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疫調黃金時間!台灣斬斷病毒關鍵曝光

聽新聞

武漢肺炎(COVID-19)第2波境外感染潮來襲,台灣至今確診案例超過300例,但境外移入仍大於本土感染,控制在有限度傳播。一名參與防疫決策的官員直言,精確疫調是現階段防疫重點。據調查,從中央到地方通力合作的疫調人員,堪稱是「抗疫福爾摩斯」,每天要搶在黃金10小時內完成初步疫調,追蹤可能的感染者。

台灣至今尚能防堵疫情未在社區大規模傳播,及時斬斷病毒傳播鏈是一大關鍵。本刊調查,這次疫調作業由中央防疫醫師與各地衛生單位合組疫調團隊,在通報個案一確診後,馬上拿著疫調單啟動疫調,由於疫情嚴峻,疫調的SOP更採滾動式修正,隨時檢討。

 

▼為了更完全掌握疫情資訊,指揮中心至今已調整3次制定的疫調單。(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為讓疫調更能掌控疫情發展,指揮中心制訂的疫調單至今已調整了3次,連發病症狀也隨國內外疫情而增修。

為讓疫調更能掌控疫情發展,指揮中心制訂的疫調單至今已調整了3次,連發病症狀也隨國內外疫情而增修。

根據指揮中心頒布的指引,最初規定是個案通報後,須在24小時內完成疫調作業;但隨著確診人數增加,疫調時間如今已壓縮為10小時。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向本刊表示,為有效鎖定可能的感染者、迅速斬斷病毒傳播鏈,指揮中心每晚7、8點收到當日最後一批確診名單後,須趕在隔天下午2點舉行例行記者會前,完成第一次的疫調作業。換言之,扣除約8小時休息時間,疫調人員須在黃金10小時內,初步釐清確診者的接觸史及活動史,藉以鎖定可能的感染者,以便及時向社會說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每晚收到最後一批資料後,須趕在隔天記者會前完成第一波疫調作業。(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搶黃金時間內掌握病例的接觸史及活動史,疫調作業時限已由最初的24小時縮短至10小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每晚收到最後一批確診者資料後,須趕在隔天下午記者會前完成第一波疫調作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目前在境外移入案例大於本土感染數的情勢下,一名指揮中心官員接受本刊訪問時直言,相較於外界爭論是否實施普篩措施,透過精準疫調斬斷病毒傳播鏈,才是現階段防疫最重要的工作。而疫調的完成期限、疫調作業、接觸定義、接觸者匡列原則到接觸者追蹤,指揮中心頒布的指引清楚揭示了每個關鍵步驟。

 

一名防疫醫師指出,疫調簡單來說就是區分為「過去」發生什麼事及「未來」可能效應,共涵蓋四大資訊:一是發病日、職業等基本個人資料,二是詢問個案的發病症狀及病史,第三調查暴露來源,釐清發病前十四天的活動史及接觸史,藉以找出感染源,包括到過哪些國家或城市旅遊或居住、同行者健康狀況、是否曾接觸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者、接觸武漢肺炎的疑似或確定病例本人、甚至他們的呼吸道分泌物、體液等,連動物的接觸史都要調查。

 

最後是自發病日起至隔離前的接觸者調查,共分二類,一是曾否至公共場所或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以釐清未知的接觸者;二是特定接觸者,包括是否在沒有適當防護下、曾超過15分鐘面對面的接觸者?或提供照護、相處、接觸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的同住者?以及曾2公尺近距離接觸的醫療機構人員?

 

但疫調資訊要不要公開、如何公開,則成了現階段難題;近日中研院出現確診者,對於確診者的活動範圍是否公布,台大與中研院持不同意見。莊人祥說,疫調是為了釐清感染風險,一旦可明確掌握密切接觸者,衛生單位也可持續追蹤,這些資訊就沒太大必要公開,但若確診者所到之處是難以鎖定接觸者的公共場所,又找不到感染源時,公開部分資訊才有助後續追蹤。


延伸閱讀
【疫調斬病毒祕辛2】疫調SOP三度進化 你想不到的5症狀也是中招指標
【疫調斬病毒祕辛3】好萊塢電影在台真實上演 揭疫調人員扮柯南套話祕技
【疫調斬病毒祕辛4】追出武漢導遊一句話 台灣救了1萬里外的法國醫師
【疫調斬病毒祕辛5】設3道科技攔截網 曝各國借鏡台灣疫調關鍵
【疫調斬病毒祕辛6】採檢深喉嚨做白工 爆檢體滲漏出大包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疫調斬病毒祕辛1】搶黃金10小時 台灣斬斷病毒傳播鏈關鍵曝光

由《鏡週刊》授權提供。

 

(封面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台灣 武漢肺炎 病毒 傳播鏈 確診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