四,「五眼聯盟」的外交部長們討論了他們接下來會針對香港問題採取什麼措施。另外,澳大利亞、印度、日本和美國四方對話(QUAD)也在加強防務合作。
目前還在討論成立一個新的D10國家集團,包括G7國家加上澳大利亞、韓國和印度,資助科技公司開發5G技術,替代華為。
對許多國家而言,21世紀的重大戰略決策是,在與中國的關係中,如何在保持關係和獨立之間,在捍衛自身價值觀和保護經濟和安全利益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儘管中國在全球範圍內都引起外交衝突,但它也要做出重大決定:它想要進行多艱難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