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陰霾持續 中港股市大漲從何而來

聽新聞

▲(圖/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還沒完全消退,中國股市在7月初則迎來一輪暴漲,港股也幾乎同步放量上漲。

截止本周三(7月8日),中國股市滬深300指數已連續七個交易日上漲。七天內,滬綜指連續突破3000點、3100點、3200點、3300點和3400點五個整數關口。創下五年來高位。

其中,本周一(7月6日)放量收升5.7%,創下五年最大單日漲幅。

在不少人看來,這一幕似乎匪夷所思——疫情帶來的衝擊此起彼伏,全球經濟大範圍停滯和萎縮,媒體頭條充斥「堪比大蕭條」,「全球負增長」等觀點;而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卻在此刻卻氣勢如虹,衝向歷史高位。

多位分析師表示,為了救市的寬鬆政策,使大量資金湧入估值較低的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再加上市場建立其對經濟復蘇的預期,使本輪股市上漲。但也有聲音認為,目前經濟狀況並不支持這種程度的暴漲,恐重蹈2015年「股災」覆轍。

資金流入和補漲雙重作用

路透社的分析認為,量能走強以及外資大舉流入開始帶動中國股市上漲。中國股市部分板塊低估值水平亦受到全球資金青睞。

投行高盛在周二發佈報告也持相似觀點,稱過去幾個月通過貨幣工具及信貸政策緩解了金融狀況、企業盈利有改善趨勢、股票估值不高及散戶參與增加均有利股市上揚。

具體而言,一方面,疫情之後包括中國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紛紛出台極度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雙管齊下托底經濟。

首創證券股票分析師張彥蕓認為,大盤股連續上漲有賴資金面的寬鬆,目前資金價格處於低位水平,預計短期以大盤股為主市場風格有望持續。

與此同時,包括中國在內,全球主要經濟體施行一系列降息政策,使銀行基凖利率下調,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降低,資金開始青睞收益較高的資產,股票顯得更具吸引力。國泰君安策略團隊持此觀點,認為上漲的動力在於銀行理財預期收益率降低,進一步強化資金追逐資產的現象。由此看好後市,「突破3300,靜待3500」。

另一方面,中國股市和香港股市在全球資本市場看來,屬於估值窪地。

新時代證券股市分析師孫唯表示,券商、保險、銀行、鋼鐵等行業基本屬於低估值品種,料將受到資金的青睞。最近兩個月大量公募基金集中發行,也會首選溢價程度較低或跌破淨資產股票。

中國女工
Getty Images

經濟復蘇預期

在分析師們看來,暴漲更大的背景是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景較好,奠定了投資者對"牛市"的預期。

重陽投資團隊分析認為,中國一方面在全球率先快速復產復工,另一方面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共同發力,足以對經濟構成有力支撐,同時中國並沒有實施財政赤字貨幣化等極端措施,為後續的相機調整留出了餘地。因此,中國經濟實現V型反彈的前景正逐漸明朗。

投行高盛的報告稱,導致這波升幅的原因有多種,包括中國內地經濟正全面恢復運轉、疫情再爆發的風險得到控制令重啟經濟較為順利,並且預期未來一至三個月由流動性驅動的上行空間可達15%。

實際上,這種「疫情未退,股市先漲」的情形也出現在美國。雖然美國正在經歷疫情反彈,但美股已自3月低點反彈40%,近期上漲勢頭不減。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近期撰文解釋,在很大程度上,股市的走勢不是由消息本身推動,而是由投資者根據其他投資者聽到消息後的反應所作出的評估而推動。美國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計劃出爐,一切似乎都與當年應對金融危機過後經濟大衰退時的舉動十分相似。而彼時,標普500指數10年間上漲5倍,因此投資者會認為現在也是類似情形,因此害怕錯過這輪牛市的情緒佔據了上風。

也有人對這輪暴漲提出憂慮。前海開源基金聯繫董事長王宏遠表示,全球經濟基本面很差,不支持全球股市目前的估值水平,投資者要留意自我控制風險,短期博弈過程中盡量不要加槓桿,投資時量力而行。

不過他也承認,中國經濟基本面雖然艱難,但相對是全球最好的,會是幾年以後全球最先實質性復蘇的大經濟體,值得基於幾年週期的長線布局。

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紀念日,大批市民上街抗議港區《國安法》,演變成警民衝突。
Reuters
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紀念日,大批市民上街抗議港區《國安法》,演變成警民衝突。

「金融保衛戰」

港股也出現大幅上漲,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第一個交易日恆生指數收報25124.19點漲2.85%,在此基礎上,港股又多日連漲,截止到7月8日幾日內恆指再漲4%左右。

其中內地在港上市企業起到拉動作用。主要原因被認為是,同時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企業,A股股價上漲下,內地資金南下香港,購入同一公司還未漲到同一水平的港股股票。

港股中,內地企業佔上市公司數量超過一半,佔總市值也接近八成,使A股對港股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此外,也有分析認為政治因素在起到作用。

路透社分析,在「七一」香港回歸紀念日以及香港國安法落地實施的敏感時刻,港股與A股聯袂上揚,尤以權重較大的金融股率先領漲,或隱含了中國「金融保衛戰」背後穩定包括港股等金融市場的良苦用心。

香港國安法6月30日在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香港政府當日深夜11點刊憲,公開港區國安法的具體條文,並在即日晚上生效。這進一步加劇了中國與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的衝突。

「香港是聯繫匯率制,而在港股上市的中資金融類股中,外資持股比例較高,試想一下在今年這種敏感時刻,如果外資集體拋售中資概念股,後果會怎樣?」路透社援引一位不願具名的大型券商高層稱,此次「七一」前後的中港股市上漲,尤其是在當前特定的政治環境下,股市拉升的背後更是一輪金融保衛戰。

上述人士認為,至於漲勢能持續多久,取決於後續資金能否跟上,畢竟拉抬權重股所需要的資金不是一筆小數目,且從此輪操作手法看,資金的進入也不是慢慢進去築底拉抬,有刻意而為的痕跡。

2015股災記憶猶新

伴隨這輪暴漲的是大量的中國散戶排隊入場。從7月6日開始投資者開戶就已出現擁堵,已有媒體報道,一些券商App因開戶過多而宕機。

z
Reuters

相似的情形也出現在2015年,彼時中國股市狂漲過5000點,月均新增投資者開戶數量超過400萬人。

國元證券的龍愛華表示,散戶競相開戶的狂熱情緒讓人想起2015年,當時中國試圖通過刺激股市上漲,來彌補疲弱的經濟增長。當年中國股市一度漲至七年高位,但之後因缺乏宏觀面的支撐,以及散戶加槓桿過度,股市大跌45%。

2015年股災中散戶加槓桿,意味著投資者通過少量資金,能夠撬動數倍乃至數十倍資金進場交易,獲得超額收益。然而一旦股市下挫,投資者也將承受相比本金數倍乃至數十倍的損失。

摩根資產管理亞太區首席市場策略師許長泰(Tai Hui)周二在香港表示,中國監管機構目前還不會過度擔心。「舉例來說,如果我們開始看到人們做槓桿押注股市,如果槓桿又開始飆升,那麼我認為監管機構可能就打算出手給股市降溫了。」

中國媒體財新報道,打著5-12倍槓桿的各種線上場外配資網站也再次活躍起來,並不斷彈出廣告。財新援引一位券商營業部負責人稱,證監會在吸取2015年「股災」教訓後,對券商外部信息接口三令五申,不准為場外配資提供任何便利,有任何異常交易賬戶券商也會第一時間問詢,他認為當前的場外配資與2015年大有不同,無法掀起什麼風浪。

疫情 股市 大漲 中國 香港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

銀杏恐轉中颱「對台影響」? 氣象署最新預測路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